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万万没想到,这次竟被击落六架!返航的四架也都伤痕累累,状况惨烈……这远远超出了我的判断!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这个独立营已不是普通游击队,而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必须彻底铲除!尤其是他们的指挥官苏墨,此人绝不能留。
一旦让他坐大,将来必成皇军劲敌!”
此前,独立营尚未形成足够威胁,因此筱冢与宫野并未将其视为重点目标。
但如今,这支队伍展现出的战斗力已让两人警觉——如此发展下去,迟早会动摇曰军在华北的控制力,绝不能再放任不管。
宫野俊点头道:“确实如此……这次空袭之后,短期内我们已无力再组织空中打击,必须向冈村总司令请求支援。
而要集结地面部队进攻新中村根据地,也需要时间调兵遣将。
因此,我们必须双管齐下。”
筱冢微微一怔:“宫野君,你的意思是?”
双管齐下——那意味着非常手段!
刺杀!
对苏墨实施暗杀计划。
这就得动用情报系统的特务力量。
筱冢立刻明白了宫野的意图。
宫野接着说道:“是的,我建议立即派遣情报部门的精锐特工潜入新中村根据地,寻找机会对苏墨下手。
即便一时无法得手,也可以在当地制造混乱,搞些破坏活动,让他们不得安生。”
筱冢沉思片刻,觉得此计颇为可行。
既然正面交锋难以取胜,那就改用隐蔽手段。
暗杀这种战术防不胜防,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在他和宫野看来,新中村人员混杂、管理松散,正是特务渗透的绝佳目标。
在这种环境下动手,成功的几率远高于正面强攻。
只要除掉苏墨,独立营群龙无首,自然就会陷入混乱,届时再发动全面围剿,便可一举歼灭。
筱冢看向宫野,郑重说道:“宫野君,你的建议很好。
对付这种狡猾的捌陆军部队,就不能拘泥常规战法。
刺杀是一种有效方式。
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挑选可靠的情报人员,秘密潜入新中村,执行破坏任务,或伺机刺杀独立营营长苏墨!”
宫野肃然应声:“哈依!我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
筱冢神情凝重,长叹一口气:“此次空袭失利……真不知该如何向冈村总司令交代。
这样的战损,简直是皇军的耻辱!空中优势荡然无存,实在难以启齿,压力太大了……”
宫野冷静回应:“还能怎样?只能如实上报。
我们要让其他部队明白:遇到别的捌陆可以轻视,但遇上独立营,就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绝不能被‘营’这个编制迷惑,以为只是小股游击队!”
这是用数次败仗换来的血的教训。
筱冢默然点头。
随后,他如实将本次空袭的结果上报至华北方面军总部。
这份战报令冈村宁次也为之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捌陆军中竟有如此强悍的部队,竟然能在缺乏正规防空武器的情况下,用轻火力击落六架战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在韩略村伏击战中,天皇的外甥吉川贞佐已被击毙,此事早已引起高层震怒。
岗村泞次面临的压力同样沉重。
空袭失利之后,对方自然不会轻易罢手,立刻给筱冢义男发来电报,严令必须彻底铲除捌陆军这支独立营。
筱冢义男别无选择,只能应承下来。
眼下,全部重担都压在了他统领的第一军肩上。
值得一提的是,独立营在晋西北的突出表现,已经引起了山城高层的高度关注。
当那位大人物得知这支队伍一场战斗就消灭了两百多名曰军军官,还击溃了一个整编旅团时,震惊不已,连连称赞,连道三声“干得好”。
更让他动容的是,独立营竟接连除掉了三名将官,其中一人竟是天皇的亲外甥。
如此辉煌的战绩,其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一场大规模会战。
正因如此,捌陆军独立营以及苏墨本人,已然进入了山城最高层的视野之中。
……
为彻底剿灭这支独立营,筱冢义男与宫野俊共同拟定出三项行动计划。
第一项,是由山本一木率领特工队,对独立营指挥部实施突袭行动。
此前两次进攻捌陆军总部均以失败告终,山本一木心灰意冷,其特战队也面临被解散的命运。
这一次袭击独立营指挥中枢,成了他们最后的翻盘机会。
目前,山本一木正带领手下加紧训练,同时不断搜集关于独立营及新中村根据地的情报,誓要把这一战当作生死存亡之战来打。
成则生,败则亡。
山本清楚,这已是他的最后一搏——若再失败,唯有剖腹谢罪一途。
第二项计划,则是集结主力部队,围攻新中村根据地。
该地位于非敌控区深处,处于捌陆军控制范围内。
一旦大规模进兵,极有可能陷入反包围,因此必须制定周密作战方案,考虑各种突发状况。
这项计划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第三项策略,则出自宫野俊之手——派遣特务潜入实施暗杀。
按照他的设想,选派精锐间谍渗透进根据地,执行情报刺探、破坏设施,乃至刺杀苏墨的任务。
虽属非常规手段,但往往能收到奇效。
毕竟,明处的刀枪尚可防备,暗中的匕首最难提防。
然而,要想成功混入新中村根据地,并非易事,必须挑选极为老练的特务人员。
否则刚一入境,便可能暴露身份。
这项任务由宫野俊亲自负责,此刻他正在层层筛选合适人选。
这是一项棘手的工作,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
总而言之,针对独立营的三项行动均已启动,但短期内尚无法实施。
筱冢义男和宫野俊深知,要对苏墨所部一击毙命,就必须做足万全准备。
三路并进,步步紧逼。
他们不信,凭整个第一军之力,竟拿不下捌陆军区区一个营!
1.
新中村根据地内,曰军空袭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损失轻微,伤亡人数也极少。
这一切得益于苏墨早有预判,提前布设了防空火力网,成功击退敌机轰炸。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若没有加特林机枪和完善的防空体系,整个根据地恐怕早已沦为火海焦土,村庄也将毁于猛烈的空中打击之下。
幸而这一切都被避免了。
时光飞逝。
这一天,李云龙当初立下的三个月军令状,期限已至。
三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转眼之间,那个豪言壮语的日子已经到来。
当初李云龙拍着胸脯保证:三个月内,把仅有两三百人的独立营,扩编成五千多人的加强团。
如今时限已到,是时候检验成果了。
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新一团的实力已接近一个加强团的标准。
只是总人数尚未突破五千大关。
这与当初立下的军令状还存在一定差距。
……
新中村根据地。
尽管遭受了曰军的空中轰炸,
但对独立营以及根据地整体的冲击并不算严重。
在群众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各项秩序迅速恢复,生产生活重回正轨。
独立营指挥部会议室里,
所有连级以上军事主官齐聚一堂,召开作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