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展日的广交会场馆内,俨然一个微缩的、沸腾的地球村。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客商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样品的气味、印刷品的油墨香,以及一种无形的、紧张的商业博弈气息。
李卫国一行人按照指引,找到了分配给他们的展位——位于皮革制品展区一个极其偏僻的角落,紧挨着安全出口和人流稀少的通道。与那些位于主通道、装修气派、灯光明亮的大厂展位相比,他们的位置堪称“灯下黑”。展位本身也极其简陋,只有一张光秃秃的长条桌和两把椅子,连个背景板或展示架都没有。
“这……这地方也太偏了吧?”孙磊放下沉重的样品箱,看着周围冷清的环境,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别说客商,连路过的工作人员都很少。
李小红的脸上也难掩失望,她想象中的广交会,应该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何森推了推眼镜,脸色铁青,压低声音对李卫国道:“卫国,这绝对是有人做了手脚!正常分配,再差也不至于分到这种角落!”
林晓燕没有说话,但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远处主通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眉头紧锁。这个位置,几乎宣判了他们尚未开始就已失败。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再好,没人看到也是白搭。
李卫国站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目光扫过空旷的通道,又望向远处那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展位。他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下颌线微微绷紧。这比他预想中最坏的情况还要糟糕,这已经不是暗流,而是明目张胆的排挤和打压。
“慌什么?”他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异常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位置是死的,人是活的。广交会这么大,客商的眼睛是亮的。既然他们把咱们安排到这个‘绝境’,那咱们就在这绝境里,给他们杀出一条血路来!”
他的话像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有些慌乱的人心。
“对!李总说得对!”小刘设计员第一个响应,脸上重新燃起斗志,“咱们的产品不比谁的差!”
“二哥,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李小红也用力点头。
李卫国不再废话,立刻开始部署,语速快而清晰:
“何森,你英语好,脸皮厚,别守在这里。拿着我们最亮眼的那款女包样品和精简版的宣传册,主动出击!去主通道,去那些大厂展位附近,寻找潜在客户,尤其是外国客商,跟他们搭话,介绍我们的产品,把他们引过来!记住,不卑不亢,突出我们产品的独特设计和皮质优势!”
“明白!”何森深吸一口气,眼神里闪过一丝豁出去的决然,拿起样品和册子,转身就汇入了主通道的人流。
“小红,孙磊,把我们的样品全部拿出来!桌子太小,就把样品箱垫在下面,盖上我们带来的那块深蓝色绒布,做成一个简易展台!把所有样品按照系列、颜色,错落有致地摆出来!灯光不足,就把我们带来的那个大号手电筒打开,调整角度,聚焦打在我们的主打产品上!”李卫国一边说,一边亲自动手帮忙布置。
“晓燕,”他看向林晓燕,“展位布置和产品陈列交给你,怎么好看怎么摆,怎么显档次怎么来!你审美最好。另外,宣传册不要堆在桌上,你拿在手里,看到有往这边张望或者路过的人,就主动递上一份,简单介绍一句。”
林晓燕立刻行动起来,她指挥着李小红和孙磊调整样品的位置和角度,将深蓝色绒布的褶皱整理出美感,让手电筒的光束精准地打在皮具最光泽、质感最突出的部位。原本简陋的桌面,在她的布置下,竟然呈现出一种低调而专注的格调,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
李卫国自己则站在了通道口稍微显眼一点的位置,他没有像何森那样主动去拉人,而是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目光沉静地观察着过往的人流,如同一头蛰伏的猎豹。他沉稳的气度,与那些急切招揽客户的业务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反而引起了一些人的侧目。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主通道上热闹非凡,而他们这个角落依旧冷清。何森那边似乎进展不大,偶尔带回来一两个感兴趣的客商,但对方在看到如此偏僻的位置后,眼神中的兴趣也大多迅速消退。
孙磊和李小红的脸上,焦急之色再次浮现。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西装、梳着油头、看起来像是国内某大型皮具厂销售人员的中年男人,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笑容。他瞥了一眼李卫国他们的展位,嗤笑一声:
“哟,这不是那个要‘震惊广交会’的青山公司吗?怎么,被安排到这风水宝地来了?我看你们这布置得再好看,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啊!我劝你们啊,早点收拾收拾回去算了,别在这儿丢人现眼了!”
这话极其刺耳,孙磊气得脸都红了,就要上前理论。
李卫国却伸手拦住了他。他看向那个油头男人,眼神平静无波,甚至嘴角还勾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淡淡地回了一句:
“是吗?那就请阁下拭目以待。看看最后丢人的,会是谁。”
他的镇定和反击,让那油头男人愣了一下,随即悻悻地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这个小插曲,反而让李卫国团队的心更加凝聚。耻辱,有时比荣誉更能激发人的潜能。
李卫国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团队成员,沉声道:“都听到了?别人越是看不起我们,我们越要做出个样子给他们看!都打起精神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并且永不放弃的人的!”
他话音刚落,通道那头,何森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传来:
“卫国!快!这位是中东来的穆罕默德先生,他对我们的公文包很感兴趣!”
只见何森正引着一位穿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的中年外商,朝着他们的展位快步走来。那位外商的目光,正落在李卫国身后那被打光照射得熠熠生辉的样品上。
绝境中的第一缕曙光,终于撕开了阴霾,照射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