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幻想的碎片
林夏在一阵尖锐的输液管摩擦声中惊醒,消毒水的气味像针一样扎进鼻腔。她猛地睁开眼,天花板上的吊扇正以一种诡异的频率转动,扇叶边缘泛着青灰色的霉斑——这不是社区医院的标准配置,她分明记得入院时,病房的吊扇早就因为“节能改造”被拆除了。
手腕上的规则手环突然发出刺啦的电流声,红光在“稳定期第45天,体重39公斤”的字样上疯狂闪烁,像极了接触不良的旧电视。林夏抬手去碰,金属表面烫得惊人,她下意识缩回手,却发现指腹沾着一层黏腻的绿色液体——是输液管里的营养剂。那根透明的软管不知何时被扯出半尺,绿色的液体正顺着管壁缓缓滴落,在床单上晕开一个个边缘模糊的光斑,像极了她幻想中王奶奶土豆田里的新芽。
“这不是我的病房。”林夏撑着床沿坐起身,输液针头从手背滑落,留下一个渗血的小红点。她环顾四周,墙上的日历停留在3月12日,而她清楚地记得,自己被送进医院时,明明已经是4月初了。更诡异的是床头柜上的那个铁皮饭盒,盒盖上用红漆画着一朵歪歪扭扭的土豆花——那是小陈的笔迹,她在幻想里无数次描摹过这个图案,可现实中,小陈早在去年冬天就因为“体重持续低于标准线”被巡逻队带走了。
林夏的心跳开始加速,她伸手去拿那本压在饭盒下的日记。封面是磨旧的牛皮纸,边缘卷成了波浪形,翻开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最上面的字迹清秀工整,确实是小陈的手笔:“1月5日,今天看到林夏姐偷偷藏土豆种,她好像不信任规则组的营养剂……” 可往下翻了没几页,笔迹突然变得潦草,甚至带着几分她自己的书写习惯——“2月18日,张凯说仓库后墙有松动,或许能挖出王奶奶埋下的种子。”
“不对……”林夏的指尖在纸页上颤抖,这页的墨迹还带着未干的潮气,“小陈去年12月就进了收容所,怎么可能写2月的日记?” 她猛地往后翻,直到某一页突然卡住,纸张边缘像被虫蛀过一样参差不齐。透过那道缝隙,她看到背面露出半行字:“3月12日,王奶奶的土豆发芽了。”
这行字像一道电流击中了林夏。她记得这个日期,在她的幻想里,3月12日正是土豆田泛青的日子,王奶奶拄着拐杖站在田埂上笑,阳光把她的白发染成了金色。可现实中,王奶奶根本没能熬过去年的冬天——巡逻队在1月就以“体重过低,占用医疗资源”为由,把她从社区医院强行带走了。林夏当时躲在消防通道里,只听见王奶奶嘶哑的喊声:“我的土豆种……还没埋……”
规则手环的红光突然变亮,刺得她眼睛发疼。林夏低头看去,屏幕上的“39公斤”正在疯狂跳动,数字后面竟浮现出一行小字:“异常个体,代谢值-17%”。她猛地想起张凯在数据中心调出的记录——那些被标记为“无法维持体重”的人,手环上都有类似的负向代谢值。原来所谓的“稳定期”,不过是规则组用来筛选“合格耗材”的借口,一旦体重低于阈值,就会被贴上“异常”的标签,像处理过期药品一样清出社区。
“所以……我也快了?”林夏喃喃自语,目光落在床单上那些绿色的光斑上。它们不知何时连成了一片,像极了她幻想中那片永远不会被推土机碾平的土豆田。可此刻再看,那些光斑的边缘正在发黑,像被什么东西啃噬过一样。
这时,走廊里传来巡逻队的脚步声,沉重的皮靴踏在水泥地上,每一下都像踩在她的神经上。林夏下意识把日记塞进枕头下,手环的警报声却突然尖锐起来——她忘了,每天这个时候,巡逻队都会来“核查营养剂摄入情况”,说白了,就是确认“耗材”是否还能正常“运转”。
门被推开的瞬间,林夏看见领头的巡逻队员胸前别着一枚金属徽章,上面刻着“代谢监管”四个字。他的目光扫过床头柜上的铁皮饭盒,突然冷笑一声:“看来小陈留下的东西,你倒是藏得挺严实。” 林夏的心猛地一沉——他认识小陈?那是不是也知道,这本日记里,一半是小陈的临终记录,一半是她自己的幻想碎片?
巡逻队员走后,林夏重新翻开日记,发现被卡住的那页终于能翻开了。背面的字迹已经变得模糊,只剩下几个扭曲的字:“别信……稳定期……” 而页脚处,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绿色的指印,形状竟和她手背上那个渗血的针孔一模一样。
窗外的天色开始发暗,吊扇的转动声越来越响,像有无数只翅膀在扑腾。林夏把脸埋进枕头,却闻到一股熟悉的泥土味——是王奶奶土豆田的味道。她猛地抬头,看见枕头下露出一截土豆芽,嫩白的芽尖上还挂着水珠,仿佛刚从土里钻出来。
“是幻觉吗?”林夏喃喃道,规则手环的红光渐渐暗了下去,屏幕上的“39公斤”终于稳定下来,可那行“代谢值-17%”的小字,像一道刻在骨头上的符咒,再也擦不掉了。她知道,所谓的稳定期,不过是规则组给“异常个体”的最后期限,而她的幻想,终究掩盖不了体重秤上那串冰冷的数字——39公斤,离规则手册里“最低生存阈值”,只剩下4公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