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阁坐落在流云武府主峰西侧的山坳里,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七层石塔,外观古朴,飞檐翘角爬满了青藤,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宁静气息。与演武场的喧闹、各峰灵地的鼎盛人气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冷清。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墨锭、以及一种混合了灵木与尘埃的特殊气味。
顾玄烨和云澈的新“职司”——杂物整理处,位于经籍阁最底层,一个采光不佳、堆满杂物的偏殿。负责此处的是一位须发皆白、总是眯着眼睛打盹的筑基初期老执事,姓莫,对谁都爱搭不理,只交代了一句“按时整理,不得损坏,不得私带出阁”,便塞给他们两枚通行一、二层的令牌,自顾自打坐去了。
这正合两人心意。
故纸堆中的“数据矿”
踏入堆积如山的“杂物区”,云澈的眼中没有嫌弃,只有一种进入宝库般的专注光芒。这里堆放的,并非真正的垃圾,而是历经岁月淘汰、或残破、或内容晦涩难懂、或被认为价值不大的玉简、兽皮卷、竹简、乃至一些奇形怪状、灵气微弱的矿石和不明器物。
“开始工作。”云澈平静地宣布,随即进入了状态。她没有急于翻找功法秘籍,而是如同最严谨的考古学家兼数据工程师,开始了系统性的“数据采集”和“分类建模”。
她首先用感知力扫描整个区域,建立了一个初步的“能量场分布图”和“物质成分热力图”。哪些区域灵气残留较强,哪些物品能量结构特殊,一目了然。然后,她与顾玄烨分工合作。
顾玄烨凭借强大的记忆力和帝王心术练就的归纳能力,负责初步筛选和归类。他将看起来是典籍的东西(无论完整与否)按材质、年代(根据磨损和灵力消散程度粗略判断)、可能涉及的领域(功法、杂记、阵法、丹方等)分开。
云澈则负责深度“解析”。她拿起一枚边缘破损的玉简,并不用常规方法读取,而是将一丝极细微的感知力探入,如同扫描隧道显微镜般,分析其内部信息结构的编码方式、能量残留模式,甚至尝试还原部分受损的信息段。她发现,许多被判定为“无法读取”或“内容错乱”的玉简,其实是因年代久远、能量逸散导致内部信息结构熵增(紊乱),并非完全无价值。通过分析这种“紊乱”的模式,她反而能逆向推导出玉简大致的制作年代和所属流派的技术特征。
对于一些残破的兽皮卷或竹简,她则通过分析墨迹中残留的微量灵力成分、载体材料的年代,来推断其记载内容的价值和真实性。
几天下来,云澈的“数据库”里增添了海量信息:
? 《流云锻体诀》的三个不同时代的修订版残篇,揭示了该功法数百年来的演变优化轨迹。
? 十七种疑似已失传的低阶丹药的残缺丹方,虽然不全,但其中涉及的药材配伍思路让她对古人的炼丹逻辑有了新认识。
? 数百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杂记、游记、甚至账本,里面零星记载着气候变化、妖兽分布、矿物产出、乃至某些修士的日常修炼心得,拼凑起来,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细节丰富的苍梧界历史生态图景。
? 几十块属性各异、但灵气近乎枯竭的矿石样本,被她仔细贴上标签,记录了其晶体结构和能量残留特性。
这些在旁人看来毫无用处的“废料”,在云澈眼中,却是无价的“原始数据”,帮助她不断完善对此界灵气环境、功法演变、物质特性的认知模型。
“意外”的发现
一日,云澈在整理一堆混杂着碎玉和腐朽木匣的垃圾时,感知到一块巴掌大小、灰扑扑、毫无灵气波动的龟甲残片有些异常。其材质非金非玉,触手冰凉,上面的刻痕已被磨损得几乎看不清。但当她用星辰龟甲的本源气息微微感应时,那残片内部,竟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同源共振的悸动!
云澈心中一震,表面不动声色,将龟甲残片与其他几块看似普通的矿石放在一起,标记为“待研究不明矿物”。她强压下立刻深入研究冲动,继续日常工作,但心中已掀起波澜:这残片,可能与星辰龟甲,乃至她穿越的真相有关!
另一边,顾玄烨在整理一堆废弃玉简时,发现了一枚被刻意隐藏在破损剑鞘夹层中的墨玉简。玉简本身灵气微弱,但内部结构异常复杂,似乎有多重加密禁制。他尝试用云澈教的“信息熵”和“能量流拓扑”方法分析,发现其加密方式与当前流云武府的主流手法迥异,带着一种古老而诡秘的气息。
“此物不简单。”顾玄烨将玉简交给云澈。
云澈感知后,神色凝重:“多层嵌套加密,核心结构有自毁倾向。强行破解,很可能一无所获。需要找到‘钥匙’,或者……等我们对此界阵法禁制的理解更深之后再说。”她将玉简小心收好,列为最高优先级的研究项目之一。
“闲人”的价值
平日里,两人除了整理杂物,最大的乐趣便是在经籍阁一层免费阅览区徜徉。一层收藏的多是大陆通史、地理志、基础功法理论、灵草图谱、矿物志等“基础知识”。这些对追求强大功法的弟子而言食之无味,却是云澈和顾玄烨构建世界观框架的基石。
云澈阅读的方式与众不同。她不是记忆文字,而是用感知力“扫描”玉简,直接吸收信息流,并在识海中构建知识图谱,进行交叉验证和关联分析。她发现,不同典籍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有细微差异,对同一种灵草的描述侧重不同,甚至基础功法理论也存在多个流派。这些“矛盾”和“差异”,在她看来不是错误,而是反映了认知角度和历史演变的宝贵信息。
顾玄烨则更关注历史变迁中的权力更迭、宗门兴衰、资源分布规律,以及各种修炼体系的优缺点评述。他以史为鉴,试图理解此界的运行规则和力量本质。
他们的“悠闲”引起了偶尔来此查资料的内门弟子的侧目,甚至有些窃窃私语,称他们为“被发配到故纸堆的废人”。两人听闻,只是一笑置之。
然而,他们这种“不求上进”的表现,却意外地让某些暗中关注的目光稍微放松了警惕。或许,这两个有点小聪明但志不在此的弟子,并不值得过多投入精力。
暗流下的准备
平静的日子下,暗流依旧。云澈感知到,经籍阁附近,偶尔仍有隐晦的神识扫过,但频率和强度已大不如前。她和顾玄烨乐得清静,抓紧一切时间提升自己。
顾玄烨凭借经籍阁一层的海量基础理论和对自身体质的深入理解,在云澈的辅助下,将优化版《流云锻体诀》推演到了炼气后期,修炼速度稳中有升,对“先天媚骨”的掌控也愈发纯熟。
云澈则利用整理杂物时收集到的各种“边角料”,进行着各种“小实验”:尝试用不同属性的灵石粉末绘制简易聚灵阵,优化其效率;解析那些残破法器内部的符文结构,总结其能量导引规律;甚至用提纯的空冥石粉,尝试制作更稳定的小型储物符。
他们的石屋,俨然成了一个微型的“综合实验室”。修为或许进步不快,但他们的“知识库”和“技术储备”,正以惊人的速度膨胀。
这一日,云澈合上一枚记载着“流云武府建宗祖师流云真人游历笔记”的残破玉简,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笔记中提及,流云真人年轻时曾在一处古修遗址,得到半部无名炼神功法,凭此开创流云一脉。但笔记后半部分缺失了。
“玄烨,”云澈看向正在擦拭一把锈迹斑斑古剑的顾玄烨,“或许,我们该找机会,去经籍阁的更高层看看了。一层的‘基础知识’,我们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
顾玄烨放下古剑,目光锐利:“需要合理的借口,或者……足够的贡献点。”
两人目光交汇,都明白,经籍阁的平静时光即将结束。更深层的知识,更大的秘密,以及必然随之而来的风浪,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他们的“科学修仙”之旅,即将进入新的阶段——从积累知识,到主动探索,直至……触碰这个世界的核心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