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殊在沈如晦的储物柜底层翻到那本牛皮日记时,指尖沾了层薄薄的灰。封面已经磨出毛边,边角卷成了波浪形,像被反复摩挲过。她本是来给他送换洗衣物——自从码头那事之后,沈如晦就扎在废弃工厂区没回来,队里说他“带伤潜伏”,林殊却总觉得心里发紧,想在他的东西里找找线索。
日记翻开的瞬间,一股淡淡的松节油味飘出来,是沈如晦惯用的颜料味道。第一页的字迹还带着少年人的青涩,日期显示是十年前,那时他刚入队,名字旁边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小人,举着面比人还大的旗子。
林殊指尖划过纸页,那些记录训练的文字渐渐被日常琐事取代:“今天靶场风太大,子弹偏了三厘米”“食堂的番茄汤太淡,不如林雾妈妈做的”“林雾又抢了我的面包,说要喂她养的流浪猫”……字里行间,“林雾”两个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像藏不住的春天,悄悄占满了纸页。
翻到第三十七页,她忽然顿住。那篇日记只写了一句话:“她冲锋衣上的三叶草,比靶场的野草好看。”句末没有标点,却画了株小小的三叶草,叶片圆润,茎秆上还点了两个小黑点,像露珠。
林殊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记得那件冲锋衣。林雾十五岁生日时,缠着沈如晦陪她去买的,亮黄色的面料上印满了绿色三叶草,当时沈如晦还笑她“穿得像块调色盘”,林雾却梗着脖子说“这叫青春活力”。后来那件衣服被林雾穿得洗褪色,袖口磨破了边,也不肯扔,说“这是沈木头第一次陪我逛街买的东西”。
往后翻,每篇日记的结尾,都多了株三叶草。有时画得潦草,像匆匆勾的几笔;有时画得细致,叶片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有一次甚至用绿色颜料涂了色,晕染得纸页发皱,旁边写着:“借了林雾的水彩,她瞪我半天,说我毁了她的画纸。”
最让林殊心头一颤的,是去年冬天的一篇。那天林雾出任务崴了脚,沈如晦背着她走了三公里山路,日记里只写了“路滑,她轻了点”,结尾的三叶草却画得格外大,叶片向四周舒展,像在拥抱什么,旁边用小字标着:“她趴在我背上时,头发蹭得我脖子痒。”
林殊合起日记,指腹摩挲着封面的磨损处。原来那些没说出口的在意,都藏在这一页页的三叶草里。沈如晦这人,向来嘴笨,连句关心的话都憋不出来,却会在日记里一遍遍画着林雾喜欢的图案,把那些细碎的、温暖的瞬间,都封存在纸页间。
手机突然震动,是沈如晦发来的短信,只有两个字:“安。”
林殊看着那两个字,仿佛能想象出他在某个角落,用没受伤的手艰难打字的样子。她回了个三叶草的表情,然后将日记小心翼翼放回原处——有些秘密,不该被惊扰,就像那些藏在结尾的三叶草,默默生长,自有力量。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储物柜上,在日记的位置投下一小块光斑,像给那片无声的心意,镀上了层温柔的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