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钢铁的囚笼
苏杭的激烈反对,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李小明心中对于“中央厨房”最初的兴奋与憧憬。然而,现实的困境却不会因为个人的情绪而有丝毫减缓。后厨日益繁重的工作量,财务报表上刺眼的红色数字,以及周世仁“御品速达”那铺天盖地、带着明显挑衅意味的广告,都像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
林晓顶住了压力,没有强行推行全盘标准化的方案,但他也无法坐视团队在疲惫和低效中沉沦。他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由李小明牵头,先建立一个小型的、试验性质的预处理中心,不涉及核心酱汁和最终烹饪,只负责部分蔬菜的清洗切配、干货的初步泡发等最基础、最耗时,且对风味影响相对较小的工作。
这已经是林晓在守护苏杭的“堡垒”与应对现实压力之间,所能找到的最小心翼翼的平衡。
任务落在了李小明肩上。他原本以为这只是个简单的“后勤升级”任务,但真正着手后,才发现自己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令人手足无措的领域。
租用场地、采购设备、制定流程、招聘和培训新人……每一项都远超他过去的经验。他不再是那个只需要听从指令、埋头切菜的副手,而是需要独自面对供应商、设计师、工人的“李主管”。
预处理中心选在离“山海轩”不远的一处小型工业厂房里。空旷的场地内,即将安装的自动化洗菜机、切菜机、真空包装机如同冰冷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等待着启动。李小明看着那些复杂的说明书和管线图,头皮一阵发麻。
“小明,这台多功能切菜机的参数设置,必须精确到毫米,否则会影响不同食材的口感和后续烹饪时间。”设备供应商的工程师指着控制面板,吐出一连串专业术语。
“李主管,流水线的工时和人员排班表你做出来了吗?我们需要根据这个来核算成本。”夏沫派来协助的财务人员追问道。
新招聘的几位处理工,大多是习惯了传统厨房随意性的老师傅,对于严格到秒的操作流程和卫生标准抱怨连连。
李小明被淹没在图纸、报表和层出不穷的问题里。他试图用自己在后厨的经验去套用,却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在后厨,他凭借的是手感、眼力和与伙伴的默契;在这里,他需要的是数据、标准和冷冰冰的指令。
他开始失眠,梦里都是嗡嗡作响的机器和不断跳动的数字。他感觉自己像被关进了一个由钢铁、数据和规则编织的“囚笼”里,失去了往日挥洒汗水的自由,只剩下无尽的琐碎与压力。
这天,李小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山海轩”后厨,想取一些遗漏的个人物品。正值备餐高峰,后厨里热火朝天,锅勺碰撞,香气蒸腾。他看到林晓正同时盯着三口锅,眼神专注,手臂稳定地颠勺,汗水顺着额角滑落,却在起锅的瞬间,嘴角露出一丝属于厨师的、满足的微笑。他看到苏杭,虽然动作因手腕旧伤而略显迟缓,但每一个步骤都带着一种宗教仪式般的虔诚,他正在为一批点心进行最后的手工点缀,眼神纯粹得如同初雪。
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和自我怀疑,猛地攫住了李小明。
这里,才是他熟悉的、能让他感受到价值与温度的“战场”。而他现在所做的,那些与冰冷机器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让他感觉自己正在远离厨艺的核心,变成了一个……管理者?一个他从未想过要成为的角色。
他默默地拿起自己的东西,准备离开。在经过苏杭的点心区时,苏杭正好完成了一批作品。他破天荒地没有无视李小明,而是用那双沉寂的眼睛看了他一眼,然后递给他一块刚刚出炉、还带着温热的杏仁酥。
“尝尝。”苏杭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
李小明愣了一下,接过,放入口中。酥脆的外皮,恰到好处的甜度,杏仁浓郁的香气在口中炸开,带着手作特有的、细微的不规则感所带来的生动气息。
就是这种味道!这种充满了“人”的气息的味道!是他投入那个“钢铁囚笼”后,几乎要遗忘的感觉。
“有些东西……机器做不出来。”苏杭说完这句,便转过身,继续忙自己的事了。
李小明站在原地,口中杏仁酥的余香与他这些天接触的机油味、消毒水味形成了尖锐的对比。他心中的迷茫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深重了。
预处理中心终于在磕磕绊绊中勉强运行起来了。第一批统一清洗、切配的蔬菜被送到了“山海轩”后厨。
效果立竿见影。后厨的备餐压力确实得到了一定缓解,李小明甚至能抽出一点时间,重新拿起厨刀,参与一些核心菜品的准备工作。夏沫看着初步下降的成本数据,也微微松了口气。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找到了一个可行的中间道路时,问题爆发了。
这天晚上,一场重要的包间宴席中,一道以“清鲜”见长的时蔬菜品,被一位老饕客人当场指出——“这青菜,少了那股子‘镬气’和鲜甜,口感也过于统一呆板,像是……像是机器切出来的。”
林晓亲自品尝后,脸色沉了下来。他立刻检查了送来的预处理蔬菜,发现为了保证效率和标准化,预处理中心对蔬菜进行了过度的清洗和长时间的冷水浸泡,并且切配的尺寸过于规整,反而失去了食材本身的部分风味和受热时应有的层次感。
虽然只是细微的差别,但对于追求极致的“山海轩”和味觉敏锐的客人来说,这已是不可接受的瑕疵。
林晓还没来得及找李小明了解情况,夏沫就拿着手机,脸色铁青地快步走了进来。
“我们被本地一个美食自媒体盯上了!”夏沫将手机屏幕亮给林晓看,上面是一篇刚刚发布的文章,标题极为刺眼——《冠军餐厅也沦陷?‘山海轩’被爆使用预制菜,匠心何在?》
文章配图,赫然是李小明那个预处理中心门口,运送蔬菜箱子的照片!虽然文章内容多是揣测,但指向性极其明确。
“照片角度很刁钻,是有人故意拍的。”夏沫的声音带着寒意,“周世仁的手,伸得比我们想的还长。他不仅要在商业上打压我们,还要从根子上,毁掉我们‘匠心’的招牌!”
李小明刚好走进来,听到了这一切。他看着林晓凝重的脸色,看着夏沫手中的文章,再想到那道被客人挑剔的菜品,以及苏杭那句“有些东西机器做不出来”……
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和自责,如同冰水般将他淹没。他苦心搭建的、以为能解决问题的“钢铁囚笼”,非但没有成为助力,反而成了敌人攻击他们的最好靶子,甚至可能从内部,开始腐蚀他们最珍视的东西。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