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天一直处于自己是不是在梦中的不安中。
他的眼睛,一秒也不想离开沈月。
实是这样在一起的场景,在过去二十来年,他梦里已经出现了不知道多少回,难以计数。
但每一次的结局,都是沈月不知所踪,他在梦里到处找,始终找不到。
沈月也看出了凌天的不安,他还没能适应自己还活着的现实。
但她也没有马上捅破这一点,而是一直坐在他身边,安静地和他说话,聊天。
把他们这二十多年来,双方不知道的生活细节,一一补足。
“所以,你有去那个海边的亭子?
我上周跑步时还经过了,还帮一名女士拿轮椅,当时,我记得车后座上,有个人的背影特别像你!
难道,那就是你?”
凌天听沈月说,她时不时会去他们喜欢的海边亭子,怀念在香港时的恋情,他不由震惊出声。
“你记得车牌号吗?”
沈月也觉得太巧了,随口问。
没想到,凌天还真记得,他本来就是理科的超绝脑子,记忆非凡,尤其是那天的车上,还有一个像沈月的背影,他眼睛一扫,就把车牌无意中记下了。
“没错,这是我过去经常坐的车,那天你帮着收轮椅的,就是沈清,我的助理。车上坐的人就是我。”
对上了,沈月激动又感慨。
“差点就错过你了。”
凌天一阵后怕。
原来,老天爷还是挺厚道的,在他们还不知道的时候,就安排了偶遇的机会,让他们一次比一次更接近。
沈知棠和伍远征去二楼书房。
“爸那么依恋妈,我看让他搬过来住,你就和戴教授还有小贾说,我们需要把人员分开居住,免得要是有什么情况,被人一锅端了。”
沈知棠道。
“也是,不过这得需要岳父同意。”伍远征蹙眉,“而且,他们俩还没有领证,岳父会同意住过来吗?”
“你也把我爸妈想得太封建了吧?
本来他们就是一对。
而且,我爸现在的身份,也不适合和我妈领证。
否则,回去就过不了审核关。”
沈知棠提醒。
“也是,只能留一个遗憾了。”
伍远征想像,如果这事发生在自己的沈知棠身上,那简直糟糕透了。
“也不会,他们本来都对彼此不抱希望了,没想到还能在一起,我想他们是成熟的成年人,应该会满足了。
而且,此一时彼一时,或许几年后,两地就会流通起来,到时候我爸退休,工作过了脱密期,他们就可以领证在一起了。”
沈知棠想起后世,她刷的视频里,就有一位搞航空的老爷子,自豪地炫耀,自己为国家航空事业做了多少贡献。
老爷子就是过了脱密期,好不容易可以把憋在心里几十年的骄傲拿出来炫一炫。
凌天也一样。
而且,有她的灵泉水在,沈知棠相信,父母一定能健康活到高龄的极限,以后他们在一起的日子还长着呢!
一小时后,一家人齐聚在餐厅。
晚餐精致而丰盛。
螃蟹奶油烩鱼翅,溏心鲍鱼,烧鹅皇,杏仁浓汤煎花胶,清蒸鲈鱼,虫草海鲜汤。
主食是沈知棠的灵米白米饭。
自然,用来煲汤的水,也是沈知棠特意提供给厨师的灵泉水。
因此,连吃惯了家里菜的沈月,也感觉厨师最近的手艺是愈发精进,每一道菜的滋味都比以前提升了不少。
大家却不知,这是灵泉水的功效。
因为呕过血的缘故,凌天成了沈月的特别照顾对象,一直给他夹菜,让他多吃一点,补回身体。
凌天也因为心情大好,胃口大增,来者不拒,直至吃完饭,才突然觉得吃得太多,身体都沉重起来。
他这么一说,沈月就拉着他,要去花园里散步。
这哪里是散步,是老房子着火的热恋。
沈知棠除了提醒他们穿好保暖的防风外套,也阻止、改变不了什么。
她只好吩咐厨房,再熬两碗生姜红糖水,等父母回客厅后,给他们喝。
伍远征和沈知棠则是回了一趟忆昔别墅。
小贾和戴教授正埋头干饭。
晚餐很丰盛,白米饭,蜜汁叉烧,海蚌炖蛋,炒上海青,炒避风塘蟹,花蛤排骨汤。
一看到他们出现,小贾不无遗憾地道:
“你们又去图书馆查资料了?中午也没有回来吃?”
“是啊,在外面对付了一餐。”
沈知棠脸不红心不跳地道,然后脑子里浮现出中午母亲为她精心准备的俄式大餐。
“哎,你们都不知道错过了什么。
中午有新鲜的三文鱼片,我第一次吃到这么美味的生鱼片,厨师说我吃多少都可以,管够,哈哈!”
“还说呢,吃完了过敏的是谁?要不是我让你吃了扑尔敏,你早就把皮肤都挠破了。”
戴教授对这个吃货徒儿很无语。
明知道过敏,还吃个不停。
“是有一点小小过敏,凌院士之前不是说了吗?
食物过敏不严重的话,可以继续吃同种食物,多吃几次,身体适应就不会过敏了嘛。”
小贾笑嘻嘻地道。
“算了,不管你了,想吃就吃。回去也吃不到这么好的了。
你呀,别吃了抗过敏药,犯困,写不来论文就好。”
戴教授无奈地摇摇头。
沈知棠和伍远征对视一笑。
席间,没人问起凌院士。
因为凌院士是他们的负责人,大家默认,凌院士要是不在,就是去交流业务去了。
堂堂负责人的去向,轮不到他们来过问。
不过,如果凌院士要有一段时间不出现,肯定要有个交待。
于是,吃完饭,伍远征择机宣布,说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要把大家分散开住。
凌院士会安排住到附近的别墅,爱国商人赞助的安全区,但如果有课题需要,凌院士也会回来指点。
再过一周不到,大家就要到港大学习,剩下的两个月时间,凌院士不会长住这里,但白天仍会在港大碰面。
戴教授和小贾一听是为了安全,也都没有异议。
对国内出来的、还带着公务的人来说,他们都感觉身边危机四伏,但为了能更好的报效国家,不管付出多大的牺牲,他们也会选择坚守。
学更多的知识,回去补足科技短板,这就是他们出来学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