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怎么了?”张道陵摸着他的脑袋。
“不…不…这套数学题我不会做!不会做!太难了!”
王玉还没有说出口,一旁出考场的同学就崩溃了。
两人转头看向那个显眼包。
张道陵噗呲一笑。
王玉听到他的笑声,略带哭腔说道:“俺也一样!”
“哈哈哈哈哈哈!”
他实在没有想到,王玉这么搞笑。
王玉一看张道陵笑得这么开心,哭得更凶了!
“啊!不哭不哭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你不需要门门都考得很好,你只需要考得比别人好就行了。对了,那最后一道?”
“道陵哥哥,这是独属于咱们之间的秘密哦!”
“好好好!”
张道陵欣慰地笑了。
两人一起去那栋三层红砖房吃了晚饭,张道陵又将王玉送回科教小区,才回到家。
今天考的语文和数学,张道陵考得很自信,也很仔细。
可是一想到明天早上要考理综,物化生,他就挠了挠脑袋。
物理化学,张道陵都没有问题,就是生物,让他不禁头大。
一看到生物,他脑袋里就不由自主冒出很多犯罪信息。
都怪刘招华,让他学偏了。
至于前两天,自己定制的生物技能(博士级),现在系统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今天六月七号是星期五。
明天可就是星期六了!
现在还没有发生,哈工大研究生学长挂帅替考,以227分送学弟上大专的新闻。
明天大学生可就放假了。
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是不是也要休息?
张道陵患得患失了一个晚上,睡觉都没睡不踏实,随着清晨闹钟响起,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系统奖励。
看了一眼系统,还是那淡黄色的界面。
系统消息还是没有出现。
“算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张道陵喃喃自语道。
他刚起来,妈妈王桂花已经给他和王玉准备好了早饭。
“你给王玉一份昂,别都吃了!”
面对王桂花废话一样的唠叨,张道陵翻了一个白眼。
“我又不是小孩了,还偷吃?”
王桂花将准考证、文具、笔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担心他忘记带什么东西!
“伞也拿上,中午要是下雨,你就别骑车了。”
“知道了!”
张道陵回了一声,飞驰离开。
眼球深陷的王桂花,看着自己儿子的背影慢慢变小消失。
久久也不愿返回屋里。
“你快回去睡一会吧,整晚整晚翻来覆去不睡觉,身体会受不了的。”张建军心疼地搂了搂王桂花。
“我就是担心张道陵考得怎么样?我听小倩妈妈说,她姑娘考完数学回来,哭了好久。昨天晚上,我见王玉的眼睛也红红的。不知道咱儿子考得怎么样?”
“你问问不就行了,中午回来我给你问问他。”
“你敢?专家说了,考试期间别问孩子的成绩,会影响孩子考试的心态!”
“你看他没心没肺的样子,问一下没事的。”
“你才没心没肺呢!晚上睡得和死猪一样,昨天下雨了,天凉了,也不说看看儿子被子盖好没有!”
张建军顿时闭上自己的嘴巴,现在不论他说什么都是错的。
张道陵去给王玉送了早餐,便直奔一中。
刚进教室,他就看见了原来的生物老师。
今天是他监考。
生物老师也看见了张道陵,他双眼满含期待看向张道陵,张道陵却受不起这么炽热的眼神,低下了脑袋。
一想到生物老师送给自己的资料,他就觉得脸红。
有刘招华的特殊生物技能在,张道陵觉得自己生物还是交白卷吧!
他怕一写,就给生物老师送进去了。
早上九点,考试铃声响起,理综试卷发下来。
张道陵先浏览了一遍题目,整体难度适中,当然他说的是物理和化学。
墨蓝色圆珠笔在答题卡上滑过,发出“唰唰唰”的声音,留下一道道化学符号和物理单位,唯独生物试卷空空如也。
……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施院长,拿圆珠笔在卡片上签了个字,说道:“这些,都是我的邮件吧!”
“是的!施院长。”
“好的,谢谢您啊!”
“不客气,不客气!”送邮件的小哥连连摆手,走出清华校园的时候,都是昂着头,满脸自豪。
施院长看着一扎高的邮件,揉了揉眉心。
自从他当上清华的生命科学院院长,每周邮件都有不少。
不是推介自己学生、子女的,就是走关系想特招的,更多的是有偿邀请讲课、代言的,最后只剩下寥寥几个探讨科研的。
他是极喜欢科研,尤其喜欢研究生物方面,蛋白质、多肽、基因、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Atp等等。
所以科研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剩下的就是教书育人,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幸好,清华的学生都聪明,极其聪明。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极富创造力,能够带几批这样的学生,是一个老师最大的骄傲。
施院长,倒了一杯咖啡,打开了第一封邮件。
这是一位大佬的推荐信。
《推荐信》
这是我的学生,能当驴用!
洪**
施院长想了想,觉得实验室确实是缺一头驴,便将这封信放进抽屉里。
放好第一封,打开第二封一看,便让他脑麻地搓了搓脑袋。
这是他带过的博士生,写的信。
《推荐信》
这是我的入室弟子,也就是您的徒孙,跟我一个样,您懂的,嘿嘿!
您的徒弟,周星星。
他想了想,将刚刚抽屉里的那头驴牵了出来,决定还是换个人吧!
毕竟人能干的驴干不了,驴能干的人也能干了。
一连看了好几封邮件,都是一些人情往来,商业宴请,他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直到拿起一封来自端氏高中的邮政快件,他才来了兴趣,惊讶道:“咦,端氏高中,张道陵,不认识!”
像这样的陌生人来件,他一般是不看的,全部交给手下的博士生看完回信。
但是一看今天的日期是七月八号,正是高考的时候。
不由得想看看,这一届考生的水平怎么样?
便拆开了邮件,里面是用专业英文写的稿件。
“嚯,这不是我今年五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那篇文章吗?这是自己给翻译了一遍?”
虽然遣词造句,还有点不太专业,但对于一位高中学生,那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就让现在的学生干这个活,也就这个水平吧!
至于后面的阅读报告,他就当看笑话了。
“让今年招生办的老师看看?如果分数够,就录取到生命科学学院吧!”
施院长这样想到,随后将这封邮件放到自己的手机下面,打开了下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