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新燕啄春泥,旧巢续新缘
春分的风带着点软,把药铺院墙上的积雪吹得化了个干净。檐下的燕子窝空了一冬,今天终于有了动静——两只黑羽的燕子在窝边盘旋,翅膀扫过墙皮,落下几片去年的枯草,像在打扫旧居。小芽儿趴在窗台上,鼻尖顶着玻璃,数着燕子翅膀扇动的次数,数到十就拍手笑。
“别总盯着看,小心把燕子吓跑了。”小石头正在给桃树修剪枯枝,剪刀咔嗒咔嗒响,断枝落在地上,带着点清甜的木气。他指着窝边新衔来的泥团,“你看,它们在补窝呢,跟咱们过年时修屋顶一个道理。”
小芽儿跑到桃树边,仰着脖子看:“爹,这还是去年那对燕子吗?它们认得家?”
“认得。”小石头放下剪刀,从兜里摸出颗糖递给她,“就像你放了学要回药铺,它们也记着这屋檐。太爷爷说过,燕子恋家,在哪搭了窝,就会年年回来。”
阿芷坐在廊下,看着竹匾里晒的陈皮,褐色的果皮蜷成小团,散发着陈香。她的手指在果皮上轻轻敲着,忽然说:“你太奶奶年轻时,总爱跟燕子说话,说‘你们住得安稳,咱们的日子就安稳’。”她顿了顿,眼神有些远,“那年她生你爷爷,也是这样的春天,燕子刚把窝补好,她就说‘这是好兆头’。”
午后,镇上的分铺送来了新做的药包,土布上印的“禾”字被阳光晒得发亮。伙计放下东西,笑着说:“苏掌柜,县医院的人又来道谢了,说咱们的风湿膏治好了省里来的老教授,人家特意写了感谢信呢。”
小石头接过信,信纸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他读给阿芷听,提到“传承民间智慧,惠及百姓安康”时,阿芷忽然摸了摸衣襟里的铜片——那枚刻着“守岁”的旧物,被体温焐得温热。“你太爷爷要是在,准会说‘这是草木的功劳’。”
小芽儿不懂信里的话,却记住了“感谢”两个字。她跑到院里,对着燕子窝喊:“燕子燕子,谢谢你们回来!”燕子似乎听懂了,扑棱棱飞起来,翅膀带起的风拂过她的脸颊,像声温柔的回应。
傍晚收陈皮时,夕阳把药铺染成了橘色。小芽儿帮着把晒好的陈皮装进陶罐,罐口盖紧的瞬间,陈香猛地涌出来,呛得她打了个喷嚏。小石头笑着帮她揉鼻子,阿芷在一旁说:“这陈皮要搁三年才好用,就像日子,得慢慢熬,才会有滋味。”
夜里,燕子在窝里安静了,偶尔发出细碎的啾鸣。小芽儿趴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风声,忽然问:“爹,太爷爷是不是也像燕子一样,虽然走了,却总在看着咱们?”
小石头坐在床边,给她掖好被角:“是。他就在这药香里,在这桃花里,在这燕子的翅膀上,陪着咱们呢。”
阿芷坐在灯下,看着那本翻旧的药经,忽然发现夹在里面的一张桃花瓣——是去年小芽儿采来夹进去的,如今已经干透,却还留着点粉白。她想起苏禾说过的“根在这里,光就在这里”,忽然明白,所谓家园,从来不是砖瓦草木,是燕子年年归巢的牵挂,是药香代代相传的安稳,是一辈辈人守着的念想,像这屋檐下的旧巢,总在春天里,等着新的生机。
窗外的月光透过桃树枝,在地上织出银网。燕子窝在月光里泛着浅灰的光,像个盛满了岁月的容器。阿芷知道,明天清晨,燕子还会继续补窝,小芽儿还会趴在窗边数翅膀,药铺的门还会敞开,迎来带着晨露的乡亲——这就是最好的缘法,旧巢续着新缘,日子连着岁月,在这满是药香的院里,一年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