胜利的欢呼尚未在星球上空消散,便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击碎。当“收割者”侦察舰的残骸在大气层中燃尽成灰烬,星火同盟立刻展开全域损失清点,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每一个人都陷入沉重。
四十余座“行星护盾发生器”在首轮攻击中被彻底摧毁,能量核心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将周边区域化为焦土,留守的操控人员无一生还,只留下扭曲的金属残骸与凝固的血迹。近百座发生器因过载运转严重受损,晶体碎裂、符文烧毁,短期内难以修复。部署在敌舰攻击路径上的“裂星之矛”阵地,三分之一被副炮或爆炸碎片夷为平地,阵亡炮手的遗体与残破的炮管交织在一起,触目惊心。海裔的“空基炮艇”损失过半,十余艘战舰在空战中被击落,勇敢的水手们随船坠入深海,再也未能返航。
人员伤亡数字更是令人心碎。直接死于能量轰击与爆炸的战士、工匠、操作员数以万计,而因长期超负荷劳作引发的辐射病、精神崩溃、器官衰竭,在战后集中爆发,倒下的人不计其数。整个同盟如同一位遍体鳞伤的猎手,虽从猛虎口中侥幸逃生,却已元气大伤,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共鸣之地”虽因重点防御得以保全,却也处处透着萧瑟。幸存者们默默穿梭在废墟间,救治伤员、清理残骸,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焦糊与悲伤的气息。曾经象征希望的谐振发生器,此刻蒙着一层尘埃,仿佛也在为逝去的生命哀悼。
在舔舐伤口的同时,星火同盟并未沉溺于悲伤。他们清楚,这场惨胜的唯一慰藉,便是从敌人残骸中挖掘出的技术机密。尽管侦察舰主体已在大气层中烧毁,但仍有部分坚固部件与未完全损毁的能量核心,散落在荒野与深海之中。
星火议会立刻组建精锐回收分析小组,由林岩与砾亲自带队,奔赴各大残骸坠落点。防护严密的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碎片,将其运送至“谐进院”的保密实验室,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技术解析战就此打响。
初步分析结果令人心惊,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双方的技术差距:
? 生物金属装甲:敌舰装甲是生物质与金属融合的复合材质,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对常规能量攻击抗性极强,这也是“裂星之矛”攻击效果甚微的核心原因;
? 能量偏转场:其防御原理与谐振护盾截然不同,依托空间扭曲形成被动防御,能耗极低却能高效抵御特定波段能量,几乎克制同盟现有武器体系;
? 信息核心碎片:在一块破碎的存储单元中,砾凭借超凡天赋勉强提取出部分数据,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如同一把把尖刀刺向众人:“标记完成……文明潜力:中等(威胁度:低)……坐标已上传……母巢……”
“坐标已上传!”这个消息如同冰水浇头,让所有知情者瞬间坠入冰窟。那艘侦察舰在被摧毁前,已成功将星球坐标发送给了“收割者”母巢,他们的短暂胜利,不过是在死神来临前的苟延残喘。
就在残骸回收工作紧张进行时,全面激活的“守护者”网络完成了战斗全程分析与残骸技术评估,一份冰冷的报告被传输至星火议会主控中心:
“战斗评估:惨胜。文明防御体系有效性:37.2%。核心威胁确认:‘收割者’主力舰队(根据侦察舰数据反推,规模为当前单位的100-1000倍)。敌方主力抵达预估时间:基于星际航行技术与信号传输距离,倒计时范围:十年至五十年。”
十年!即便按最乐观的估计,他们也只剩十年时间!
这份报告彻底浇灭了战后仅存的一丝侥幸。所有人都明白,他们用数万人生命换来的,不过是一个更短、更明确的最终倒计时。主控中心内一片死寂,悲伤与绝望再次笼罩全场,比战前更加沉重——这一次,他们连逃避的余地都没有。
泽凝视着报告上“十年”这个刺眼的数字,缓缓闭上双眼,再睁开时,眼底已只剩钢铁般的意志。“我们还有十年,”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寂静的大厅,“十年,足够我们完成一次脱胎换骨。”
冰眼大首领的目光透过冰晶面具,落在林岩身上:“‘方舟’最后动用的武器,我们能掌握吗?”
林岩摇了摇头,随即又坚定地点头:“那种暗金能量涉及物质本质转化,是远超谐振技术的高阶文明成果,以我们当前的理论水平根本无法理解。但‘方舟’能启动它,说明数据库中必然存有相关原理,只是之前权限不足,或是我们的文明等级尚未达到接触标准。”
他环视众人,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侦察舰残骸是我们了解敌人的钥匙,‘方舟’数据库是我们超越自我的阶梯。这十年,我们不仅要修复家园,更要完成一次真正的文明跃迁!在‘收割者’主力到来前,掌握足以威胁他们的力量!”
悲伤与绝望在这一刻彻底转化为决绝的斗志。他们失去了太多,但也收获了敌人的技术情报,拥有“方舟”的远古遗产,更有彼此不离不弃的团结。修复家园的计划迅速制定,同时,一项名为“跃迁十年”的宏大计划被提上日程——以消化收割者技术、深挖“方舟”核心数据库为核心,力争十年内让星火同盟具备真正的星际自卫与反击能力。
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更艰巨的挑战已然来临。初火已在血与火中经受考验,此刻,它必须燃烧得更加旺盛,直至燎原,照亮文明存续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