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共生网稳定运行半年后,联盟突然收到多域的 “能量异常预警”—— 焰土界域的土壤温度骤升至 80c,原本肥沃的土地开始干裂,新培育的 “焰温共生芽” 叶片蜷缩,根部被灼烧出焦痕;与之相反,水音界域的声波能量却骤降,域内的 “水音灵” 连基础的旋律传递都变得艰难,水音渠的流动速度减慢了一半;雷晶界域的能量储存模块更出现 “过载报警”,晶体内的雷晶特质像沸腾的水,随时可能炸开,“是‘能量潮汐’!” 晶芽在总中枢调出共生网的能量流动图谱,图中红色的能量流像失控的河流,从雷晶、焰土界域涌向其他界域,形成单向的 “能量洪流”,“共生网链接的界域越多,能量流动越复杂,当某几个界域的特质活性突然增强,就会引发这种潮汐。”
声芽的声波检测进一步印证:雷晶界域的 “雷晶活性周期” 提前到来,比往年强 3 倍;焰土界域则因近期的 “焰土复苏期”,特质能量自然溢出;两者的能量叠加,超出了共生网的常规疏导能力,导致能量只进不出的界域(如水音、影晶)出现 “能量淤积”,而能量快速流失的界域(如极寒、风植)则陷入 “能量匮乏”,“更危险的是,潮汐会周期性增强,下一次可能在三天后,强度会是现在的两倍。” 声芽的传灯微微颤动,声波仪上的能量曲线像陡峭的山峰,“若不建立‘能量循环’,水音界域的水音灵可能失去听力,雷晶界域的能量模块会彻底炸毁。”
新守护者们紧急召集各同源界域的代表,通过共生网召开 “跨域衡控会议”。焰土界域的代表满脸愧疚:“我们没提前监测到焰土活性异常,导致能量溢出;雷晶界域的代表则无奈道:“雷晶周期向来不稳定,我们的储能模块已经调到最大负荷,还是撑不住。” 水音界域的代表急切请求支援:“我们的声波能量快耗尽了,再没有补充,水音渠会彻底停滞。”
“单向支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构建‘能量循环体系’。” 源初母核传来凤辞的声音,老守护者的意识通过母核投影出 “循环图谱”:雷晶界域的过剩能量,可通过风植界域的 “风力传导通道”,输送到水音、影晶界域;焰土界域的多余热能,能转化为极寒域的 “融冰能量”,帮助极寒域的冰序温芽生长;而水音界域的声波能量,又能反过来调节雷晶界域的活性,形成 “雷晶 - 风植 - 水音 - 焰土 - 极寒” 的闭环循环,“能量不是‘消耗品’,是‘流动的活水’,只有循环起来,才不会淤积或匮乏。”
新守护者们立刻分工落实循环体系。晶芽负责设计 “循环调控模型”,在总中枢搭建 “能量循环控制台”,实时监控各域的能量流动数据,一旦某环节出现堵塞,就自动调整传输强度;她还在每个界域的能量节点安装 “循环监测仪”,确保能量按预定路径流动,“控制台就像循环体系的‘心脏’,控制着能量的流向和速度。” 晶芽的光团在控制台前调试参数,将雷晶界域的能量传输效率调到 60%,刚好满足水音界域的需求,又不会过载。
声芽则主导 “传导通道升级”—— 她指导风植界域的使者,将风力特质与声波特质融合,打造 “风音传导带”:风力负责远距离输送能量,声波则像 “润滑剂”,减少能量在传输中的损耗;同时,她在通道沿途设置 “声波中继站”,每 50 里一个,确保能量能顺畅抵达目标界域,“以前的通道像‘泥泞小路’,现在升级成‘高速路’,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了 4 倍。” 声芽的声波检测仪显示,雷晶界域的能量通过风音带,只用了半个时辰就抵达水音界域,水音渠的流动速度明显加快。
暖芽和掠主负责 “能量转化与防护”。暖芽研发出 “热能转化仪”,将焰土界域的过剩热能,转化为温和的 “融冰能量”,通过衡网输送到极寒域,极寒域的冰壳开始缓慢融化,冰序温芽的生长速度提升了 20%;掠主则在循环通道的关键节点,搭建 “能量防护盾”,防止能量传输时出现泄漏,同时在雷晶、焰土界域的能量出口,安装 “限流阀”,精准控制能量流出量,“防护盾和限流阀,就像循环体系的‘安全阀’,确保能量流动既高效又安全。”
各同源界域也积极配合:风植界域的使者全天值守风力传导通道,实时调整风力强度;水音界域的水音灵们,用刚补充的声波能量,反复测试对雷晶活性的调节效果,最终找到 “低频声波控活法”,让雷晶界域的活性稳定在安全范围;极寒域则将融冰产生的 “冷水能量”,反向输送给焰土界域,帮助焰土界域降温,缓解土壤干裂。
三天后,能量潮汐如期而至。但这次,在循环体系的调控下,雷晶界域的过剩能量通过风音带,顺畅流向水音、影晶界域;焰土界域的热能被转化为融冰能量,输送到极寒域;水音界域的声波能量则稳定了雷晶活性,形成完美的闭环。各域的能量数据始终保持在安全范围:焰土界域的土壤温度降至 50c,干裂的土地重新湿润;水音界域的声波能量恢复正常,水音灵们重新唱起了和谐的旋律;雷晶界域的储能模块不再报警,雷晶特质平稳流动,“循环体系成功了!” 跨域衡控会议上,各界域代表的欢呼声通过共生网传递,源初母核的光也变得更加明亮,仿佛在为循环体系的成功喝彩。
危机解决后,新守护者们在共生网中永久保留了能量循环体系,并增设 “循环优化小组”,由各界域的专家组成,定期调整循环参数,适应不同界域的特质变化;晶芽还将循环模型写入《永衡无界法典》,作为跨域共生的核心准则,“能量循环让我们明白,共生不是‘你帮我、我谢你’的单向付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滋养,这才是无界共生的深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