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喜乐会的余温尚未散去,工作室里还摆放着孩子们留下的灯笼和手作,陈曦正对着江屿整理的“活动总结报告”梳理细节,系统面板突然弹出一条带着暖橙色光晕的提示,背景里跳动的灯笼图案让整个屏幕都染上了节日的暖意:
“【节日氛围加成】检测到元宵喜乐会衍生惊喜持续发酵,伙伴间情感联结与公益默契度显着提升,触发全体核心伙伴好感度额外+10,同步解锁‘节日公益记忆库’功能(可存储历次节日活动的照片、音频、手作记录,生成专属纪念册)。”
陈曦看着面板上集体上涨的数值——顾言143\/100、沈砚川182\/100、陆星辞197\/100、江屿153\/100、顾衍之186\/100、周明远211\/100,指尖不自觉地划过屏幕。这份“节日氛围加成”,不是单一的礼物或承诺,而是连日来伙伴们用行动编织的温暖网络,每一个细节都在为这份好感度添砖加瓦。
她刚想关闭面板,手机就响了,是江屿打来的。“曦曦,你现在有空吗?我在公益农场那边,发现了一些孩子们落下的东西,你要不要过来一起整理,顺便看看我们之前种的蔬菜长势。”电话里传来风吹过树叶的声音,还有远处农户的笑声。陈曦答应后,江屿又补充道:“我已经让食堂准备了农家菜,都是你喜欢的清淡口味,整理完刚好一起吃饭。”
半小时后,陈曦抵达公益农场。江屿正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把孩子们落下的画笔、发夹放进收纳盒,旁边的竹篮里还放着刚采摘的青菜和萝卜。“这些都是孩子们元宵节当天落在场地的,我已经分类消毒好了,下次去学校的时候给他们带过去。”他拿起一个粉色发夹,上面还粘着一小块糖画碎屑,“这个应该是乐乐的,她当天扎着双马尾,一直拿着糖画跑。”
两人一起把收纳盒放进仓库后,江屿又带着陈曦走到农场的小菜园:“上次我们一起种的青菜都长好了,今天中午就吃这个,绝对没有农药。”他熟练地拔掉杂草,眼神里满是温柔,“等天气暖和点,我们可以组织孩子们来这里种地,既可以让他们体验劳动,又能收获新鲜蔬菜,一举两得。”这份在烟火气里的细致,让节日的温暖延续到了平凡的日常,也让好感度的加成变得更加真切。
中午吃饭时,沈砚川突然发来视频通话,镜头里是健康小屋的护士们正在打包“元宵健康礼包”。“曦曦,我们正在给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准备礼包,里面有维生素片、体温计,还有我写的‘健康过节指南’。”沈砚川拿着一本彩色手册,上面画着卡通版的健康提示,“我已经联系了物流,明天就能发货,刚好赶在孩子们开学前送到。对了,你上次说有点咳嗽,我给你留了一瓶止咳糖浆,放在工作室的冰箱里,记得按时喝。”
视频里,护士还展示了礼包里的“健康心愿卡”,上面写着每个孩子的名字和专属健康祝福,比如“希望小远少喝冰水,保护肠胃”“祝乐乐远离过敏,天天开心”。这份跨越距离的牵挂,让节日的关怀没有随着活动结束而停止,也让“好感度+10”的加成有了实实在在的温度。
下午,陆星辞的助理送来一个巨大的快递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元宵喜乐会”的专属音乐专辑。“陆老师说这是给您和伙伴们的纪念版,里面除了主题曲,还有孩子们的合唱录音和现场笑声集锦。”助理还递过一张手写的便签,是陆星辞的字迹:“我已经把专辑电子版上传到了公益音乐平台,每播放一次就能为‘乡村音乐教室’筹得1元钱,以后我们的节日活动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筹款,既传播快乐,又能做公益。”
陈曦戴上耳机,听着专辑里孩子们稚嫩的歌声,突然收到陆星辞的微信:“对了!我还为‘节日公益Ip’写了首主题曲,下次端午活动我们可以一起唱,我已经把demo发你邮箱了,记得听!”这份用音乐延续的热情,让节日的浪漫有了更长久的意义,也让好感度的提升变得顺理成章。
傍晚,顾言发来定位,说在赛车体验基地准备了“元宵余韵”小活动。陈曦赶到时,发现基地里挂满了孩子们元宵节写的灯谜,顾言正带着几个志愿者调试模拟赛车的“节日赛道”。“我把赛道背景换成了元宵灯会的场景,还加了‘汤圆障碍物’,孩子们下次来体验肯定会喜欢。”他指着赛道上的虚拟灯笼,眼里满是兴奋,“另外,我联系了上次夺冠的车队,他们愿意捐赠10台旧赛车模拟器,我们可以把它们翻新后送到偏远山区的学校,让更多孩子能体验赛车。”
顾言还拿出一个“公益赛车日历”,上面标注了全年的节日公益活动:“元宵节我们办了喜乐会,端午节可以搞‘赛车龙舟赛’,中秋节可以办‘赛道赏月会’,每个节日都有专属主题,这样孩子们每个月都有期待。”这份把节日与公益深度绑定的热情,让好感度的加成不仅是情感的升温,更是公益理念的共鸣。
晚上,周明远教授的学生送来一本“节日教育补充手册”,里面新增了“元宵喜乐会教育反思”和“后续节日活动建议”。“周教授说,这次活动让他想到可以把传统节日与学科教育结合,比如元宵节教孩子们做灯笼时,可以顺便讲解几何图形;端午节包粽子时,可以教他们计算食材比例。”学生还带来了周教授亲手写的毛笔字“公益常暖”,“周教授说这是送给您的,希望我们的公益事业能像节日一样,永远温暖。”这份在教育深度上的延伸,让节日的意义超越了娱乐,也让好感度的提升有了更厚重的支撑。
临睡前,陈曦收到顾衍之的邮件,附件是“202x年度节日公益计划”和“资金预算表”。“顾总说,集团决定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节日公益活动,不仅支持元宵喜乐会,还会资助端午、中秋、春节的特色活动。”邮件里还提到,顾氏集团将联合其他企业成立“节日公益联盟”,吸引更多资源加入,“顾总还特别交代,让您不用操心资金问题,专心策划活动内容就好,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随时联系他的特助。”这份在资源与资金上的坚实保障,让节日公益的延续有了底气,也让“好感度+10”的加成成为了推动公益前行的动力。
陈曦躺在床上,打开系统面板的“节日公益记忆库”,里面已经自动存储了元宵喜乐会的照片、音频、手作记录,甚至还有伙伴们的活动笔记。她看着面板上整齐的好感度数值,突然明白:这份“节日氛围加成”,不是系统凭空赋予的,而是伙伴们用行动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是江屿在田埂上整理遗物的细致,是沈砚川跨越距离的健康牵挂,是陆星辞用音乐延续的热情,是顾言把节日与公益绑定的创意,是周教授在教育深度上的延伸,是顾衍之在资源上的坚实保障。
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节日氛围的加持下,汇聚成了最温暖的公益力量。而这份好感度的提升,也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伙伴们对公益的热爱、对彼此的信任、对孩子的牵挂。未来的日子里,随着更多节日公益活动的开展,这份温暖还会继续传递,让“乡村儿童成长生态计划”不仅能为孩子带来物质上的帮助,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成长的幸福,以及来自世界的善意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