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规则水母的威胁下逃脱后,同盟方舟暂时找到了一处规则流动相对平缓的“浅水区”停泊。依靠持续捕捞“规则浮萍”,他们勉强维持着存在护盾,但能源危机依旧如影随形。方明知道,必须找到更高效的生存方式,或是能与这片海洋进行价值交换的“商品”。
【引擎持续分析报告】
· “规则浮萍”生态:确认其为“新海”基础能量单位,由流动规则在特定“涡流”节点自然凝结而成。捕捞效率低下,但若能定位“规则涡流”,效率可提升数十倍。
· “规则水母”行为模式:确认其为“新海”清道夫\/初级掠食者,依靠吞噬低复杂度规则结构(如浮萍、信息残骸)维系存在。对高复杂度、矛盾性规则信息消化不良。
· 环境适应性进展:部分成员(尤其是“灵语族”和经过强化的“认知疫苗”接种者)开始能模糊感知规则流动的“趋向性”,如同能感知水流的鱼儿。
“概念集市”的雏形
一天,负责外围警戒的侦察单位传回惊人发现:在距离方舟数个“规则流速单位”外,存在一个 小型的、临时的“聚集点” !
那并非物质构成的星港,而是一片由无数微弱光点(类似放大的规则浮萍)构成的、不断流动变化的 信息交互场。几种形态各异的“新海”本土存在,正在那里进行着无声的、以规则片段和精神波动为媒介的 “交易”!
方明立刻意识到,他们遇到了“新海”的 “集市”!
他小心翼翼地派出了一支由“灵语族”调和者带领的小型外交团队,携带着精心挑选的“礼物”——一批经过提纯、结构特别稳定的“规则浮萍”结晶,以及一段记录了同盟部分非核心科技树原理的、承载于规则碎片上的“信息包”。
与“晶壳族”的首次接触
集市中的本土存在对同盟的到来表现出警惕和好奇。其中一种形似背负着七彩结晶蜗牛壳的生物(引擎暂命名为 “晶壳族”),对外交团队携带的 提纯浮萍结晶 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
它们的交流并非语言,而是通过壳上结晶的闪烁频率和散发出的规则波纹来进行。
【经过“灵语族”转译及引擎解析的交流摘要】
· 晶壳族:“外来者……你们的‘稳定之光’(指提纯浮萍)……很有趣。蕴含的‘存在性’很纯粹……我们需要。”
· 同盟:“我们愿意交易。我们需要更有效率的……‘生存方式’,以及关于这片‘海’的知识。”
· 晶壳族:“知识……有价。‘生存’……需要‘锚点’。我们可以提供‘基础规则滤网’的编织方法……能更高效捕捉‘浮萍’。代价:一千单位‘稳定之光’,或……等值的‘未知信息’(看向科技树信息包)。”
第一次跨宇宙文明的贸易谈判,就在这片规则的浅滩上,以最原始的方式展开了!
贸易与情报的收获
经过一番艰难的、跨认知体系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协议:
· 同盟用 五百单位提纯浮萍结晶 和 部分关于“摇篮”内物质宇宙基础物理常数(非核心)的信息包,换取了晶壳族提供的 “基础规则滤网”编织技术。
· 同时,晶壳族也透露了一些关键情报:这片“浅水区”属于相对安全的“边缘地带”,真正的“资源富集区”和“危险区”都在规则流速更快的“深水区”;像规则水母那样的存在,在“新海”中只是底层掠食者;以及,它们听说过关于“播种者”的古老传说,但认为那已是遥远的过去,与当下的生存无关。
“规则滤网”与生存转机
“基础规则滤网”的技术原理,是基于对“新海”规则流动性的深刻理解,用一种特殊的精神频率引导规则流,使其在特定区域自发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网”,能被动捕获流经的“规则浮萍”,效率远超主动捕捞!
同盟的工程师和具有相关天赋的成员立刻开始学习与实践。虽然初期失败频频,但当他们成功编织出第一张简陋的“滤网”时,浮萍的捕获效率果然提升了近十倍!
能源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方舟的“存在护盾”变得更加稳定,甚至有多余的能量可以用于修复部分受损设施,以及支持对“新海”环境更深入的研究。
方明站在方舟边缘,看着那些无形的“滤网”在规则流中若隐若现,捕获着点点发光的“浮萍”,心中终于有了一丝踏实感。
他们在这片浩瀚而危险的“新海”中,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合作伙伴”,获得了关键的生存技术,并初步融入了本地的“经济体系”。
他们的“摊位”,不再只是被动捕捞,而是开始有了可以交换的“商品”(提纯浮萍、知识)和需求的“客户”(晶壳族等本土存在)。
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规则滤网”只是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想要在这片无限可能的“新海”中走得更远,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更深入的知识,以及……找到那个将他们视为“违规者”的“守夜人”的真相,乃至追寻“播种者”离去的足迹。
但至少,他们已经成功地,将“星海商业同盟”的旗号,插在了这片终极的宇宙之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