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砚辞的手指在会议纪要边缘捏出一道折痕,纸角微微翘起。他坐在餐桌旁,眉头没松过,咖啡杯沿留下半个唇印,冷透了也没动第二口。
苏雨宁从厨房出来,手里端着盘切好的苹果。她没说话,只是顺手把他的杯子收走,换上一杯温水。经过他身后时,目光扫过那张被压在文件底下的打印稿——项目进度表、资金流预测、合作方反馈摘要,还有手写批注:“回款周期拉得太长,三季度撑不住。”
她把果盘放下,坐到对面,咬了一口苹果。
“你们行业最近是不是都在抢城南那块旧改地块?”她开口,声音不高,像随口一问。
顾砚辞抬眼,“你怎么知道?”
“前两天看财经新闻,顺带记了句。”她笑了笑,又补了一句,“反正我在做自己的项目,顺手分析也不费事。要不要我帮你理理竞品逻辑?”
他愣了一下,随即摇头笑,“你倒是轻松。”
“我不是顾问,是家属。”她把果核放进空碟子,“家属提个建议,不收费。”
他盯着她看了两秒,没接话,但眉心松了一点。
上班前他把那份打印稿收回公文包,动作利落,可出门时还是回头看了她一眼。她正低头翻手机,阳光落在她耳侧,发丝有点乱。他没说什么,关上门走了。
白天她去了趟图书馆,调了几份公开的市政招标文件和近三年地产类企业运营年报。回来后窝在沙发里翻资料,笔记本上写着“初光计划参考”,字迹工整,条目清晰。偶尔抬头看看时间,不动声色地拍照存档,再删掉浏览记录。
晚上吃饭时,顾砚辞提到公司高层开了紧急会,几个核心项目被对手截胡,投资方态度摇摆。“现在不是拼产品,是拼速度和信心。”他说得平静,可筷子一直没怎么动。
苏雨宁夹了片青菜放进他碗里,“你们有没有试过让用户先参与进来?不是投票选装修风格那种表面功夫,而是让他们真正影响决策链。”
“什么意思?”他停下筷子。
“比如,邀请老业主组成共建小组,提前介入社区规划,他们的意见直接进方案书。”她语气自然,“人一旦觉得自己有话语权,就不会轻易走。而且这种真实反馈,比我们自己拍脑袋写ppt更有说服力。”
顾砚辞没立刻回应,但眼神变了。
凌晨三点,她睁开眼。
床头钟显示3:00:07。她起身,赤脚踩地,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书房灯亮起,电脑开机,U盘插入,密码输入。屏幕跳转,她打开加密分区,新建文档,标题:【顾氏地产破局建议v1.0】。
她把白天收集的数据重新整合,列出三大症结:资金回笼慢、品牌辨识弱、合作方观望。然后跳出常规思路,结合自己研究过的社区服务模型,提出“用户共建+轻资产联营”模式。
具体路径分三步:
1. 选取一个滞销项目,开放部分设计权给已有业主投票决定;
2. 联合本地生活平台推出“共建权益包”,含物业费抵扣、社区商铺折扣等;
3. 将用户参与度作为融资材料的一部分,向资本证明“信任前置”的可行性。
她画了张对比图:传统模式靠降价促销量,用户短期涌入,长期流失;新模式前期慢,但复购率和口碑增长曲线更稳。附注一行小字:资本永远追着“确定性”跑,而真正的确定性来自人的选择。
四点整,她保存文件,拔下U盘,关灯出门。
第二天中午,她在咖啡馆见了个朋友,顺便把U盘里的文件拷贝到对方公司电脑,再用匿名邮箱发回自己常用账号。全程不留痕迹。
傍晚回家,顾砚辞还没回来。她坐在客厅沙发上翻杂志,其实脑子里在过刚才整理的方案有没有漏洞。手指无意识敲着膝盖,节奏稳定。
钥匙转动的声音响起。
门开,顾砚辞走进来,西装外套搭在手臂上,领带松了一半。他站在玄关没动,目光落在她身上。
“你昨天……是不是又熬夜了?”他问。
“没有。”她合上杂志,“八点多就睡了。”
他没拆穿,只是脱了鞋走进来,把公文包放在茶几上,从中抽出一份文件。
五页纸,装订整齐,封面写着《关于当前项目困局的几点思考》,右下角有个极小的图标——一束光穿过云层。
“这是你写的?”他看着她。
“我说过是顺手。”她迎着他视线,“你不信可以扔掉。”
他没说话,翻开第一页。图表清晰,逻辑严密,最关键的是,没有空谈战略,全是能落地的动作节点。看到第三页那个用户互动率与融资节奏的相关性分析时,他停住了。
“这个数据来源是?”
“政务平台、年报、第三方调研。”她说,“都是公开的,只是没人连起来看。”
他抬头,“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些的?”
“很久了。”她顿了顿,“我一直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会议室里,在人怎么活这件事本身。”
他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下,“明天我要开个会,能不能借你大脑用十分钟?”
“不行。”她也笑,“但我可以把这五页纸借你。”
他盯着她看了几秒,眼神从怀疑变成认真,最后化成一种她没见过的亮光。像是迷路的人突然看见了路标,又像是压了太久的弹簧,终于找到了释放的方向。
他把文件小心地塞回公文包,挂在椅背上。然后走到她身边坐下,离得很近。
“你说的那个共建小组……”他低声问,“如果真做起来,第一步该怎么推?”
她转头看他,“你想听实话?”
“不然呢。”
“先找十个愿意说话的老业主,不是托儿,也不是VIp客户,就是普通住户。请他们喝杯茶,听他们骂半小时。然后把他们的原话整理出来,贴在售楼处墙上。”
他皱眉,“这有什么用?”
“有用。”她说,“当管理层每天都能看见‘我家孩子放学没地方待’‘电梯坏了三天没人修’这种话,他们就不会再想着怎么包装样板间了。”
顾砚辞没立刻点头,但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一下——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窗外天色渐暗,楼下传来小孩骑滑板车的声音。他忽然说:“上次你说你在做自己的项目,是不是就是这类东西?”
她没否认,“类似。”
他点点头,没再追问。
两人坐着没动,房间里很静。电视没开,灯也没全亮,只有角落一盏落地灯投下暖黄的光。
片刻后,他伸手拿过茶几上的包,拉开拉链,把那份文件重新拿出来,翻到最后一页。他在空白处写下两个字:试点。
笔尖顿了顿,又添一句:下周启动。
他合上文件,抬头看她。她也在看他,神情平静,眼里却有种藏不住的笃定。
他忽然觉得,这段时间压在胸口的那块石头,好像轻了一些。
苏雨宁起身去厨房倒水,路过沙发时,他伸手轻轻拉住她的手腕。
她停下来。
“谢谢你。”他说。
她没抽手,也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他松开手,她继续往前走。水龙头打开,水流注入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
顾砚辞坐在原地,望着她的背影,嘴角慢慢扬起。
苏雨宁端着水杯转身,正好撞上他的目光。
两人对视一秒,谁都没躲。
她走回来,在他旁边坐下,把杯子递过去。
他接过,指尖碰到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