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的更衣室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实质的、混合着汗水和胜利的气息。九连胜!像一道粗壮的闪电劈过中部赛区,把整个NbA都照得亮了一亮。阿泰斯特光着膀子,用毛巾当披风,模仿着中世纪骑士的样子在更衣室里巡游,嘴里嚷嚷着谁也听不懂的战歌。小奥尼尔则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嘴角挂着藏不住的笑意,用冰袋敷着有些酸胀的膝盖。
而引发这场持续胜利风暴的其中一个关键齿轮,李特,正被ESpN的记者堵在储物柜前。记者试图从他嘴里挖出点惊世骇俗的言论,比如“我们目标是总冠军”或者“我感觉自己无所不能”之类的。
李特擦了把汗,看着话筒,表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九连胜很好,说明我们走在正确的轨道上。比赛要一场一场打。”语气平稳得像在报告实验室数据。
记者不甘心:“很多专家说,你的全面性是球队连胜的关键,你觉得自己已经是明星了吗?”
李特想了想,认真地说:“我的任务是让雷吉、杰梅因、罗恩他们打得更轻松。数据是过程的副产品。”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另外,我不是明星,我还是大学生,还要在假期将物理课的论文写完,学分修完”
记者:“……”
这股席卷印第安纳的“李特旋风”,同样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篮球论坛上刮起了十二级台风。在虎扑和新浪竞技风暴的步行者专区,帖子刷新速度快得惊人。
标题:【理性讨论,李特这九连胜期间场均8.5分5.5篮板7.8助攻2.0抢断1.5盖帽,是什么水平?】
1楼(数据控):如图,这数据对于一个17岁新秀,还是外线,简直逆天!尤其是抢断和盖帽,防守端存在感拉满!
2楼(李特是我爹):楼上保守了!这他妈是未来超巨的水平!看他打球太合理了,步行者进攻跟便秘治好了似的!
3楼(冷静分析帝):别吹太狠。数据是不错,但得分还是偏少,身体对抗在NbA级别还是吃亏,看看遇到基德、比卢普斯这些老油条会怎么样。
4楼(大鸟伯德重生): 3楼懂球!李特球商顶级,防守潜力巨大,但需要增肌,也需要开发更稳定的自主进攻。不过才17岁,未来可期!
5楼(麦迪逊广场清洁工):呵呵,也就靠步行者体系罢了,换个队试试?吹得跟大姚差不多了,人家大姚是状元!
6楼(守护最好的李李): 5楼滚出!大姚是内线核心,李特是外线润滑剂,根本不一样!李特打球多聪明啊!
7楼(老猫莫布里):我作证,这菜鸟防守真挺硬的,撞上去跟撞墙一样…【此贴因违规已被版主删除】
论坛里吵得热火朝天,“合理”、“球商高”、“未来可期”成了李特的标签,当然也少不了“数据刷子”、“体系球员”的质疑声。这种狂热的讨论,甚至蔓延到了更广泛的网络空间,某个刚兴起的、名为“百度贴吧”的地方,悄然出现了“李特吧”,聚集起了第一批“特粉”。
与此同时,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校园里,关于李特的讨论则以另一种形式发酵。在学生会咖啡馆,几个穿着印有“Li 77”字样t恤的女生正兴奋地交头接耳。
“老天,你昨天看比赛了吗?李那个背后传球,上帝啊,我差点停止呼吸!”
“他看起来那么酷,那么安静,但在场上……哇哦。”
“听说他物理课拿了A?这简直不公平,长得帅,打球好,脑子还聪明!”
“得了吧珍妮,收起你的口水。我室友的姐妹在运动员辅导中心工作,她说李特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录像或者看书,根本约不到。”
“也许他喜欢更……有深度的交流?”一个女生眨了眨眼,“比如讨论一下流体力学在篮球旋转中的应用?”
一阵哄笑响起,充满了青春和美式的直白。李特俨然成了校园里的新晋偶像,尤其是他那“学霸球手”的身份和东方人特有的冷静气质,更是激发了不少女生的好奇心和浪漫想象。当然,这些八卦和目光,暂时还传不到那个大部分时间泡在球馆和图书馆的家伙耳朵里。
在布卢明顿一栋安静的房子里,李建国教授放下手中的《天体物理学期刊》,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上正在回放的步行者比赛集锦。苏梅端着一盘水果走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小特看起来适应得不错,好像还壮了一点。”
李建国“嗯”了一声,推了推眼镜,指着电视屏幕:“你看他这次防守站位,提前判断了对方的传球路线,这需要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演能力。这和他解复杂物理题时的思维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语气里带着一种科学家式的分析,但眼底的骄傲却难以掩饰。
妹妹李雪拿着最新一期的体育杂志跑过来,杂志封面正是李特在比赛中跃起传球的瞬间。“爸,妈!哥上封面了!我们班同学都快羡慕死我了!”
李建国接过杂志,翻到内页关于李特的报道,看着文章中描述的“超越年龄的成熟”、“防守端的隐形引擎”、“让比赛变得简单”,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对苏梅说:“也许……我们当初支持他打球,是个正确的决定。”
苏梅笑着点点头:“他找到了自己热爱并能做好的事情,这就够了。”
九连胜的漩涡中心,李特本人却像个风暴眼,异常平静。他按部就班地训练、比赛、偶尔和队友出去吃个饭,被阿泰斯特灌输一些“硬汉哲学”。但潜移默化中,他能感觉到一些东西在改变。在印第安纳的路上,认出他的人更多了,目光里的含义也更复杂。媒体的报道,球迷的欢呼,对手愈发重视的防守……这一切都像无声的潮水,将他推向一个更广阔,也更具挑战的舞台。
他依然是那个冷静、追求合理的李特,但肩膀上,似乎开始承担起一些超越篮球本身的东西。这感觉,陌生,却又带着一丝令人战栗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