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整个南京城浸泡在一片深不见底的黑暗里。
侍从室第六组的办公室,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没有透出半分光亮。
远处传来防空警报的试鸣声,短促而刺耳,像是在提醒这座城市,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
吴融靠在椅背上,指尖夹着一支已经燃尽的香烟,烟灰摇摇欲坠。
他闭着眼,脑海中还在复盘着白天发生的一切。
钱玉堂的死,像一块巨石投入南京这潭深水,激起的波澜看似已经平息,但水面下的暗流,却愈发汹涌。
杨立仁暂时偃旗息鼓,戴隐看似满意,但吴融清楚,这只是短暂的平静。
桌上的茶杯里,茶水早已冷透,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油星。
办公室里弥漫着烟草和旧纸张的混合气味,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突然,一阵尖锐的、只有他能听见的蜂鸣声,在脑海深处炸响。
警告!检测到重大历史节点偏移风险!
事件:平型关战役
预警等级:红色!
吴融猛地睁开双眼,身体瞬间绷紧。
手中的烟头掉落在桌上,烫出一个焦黑的印记。
红色预警!
自从得到这个系统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出现最高级别的警报。
他立刻沉下心神,意识沉入脑海中的“全国战略沙盘”。
沙盘之上,华北地区的版图骤然放大,一条猩红色的箭头,像一条嗜血的毒蛇,正从蔚县向着平型关方向,急速挺进。
箭头所指,正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也就是臭名昭着的板垣师团。
情报详情:
部队番号: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
指挥官:三浦敏事少将
行军路线:灵丘县城出发,沿灵蔚公路,预计于9月25日凌晨通过平型关隘口乔沟
兵力构成:步兵约四千人,配备山炮、野炮及部分骑兵
关键情报:该旅团后勤辎重部队将随主力一同行动,携带大量弹药、被服、粮食及通讯器材。
辎重部队由大行李、小行李两部分组成,绵延十余里,防御力量薄弱!
警告:系统仅提供基础情报框架,具体行军时间存在正负6小时误差,需主体自行验证
吴融的呼吸,在看到最后一行字时,几乎停滞。
平型关!
他当然记得这场战役。
这是全面抗战爆发以来,八路军打的第一场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但历史上的平型关大捷,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留下了巨大的遗憾。
由于情报不准,八路军115师主力伏击的,主要是日军的后勤辎重部队和部分护卫兵力,而第21旅团的主力,已经提前一天通过了乔沟。
虽然缴获巨大,歼敌一千余人,但并没有达到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的战略目的。
而现在,系统给出的情报,清晰得令人发指!
日军主力和辎重部队,将一同行动!
但系统标注的“正负6小时误差”像一根刺,扎进了吴融的脑海。
这意味着,如果情报有偏差,115师可能扑空,甚至陷入日军的反包围。
全歼日军一个精锐旅团!
这个念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吴融的思绪。
他几乎能想象到,当这个消息传遍全国,会对整个战局,对全国的抗战信心,产生多么巨大的提振作用。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恐惧。
如果计划失败,如果情报有误,如果115师因此遭受重大伤亡……
那他吴融,就是千古罪人。
一个念头,疯狂地在他心底滋生。
他要把这份情报,送出去!
送给延安!
送给平型关前线的115师!
然而,这个念头刚一升起,一股彻骨的寒意,便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怎么送?
国共合作,只是表面文章。
南京和延安之间,隔着比千山万水更遥远的猜忌与提防。
他身在军统的心脏,侍从室第六组。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戴隐那双无处不在的眼睛监视之下。
直接向延安发送密电?
无异于自杀。
陈默的加密技术再高明,也无法保证在军统密布的电讯监控网络下,不留下一丝痕迹。
军统电讯处有三套监听系统:一套监控对外通讯,一套监控内部通讯,还有一套专门监控“异常频段”。
任何未经登记的发报,都会在十分钟内被锁定方位。
一旦被戴隐发现他与延安有任何联系,等待他的,将是比钱玉堂惨烈百倍的下场。
戴隐绝不会容忍一个“通共”的下属,哪怕他再有才华。
吴融站起身,在黑暗的办公室里,烦躁地来回踱步。
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哒、哒”声,像是在敲击着他紧绷的神经。
放弃吗?
就当没看见这份情报,任由历史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
八路军依然会取得一场胜利,只是不那么完美。
而他自己,可以安然无恙,继续在南京潜伏。
这是最理智,也是最安全的选择。
但如果放弃,李强怎么办?
陈默怎么办?
林婉儿怎么办?
如果他今天选择了退缩,那当他们牺牲时,他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享受安全?
但吴融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赵四海那张布满皱纹,却无比坚毅的脸。
“吴组长,我不能让我儿子白死。”
还有林婉儿昨夜窗前的身影,那个在黑暗中与他隔空相望的女孩。
还有无数个像赵四海、像林婉儿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没有金手指,没有先知,只有一腔热血和对国家的信念。
如果他今天选择了退缩,那他与那些满口主义,却将抗战当做生意和权谋的政客,又有什么区别?
他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又在哪里?
不!
他不能退!
吴融的脚步,猛地停住。
但手指却在颤抖。
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没有回头路。
风险巨大,但收益同样巨大。
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胜负,更是改变国人精神面貌,扭转抗战悲观论调的绝佳机会。
他必须做点什么。
但怎么做,才能在戴隐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这次不可能的传递?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敲响。
“咚、咚、咚。”
三声,轻而急促。
吴融的心脏猛地一缩,右手本能地按向腰间的枪套。
“谁?”
“组长,是我,李强。戴老板来电话,让您立刻去他办公室一趟。”
吴融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个时间,戴隐突然召见?
难道……他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不,不可能。
自己还什么都没做,戴隐不可能这么快就发现异常。
但这个时间点,太微妙了。
吴融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
“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他的声音平静,但额头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门外的脚步声远去。
吴融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的一角。
窗外,黎明前的黑暗,正被天边泛起的一抹鱼肚白。
窗外,黎明前的黑暗,正被天边泛起的一抹鱼肚白,悄悄撕开一道口子。
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也即将在南京城的上空,悄然打响。
但现在,他必须先过戴隐这一关。
吴融整理了一下衣领,推门走出办公室。
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作响。
每一秒,都像是在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