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夺冠的终场哨声,像一道跨越太平洋的闪电,瞬间劈开了2007年六月中国的沉闷。
最先炸开的是网络。
几大门户网站的体育版块,头条标题一个比一个惊悚,加粗的红色字体恨不得跳出屏幕:
《新王登基!李特率尼克斯夺NbA总冠军!》
《FmVp!李特当选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华人之光!李特一脚踹碎欧美篮球霸权!》
新闻下面的评论区,刷新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卧槽!真赢了!纽约总冠军!”
“李特FmVp!牛逼!(破音)”
“我哭了,真的,看着李特举起奖杯的时候,老子一个大男人在网吧哭成狗!”
“从今天起,李特就是我唯一的偶像!什么科比詹姆斯,都靠边站!”
刚刚兴起的校内网、贴吧、qq空间,瞬间被“李特”、“尼克斯总冠军”、“FmVp”刷屏。状态、日志、分享,几乎全是金色的尼克斯队标和李特捧杯的照片。无数人的签名档改成了“李特,神!”。qq群更是响个不停,表情包乱飞,各种“给跪了”、“牛逼”刷得屏幕直滚。
大学男生宿舍楼,在终场哨响后的几分钟内,爆发出一阵阵鬼哭狼嚎般的欢呼和跺脚声,整栋楼都在震动。暖水瓶被兴奋的学生从窗户扔下,脸盆被敲得震天响,走廊里全是穿着裤衩背心、疯狂奔跑拥抱的男生。
“李特!FmVp!咱们中国人!”
“妈的,看以后谁还敢说黄种人打不了篮球核心!”
“今晚通宵!庆祝!我请客,小卖部火腿肠管够!”
当天晚上街头巷尾的烧烤摊、大排档,原本放着流行歌曲的电视机,都在播放体育新闻。食客们顾不上撸串,端着啤酒杯,盯着屏幕上李特捧起FmVp奖杯的画面,激动地议论着。
“看看!看看!这就是咱们中国人!在NbA,当老大,拿冠军!拿mVp!”
“以前总觉得大姚厉害是厉害,但好像总差那么点意思。李特这小子,是真把那些老外打服了啊!”
“啥也别说了,老板,再开一箱啤酒!今晚不醉不归!”
出租车里,收音机调频也几乎锁定在体育台。的哥听着主持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的解说,忍不住跟着拍方向盘:“好小子!真给咱中国人长脸!”
央视的新闻,用了长达三分钟的时间报道此事。画面里是李特在总决赛的精彩集锦——冷静的投射、强硬的突破、关键的助攻、还有那记石破天惊的抓帽。主播用字正腔圆却难掩激动的声音说道:“……我国运动员李特,作为球队绝对核心,带领纽约尼克斯队夺得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总冠军,并荣膺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称号。这是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历史性突破……”
虽然官方语调依旧严谨,但这份报道的时长和位置,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民间的狂欢更是彻底失去了控制。各个城市的广场、商业街,只要有大型电子屏的地方,都聚集起了自发庆祝的人群。他们穿着能找到的任何与尼克斯、与77号、与中国红有关的衣服,挥舞着旗帜,高喊着“李特牛逼!”“中国万岁!”。鞭炮声在不断响起,仿佛提前过年。
这种席卷全国的狂热气氛,其广度与深度,丝毫不亚于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甚至堪比2002年中国男足历史性闯入世界杯时的盛况!但又有本质的不同——足球出线是“我们进去了”,而李特夺冠是“我们赢了”!是踩着篮球世界最顶级的联赛,以王者之姿,站在了巅峰!这种带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学校里,无数抱着篮球的男孩,在课间、在放学后,模仿着李特的后仰跳投,学着他交叉步突破,嘴里念念有词:“我是李特!”体育用品店里,所有印着李特名字和77号的尼克斯球衣、t恤全部脱销。盗版商连夜赶工,粗糙印着李特头像和“总决赛mVp”字样的文化衫,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地摊上。
网络上,技术分析帖再次屠版:
【理性讨论,李特这个FmVp含金量有多足?】
【从李特夺冠看中美体育文化差异】
【李特的成功能否复制?中国篮球路在何方?】
就连非体育圈的名人也开始蹭热度。几个以“公知”自居的文人,在博客上撰文,将李特的成功上升到了“打破西方垄断”、“展现民族自信”的高度。一些娱乐圈的明星,也纷纷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李特的粉丝,恭喜他夺冠。
大姚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笑着表示:“我为他感到无比骄傲和高兴。李特做到了我们很多人梦想的事情。他是中国篮球的骄傲,他的成功会让世界对中国篮球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刚刚在瑞士赛夺得冠军的跨栏刘,也在训练间隙对记者说:“李特太棒了!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了极致,为我们所有中国运动员树立了榜样!”
“李特”这两个字,真正意义上地,在一夜之间,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他从一个在篮球圈内名声鹊起的球星,一跃成为了全民性的文化符号和英雄。他代表着一种可能——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不仅能在NbA立足,更能成为那里的王者,能用实力踹碎所有的偏见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