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x 市时,正值深秋的午后,阳光透过车窗,给街道两旁的银杏叶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书林和李昀拎着装满资料的行李箱,站在军工研究所门口,看着眼前庄严肃穆的米白色建筑。
门前的金属铭牌上 “x 市军工技术研究所” 几个字格外醒目,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
接待她们的是秦川院士的助理,刚走进办公楼,就听到走廊尽头传来中气十足的声音。
“秦院士正在里面等你们,” 助理笑着推开办公室门,“他今天特意推了其他会议,就为了跟你们聊激光武器的事。”
书林和李昀走进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坐在办公桌后的秦川院士。
他穿着一身西装,袖口整齐地挽到小臂,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锐利却温和。
虽然已经五十出头,脸上却没什么细纹,身姿挺拔如松,说话时声音洪亮。
丝毫不见老态,看着也就四十上下的年纪。
能在这个年纪评上院士,那份藏不住的意气风发,确实可以称得上一句大有可为。
“卫上校,李昀。快坐,一路辛苦了。”
秦川起身,指了指办公桌前的皮质座椅,语气亲切,没有丝毫院士的架子。
他亲自给两人端来热茶,杯壁上印着研究所的标志,“x 市这两天降温,喝点热茶暖和一下,咱们慢慢聊。”
简单寒暄后,书林率先打开带来的资料箱,将激光武器的设计图纸小心翼翼地摊在办公桌上:
“秦院士,这是战机激光武器模块的核心设计图。
您之前邮件里提出疑问的三个关键参数,我们用红笔标注在第 12、18 和 25 页了,旁边还附了测试过程记录,这次特意带了原件,想请您多指点。”
秦川拿起图纸,指尖捏着图纸边缘轻轻翻动,目光专注地落在数据上,偶尔在关键数值处停顿,眉头微蹙思索,遇到合理的设计时又会轻轻点头。
过了约莫十分钟,他抬头看向李昀,语气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试探:
“我听郭院士提过,这些参数的实战适配测试,是你全程陪着卫上校做的?”
李昀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从容不迫:
“是的秦院士。
当时书林在激光武器的能量输出稳定性上卡了半个月,我们在基地实验室熬了好几个通宵,前后测试了二十多种方案,最后才确定了现在的参数。
考虑到战机在高空低温环境下的运作需求,我们还特意优化了散热系统的设计。
您看附录第三页,这部分有详细的数据对比。”
她一边说,一边翻开资料夹,将附录页递到秦川面前,指尖在数据图表上轻轻划过:
“传统散热系统在环境温度低于零下二十度时,效率会下降 30%,还容易出现部件结冰的问题。
我们尝试用了新型纳米陶瓷材料,不仅把效率损失控制在了 5% 以内,还比原来的方案减重了 1.2 公斤,更符合战机轻量化的要求。”
秦川看着图表上清晰的折线,又抬头看向李昀,眼神里多了几分惊讶。
他之前听说过仇速的这位前妻,大概意思是她 “功利心重,只往高处走”,仇速的项目陷入困境时,她不仅没帮忙,还 “嫌贫爱富” 地离开了,甚至 “私下贬低” 过仇速的技术思路。
可眼前的李昀,不仅对技术细节了如指掌,连最容易被忽略的实战适配问题都考虑得如此周全,说话时条理清晰,态度谦逊又不失自信,丝毫没有传闻描述的 “市侩感”。
“这个散热系统的优化思路,很有实战价值。” 秦川放下资料,语气里多了几分明显的认可。
书林在一旁忍不住补充:
“秦院士,师姐在激光领域的天赋很突出,这次参数测试里,纳米材料的选型、散热结构的设计,都是她先提出的思路。”
秦川沉默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 “笃笃” 的轻响,眼神里渐渐漫上愧疚。
他想起前年研究所招人的时候,看到李昀的简历,因为固有印象直接划掉了。
现在看来,是自己被他人的片面之词蒙了眼。
不仅误解了一个有才华的研究者,还可能间接影响了她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