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摄政王府的庭院里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风一吹便簌簌作响,如同细碎的金玉在低语。苏瑶正坐在廊下的软榻上,手中拿着针线,绣绷上是一幅尚未完工的“秋菊图”,墨绿的枝叶间,几朵金黄的菊花已经初显风姿,针脚细密,栩栩如生。
“娘亲,你看我画的!”楚念瑶提着一幅画,蹦蹦跳跳地从偏院跑过来,小脸上沾了些许墨渍,像只调皮的小花猫。他将画纸举到苏瑶面前,献宝似的说道:“先生夸我画的鹤最有神韵了!”
苏瑶放下绣绷,拿起帕子轻轻擦拭着儿子脸上的墨渍,目光落在画纸上。只见宣纸上,一只白鹤昂首立于苍松之上,羽翼舒展,眼神灵动,虽线条稚嫩,却透着一股难得的灵气。“我们念瑶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这鹤画得比娘亲绣的还要传神呢。”她笑着夸赞道,语气里满是宠溺。
楚念瑶被夸得脸颊微红,得意地扬起小下巴:“那是!先生说,只要我好好练习,以后就能画出像父王书房里那样的好画了。”他说着,凑到苏瑶身边,指着绣绷上的菊花问道:“娘亲,你绣这个是要送给祖母吗?”
“是啊,”苏瑶点点头,拿起针线继续绣着,“你祖母最近身子好多了,听说府里的菊花开得正盛,便想着绣一幅秋菊图送她,让她也能时时看到这般景致。”
正说着,楚墨一身常服从外面走进来,墨色的衣袍上沾了些许秋日的凉意。他看到廊下母子俩温馨的模样,紧绷的眉眼瞬间柔和下来,大步走了过去:“在说什么,这么开心?”
“父王!”楚念瑶立刻扑到楚墨怀里,将手中的画递给他,“父王你看,我画的鹤!先生说我画得好!”
楚墨弯腰抱起儿子,接过画纸仔细看了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嗯,确实不错,有几分风骨。看来念瑶在国子监没有偷懒。”他低头在儿子额头上亲了一下,又看向苏瑶,“方才路过百绣斋,看到里面热闹得很,是有什么好事?”
“还不是你之前提议的‘秋日绣品大赛’,”苏瑶笑着说道,“今日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京城里不少绣娘都来报名了,连一些府里的贵女都派人送来了报名表,说要亲自参赛呢。”
楚墨在苏瑶身边坐下,青黛连忙端上一杯温热的茶水。他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目光落在苏瑶手中的绣绷上:“你倒是清闲,还有心思绣这些。大赛的事,不用多操心吗?”
“有林绣工帮我打理,放心吧。”苏瑶说道,“她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从赛事规则到奖品设置,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我只需偶尔去看看,提些建议便好。”
自从肃清了雍王的残余势力后,苏瑶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百绣斋上。在她的打理下,百绣斋不仅名气越来越大,还收了许多有天赋的绣娘学徒,甚至推出了定制绣品的业务,深受京中贵族的喜爱。楚墨见状,便提议举办一场绣品大赛,既能发掘更多优秀的绣娘,也能让百绣斋的名气更上一层楼。
“那就好,”楚墨点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欣慰,“你喜欢便好,若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开口。”
“放心吧,不会跟你客气的。”苏瑶笑着说道,忽然想起一件事,“对了,昨日丞相府的管家派人来传话,说祖母想让我们今日回府用晚膳,你有空吗?”
“自然有空。”楚墨说道,“正好,我也有些日子没去看望老夫人了,顺便问问丞相府最近的情况。”
苏柔谋反之事虽然已经过去许久,但丞相府的元气始终未能完全恢复。苏丞相自从苏柔死后,便一直闭门不出,很少过问府中之事,府里的大小事务都由老夫人打理。苏瑶心中始终记挂着祖母,时常会回府探望,有时也会让青黛送些补品过去。
傍晚时分,一家三口坐上马车,朝着丞相府驶去。楚念瑶坐在苏瑶和楚墨中间,兴奋地说着国子监里的趣事,车厢里满是欢声笑语。
到达丞相府时,老夫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看到苏瑶一行人,她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快步走上前:“瑶儿,楚墨,念瑶,你们可算来了!”
“祖母!”楚念瑶从马车上跳下来,扑到老夫人怀里。
老夫人笑着抱住他,在他脸上亲了一下:“我的乖孙孙,又长高了不少!”她拉着楚念瑶的手,又看向苏瑶和楚墨,“快进屋吧,饭菜都快做好了。”
走进府中,苏瑶发现丞相府的氛围比之前好了许多,廊下挂着崭新的灯笼,院子里的花草也修剪得整整齐齐,不复往日的沉闷。“祖母,府里最近倒是热闹了不少。”她笑着说道。
“可不是嘛,”老夫人说道,“自从你提议让府里的绣娘们也参加百绣斋的大赛后,她们一个个都干劲十足,每天都在琢磨着绣什么作品,府里也总算有了些生气。”
苏瑶闻言,心中一阵欣慰。当初她得知丞相府的绣娘们手艺不错,却因为府中变故一直郁郁寡欢,便提议让她们参加绣品大赛,一来可以让她们重拾信心,二来也能为丞相府增添一些活力。没想到老夫人竟然真的同意了,还特意为她们准备了绣房和材料。
一行人走进正厅,苏丞相竟然也在。他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常服,头发已经有些花白,神色比之前好了许多。看到楚墨和苏瑶,他站起身,微微颔首:“王爷,瑶儿。”
“父亲。”苏瑶恭敬地喊道。
楚墨也对着苏丞相微微点头:“丞相。”
自从苏柔之事后,苏丞相便一直对楚墨心怀愧疚,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些微妙。楚墨对此倒是不甚在意,毕竟苏柔的所作所为与苏丞相无关,他也不会迁怒于旁人。
众人落座后,丫鬟们陆续端上饭菜。一桌丰盛的菜肴,有苏瑶爱吃的糖醋鱼,有楚墨喜欢的酱肘子,还有楚念瑶最爱的桂花糕,显然是老夫人特意吩咐厨房准备的。
“瑶儿,你尝尝这个鱼,是今日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新鲜得很。”老夫人给苏瑶夹了一块鱼肉,又给楚念瑶夹了一块桂花糕,“念瑶,多吃点,长得高高壮壮的。”
“谢谢祖母!”楚念瑶拿起桂花糕,大口吃了起来,小脸上满是满足。
苏瑶吃着鱼肉,味道鲜嫩可口,确实是难得的美味。她看向苏丞相,发现他只是默默地吃着饭,很少说话。“父亲,最近身子还好吗?”她主动开口问道。
苏丞相抬起头,看了苏瑶一眼,语气平淡:“还好,劳你挂心了。”
“父亲若是闷得慌,不妨多出去走走,”苏瑶说道,“如今京城里太平了许多,外面的风景也不错。”
苏丞相沉默了片刻,缓缓点头:“嗯,我知道了。”
楚墨见状,也开口说道:“丞相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如今朝中局势稳定,我也能抽出些时间。”
苏丞相看向楚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多谢王爷好意,不必了。我如今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再过问世事。”
楚墨也不强求,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
晚膳在一片安静的氛围中结束。饭后,老夫人拉着苏瑶在偏厅说话,楚墨则带着楚念瑶在院子里散步。
“瑶儿,你和楚墨如今过得好,祖母就放心了。”老夫人握着苏瑶的手,语气中满是欣慰,“之前那些日子,真是苦了你了。”
“祖母,都过去了。”苏瑶笑着说道,“现在我和楚墨、念瑶过得很幸福,您就别再担心了。”
“好,好,”老夫人点点头,眼中泛起一丝泪光,“苏柔那孩子,若是能像你一样懂事,也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提到苏柔,苏瑶心中难免有些感慨。虽然苏柔处处算计她,甚至想要置她于死地,但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妹妹。如今苏柔已经死了,那些恩怨情仇也早已烟消云散。“祖母,人死不能复生,您也别太伤心了。”她安慰道,“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老夫人擦了擦眼泪,笑着说道:“你说得对,以后我们都好好过日子。对了,百绣斋的绣品大赛什么时候开始?我还等着看府里的绣娘们出人头地呢。”
“再过十日便是初赛了,”苏瑶说道,“到时候我派人来接您,您也去看看热闹。”
“好啊,”老夫人开心地说道,“我一定去!”
另一边,楚墨带着楚念瑶在院子里散步。楚念瑶拉着楚墨的手,好奇地问道:“父王,外祖父为什么不开心啊?”
楚墨低头看了看儿子,轻轻叹了口气:“外祖父是在为你姨母的事情伤心。”
“姨母?就是那个坏人吗?”楚念瑶问道。他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苏柔是个坏人,曾经想伤害他和娘亲。
楚墨点点头,摸了摸儿子的头:“是啊。虽然你姨母做了很多坏事,但她毕竟是你外祖父的女儿。女儿不在了,做父亲的自然会伤心。”
楚念瑶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们以后多来看望外祖父,让他开心一点好不好?”
“好啊,”楚墨笑着说道,“念瑶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夜色渐深,苏瑶和楚墨带着楚念瑶准备回王府。老夫人依依不舍地送他们到门口,反复叮嘱道:“路上小心,有空常来看看我。”
“祖母放心,我们会的。”苏瑶说道,挥手向老夫人告别。
坐上马车,楚念瑶很快就靠在苏瑶怀里睡着了。苏瑶轻轻拍着儿子的背,看向楚墨:“你说,父亲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放下呢?”
“慢慢来,”楚墨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有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放下的。时间久了,总会好的。”
苏瑶点点头,靠在楚墨的肩头。马车缓缓驶动,朝着摄政王府的方向而去。窗外,月光皎洁,洒在青石板路上,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十日很快就过去了,百绣斋的绣品大赛初赛如期举行。比赛场地设在百绣斋的后院,那里早已布置妥当,摆放着数十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绣绷、针线和布料。来自京城里的百余位绣娘齐聚一堂,个个神情专注,准备在比赛中一展身手。
苏瑶和楚墨也来到了现场,坐在二楼的雅间里观看比赛。楚念瑶因为要去国子监上课,没能一起来,临走时还特意叮嘱苏瑶,一定要把优秀的绣品画下来给他看。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参赛。”苏瑶看着楼下忙碌的绣娘们,笑着说道。
“这说明你的百绣斋名气越来越大了。”楚墨说道,递给苏瑶一杯茶水,“你看那个穿蓝色衣裙的绣娘,手艺似乎不错。”
苏瑶顺着楚墨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年轻的绣娘正专注地绣着一幅“牡丹图”,针脚细腻,色彩搭配恰到好处,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她是林绣工的徒弟,叫柳儿,手艺确实很有灵气。”苏瑶说道。
正说着,林绣工走上二楼,恭敬地向苏瑶和楚墨行礼:“王妃,王爷。初赛的题目是‘秋日景致’,如今已经过去一个时辰了,绣娘们都在认真创作,一切都很顺利。”
“辛苦你了。”苏瑶说道,“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评判,不要辜负了这些绣娘的心血。”
“王妃放心,民女一定会的。”林绣工说道,又汇报了一些比赛的细节,便转身下楼继续忙碌去了。
比赛进行了三个时辰,终于在午时结束。绣娘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针线,将自己的作品交给评委。评委们由林绣工和几位经验丰富的老绣工组成,她们仔细地查看每一幅作品,时不时地低声讨论着。
苏瑶和楚墨也走下楼,来到作品展示区。只见一张张绣品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有绣秋菊的,有绣枫叶的,还有绣秋日山水的,每一幅作品都各有特色,让人目不暇接。
“这幅‘秋江独钓图’不错。”楚墨指着一幅绣品说道。只见绣品上,一条清澈的江水,一叶扁舟,一位渔翁坐在船头垂钓,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意境悠远,绣工精湛。
“确实不错,”苏瑶点点头,“这幅绣品的作者是城南张记绣坊的绣娘,听说她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手艺一直很好。”
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评选,最终有三十位绣娘进入了复赛。苏瑶让人将入选的名单张贴在百绣斋门口,同时还将优秀的初赛作品展示了出来,引来了许多路人驻足观看。
“王妃,这次初赛非常成功,很多人都称赞我们百绣斋举办的大赛很有意义。”林绣工笑着向苏瑶汇报。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苏瑶说道,“复赛定在三日后,你好好安排一下,让绣娘们做好准备。”
“是,王妃。”林绣工说道。
离开百绣斋后,苏瑶和楚墨并没有直接回王府,而是去了京城里的一家糕点铺。楚念瑶最喜欢吃这家铺子里的梅花酥,苏瑶特意买了一些,准备回去给儿子一个惊喜。
刚走出糕点铺,就看到前面围了一群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事情。“去看看怎么回事。”楚墨说道,拉着苏瑶的手走了过去。
挤进人群,只见一位老妇人正坐在地上哭泣,旁边站着一个年轻的男子,神色慌张。“这位大娘,发生什么事了?”苏瑶走上前,轻声问道。
老妇人抬起头,看到苏瑶穿着华贵,气质温婉,便哭着说道:“夫人,我的钱袋被人偷了!那里面是我给孙子治病的钱啊!没有那些钱,我的孙子就活不成了!”
苏瑶心中一紧,连忙问道:“大娘,你别急,慢慢说。你的钱袋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有多少银子?”
“我的钱袋是蓝色的布做的,上面绣着一朵莲花,里面有五两银子。”老妇人说道,“我刚从药铺出来,就感觉有人碰了我一下,等我反应过来,钱袋就不见了!”
周围的人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看到一个穿黑色衣服的男子刚才在这里鬼鬼祟祟的,也有人说让老妇人赶紧去报官。
楚墨皱了皱眉,对身边的暗卫使了个眼色。暗卫立刻会意,悄悄退了下去,去追查小偷的下落。
“大娘,你别担心,”苏瑶从袖中取出一锭十两重的银子,递给老妇人,“这些银子你先拿着,赶紧去给孙子治病。至于你的钱袋,我们会帮你找回来的。”
老妇人看着苏瑶手中的银子,眼中满是感激,连忙磕头道谢:“多谢夫人!多谢夫人!您真是活菩萨啊!”
“大娘,快起来吧。”苏瑶连忙扶起老妇人,“赶紧去药铺吧,别耽误了孙子的病情。”
老妇人再次道谢后,拿着银子急匆匆地离开了。周围的人纷纷称赞苏瑶心地善良,苏瑶只是笑了笑,拉着楚墨的手准备离开。
“王妃真是心善。”楚墨看着苏瑶,眼中满是宠溺。
“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苏瑶说道,“希望她的孙子能平安无事。”
两人刚走了几步,之前离开的暗卫就回来了,手中还拿着一个蓝色的钱袋。“王爷,王妃,小偷已经抓到了,这是老妇人的钱袋。”
楚墨接过钱袋,递给苏瑶。苏瑶打开一看,里面果然有五两银子,还有一些碎银。“把小偷交给官府处理吧。”楚墨说道。
“是,王爷。”暗卫领命而去。
苏瑶将钱袋收好,打算下次遇到老妇人时再还给她。两人继续往前走,刚走到街角,就看到一辆熟悉的马车驶过,马车的样式是丞相府的。
“那不是父亲的马车吗?”苏瑶说道,“这个时辰,父亲要去哪里?”
楚墨顺着苏瑶指的方向看去,点了点头:“确实是丞相府的马车。不如我们跟上去看看?”
苏瑶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她确实很好奇,父亲这个时辰出门,到底是要去什么地方。
两人坐上马车,悄悄跟在丞相府的马车后面。马车行驶了大约半个时辰,最终停在了城外的一座寺庙前。苏丞相从马车上下来,独自一人走进了寺庙。
“父亲来寺庙做什么?”苏瑶疑惑地说道。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楚墨说道,拉着苏瑶的手,悄悄跟了进去。
寺庙不大,香火却很旺盛。苏瑶和楚墨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看到苏丞相走进了大殿,对着佛像虔诚地跪拜着。他嘴里念念有词,似乎在祈祷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