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后,
占据版面但泽重归德意志的热度,随大批美国造船工程师的抵达逐步褪去。
而时间的指针,
随着汉堡夜以继日铁锤的滴答声,
悄无声息拨弄到了1926年的初秋。
对于所有德意志人而言,
过去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
道威斯股票、造船业协定、波兰声称一年后将放弃对但泽所属,但除了最后一件事让他们举杯欢庆外。
前两项协定给民众的直观感受就是......没有变化,
他们的工资并没有因为美国近乎燃烧般的股市上涨,虽然造船业的发展让社会多了许多岗位,但这些仿佛,依旧和他们这些小人物关系不大。
但对国家而言,这些协定意义深远。
连片的船坞在汉堡的港口沿海而起,犹如被洋流卷来的浮萍。
得益于价格优势,
数不清的美国订单、亚洲订单,堆满了卡多兰投资公司的造船业分部,很多订单其实并不是真的需要。
而是美国金融公司的手笔。
只有德国造船订单越多,民众购买造船业股票的欲望才会越强。
很多金融公司为了再次炒作,
一次性支付了数艘轮船的定金,再将这件事通过报纸报道出去,从股市赚回来的远比这些小钱多的多。
一来二去,
卡多兰投资公司造船业分部,刚一成立就拿到了股票分红在内的数亿美元资金,他们再一转手。
这些资金一部分变成钨、锑、锡、石油等一系列德意志缺乏的直接资源。
一部分变成了海军军舰研究实验室的资金。
一部分变成了拉拢技术人员的厚实信封。
在他们的有意无意的透露下,大型船舰的制造技术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几个曾在美国海军研究员任职,拖家带口准备在德国定居的海军工程师。
更是趁着美德蜜月期,
直接拿来了数份载机航母的草图,这些在美国被搁置的理论和技术在德国焕发了第二春。
当然有舍才有得,
大量项目的立项是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而德国造船业乃至华尔街喊出的招牌就是廉价且质量高。
这也导致从美国而来的技术工人、工程师的工资高的吓人。
而德国造船业工人的工资,
为了摊平价格优势,只有英国造船业工人的三分之一不到。
这种现象不仅在造船业萌芽,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情况。
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相机、汽车、化工品等各种产品百花齐放,价格低且质量高。
但一方面,
工人们并没有拿到经济发展的红利,这些利润变成了偿还给英法的债务、变成了华尔街的钱包,变成了德国商人的帝国之鹰。
剩下的残根剩饭,变成了国防军的军费,变成了渗入英、法、美、乃至整个欧洲的铁钉。
内外情报部,
海德静坐在办公室审阅浩如烟海的情报,
手上这份情报让他一向严肃的嘴角忍不住住微微上扬:
“军情六处看来也没我想的那么无孔不入吗?日本那群小矮子都能往他们海军安插间谍,策反的还是个贵族。”
望着手中关于威廉·福布斯·森皮尔的资料,海德思考片刻后,在命令栏留下了威胁并拉拢的字眼。
海军那边不是说对英国的航母技术很好奇吗?
马上他们就能得偿所愿了。
将文件翻入后一页,
望着那张和苏俄一众军官勾肩搭背的合影,海德微微点头,苏俄的渗透情报看上去也进行的也格外顺利啊。
考虑到军事学院和武器研究所的重要性,
他往苏俄增派的都是最好的人手,效果自然也最显着。
......
另一边,
苏俄罗曼军事学院。
沙盘边,
隆美尔拔去了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军旗。
“很有战略意识,但还是缺少了点勇气,朱可夫先生,战术层面要狡猾且凶狠就像一只狐狸。”
这一年时间,
隆美尔收获颇丰,无论是战术上还是战略上,他们几个军官在西伯利亚的寒风中畅所欲言。
除了制定出了新军事体系、战术思想外。
沙盘上的防守战和进攻战更是他们难得的休闲活动。
朱可夫点点头,凝视着沙盘一副受教了的表情。
骑兵军事学院虽然教了他很多,但和这些德国军官一交流,他才知道了自己的渺小。
抛去传统意义上壕沟战,依托大量装甲部队的快速战,更让他收益颇丰。
“隆美尔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假如德国和一个拥有辽阔领土的国家开战,您认为快速战,能发挥最大作用吗?”
朱可夫问道。
这个问题隆美尔没有回答,同步走进门的曼施坦因摇头道:
“能也不能,辽阔意味着战略纵深广,影响物资运输的不稳定因素多,快速战要么一举拿下,要么利用快速战朝资源侧重区进攻.....”
话音刚落,
朱可夫刚准备表达自己的看法,
门口走来了一位面容俊朗,极具亲和力的军官。
朱可夫自然认识他,
德国的皮德·艾尔军官和所有军官的关系都很好,而且因为拥有部分乌克兰血统,那群乌克兰军官更是和他无话不谈。
出手也相当大方,
他手上的腕表,就是对方以苏德友谊赠送的。
“别聊了将军们,校长到了。”
皮德笑着说道。
能被这个名号称呼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约德·罗曼,这所军事学院的缔造者,整个世界最年轻的校长。
听到这句话,
隆美尔知道过去一整年的学院生涯就要结束了,
最后回望一眼这个教室,快步朝门口走去。
重兵巡逻的门口,
一辆帝国之鹰将秋叶碾碎,径直朝内驶去。
时隔一年多时间再次抵达这的罗曼,
不禁有些感慨,
所有建筑都还是一个样,只不过陪伴他参观的伏龙芝元帅换成了,正拍打着他肩膀,说着笑话的图哈切夫斯基。
在工程师的帮扶下,苏俄的工业也开始逐步发展。
朝前远望,
数根发散着黑灰浓烟的烟囱,在莫斯科城郊工业区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