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倾盆,敲打着市立档案馆的屋顶。
整栋建筑陷入一片死寂,唯有应急通道的绿光在潮湿空气中微微闪烁,像一只窥视的眼睛。
电力系统被人远程切断——不是故障,是精准、有预谋的断电。
监控瘫痪前最后的画面里,一个模糊身影正从b区地下密档室撤离,手中抱着一叠泛黄的卷宗。
“红眼计划”的档案,消失了十年。
而现在,它即将重见天日。
陆昭站在档案馆大厅中央,指手轻触墙壁上一道几乎不可见的划痕。
他蹲下身,从瓷砖缝隙中夹起一缕纤维——深灰色,带静电处理痕迹,常见于高端安保制服。
“这不是普通停电。”他低声说,“是仪式性的黑暗。他在等这一刻。”
沈清撑着黑伞走进来,雨水顺着伞骨滑落,在她脚边汇成一圈涟漪。
她将一份电子日志递给王队长:“司法局刚调出林秘书的借调记录——她根本没有权限接触b级以下密档区,但她今晚刷卡进了三次。”
“第三次没出来。”小林的声音从笔记本电脑传来,“我追踪她的手机信号,最后一次定位就在地下二层通风井附近。然后……彻底消失。”
王队长皱眉:“有人内应?”
“不止。”陆昭站起身,目光投向通往地下的楼梯口,“这是一场心理战。断电、失踪、沉默……他在制造恐惧。他知道我们会来,所以他提前布置好了‘观众席’——让我们在黑暗中自我怀疑。”
他顿了顿,声音沉下去:“韩明远,从来不怕我们查案。他怕的是——我们记得。”
地下二层,空气阴冷刺骨。
老张蜷缩在角落,双手抱头,嘴里反复念叨着同一句话:“不该碰那个按钮……不该碰……”
小刘举着手电靠近:“张师傅?你还好吗?”
“门开了……我没动它!是它自己开的!”老张颤抖着指向一面看似完整的墙体,“里面有声音……像人在笑……”
小林迅速扫描墙面,忽然停下:“这里有气压差反应——是暗门,机械联动式,靠重量触发。刚才有人进去,门自动锁闭。”
“重量?”沈清蹙眉。
陆昭看向地面:“不只是重量。是‘特定组合’——踩踏顺序、停留时间、脚步轻重。这个机关,识别的是‘行为模式’。就像……一个人的习惯性步伐。”
他忽然抬头,眼神锐利如刀:“所以老张没触发它,因为他不是目标人物。”
“谁才是?”沈清问。
“十年前开启过它的人。”陆昭缓缓道,“或者……被设计成看起来像那个人的人。”
此时,监控恢复了三秒。
画面一闪而过:林秘书踉跄奔逃,身后走廊深处,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
那人没有脸——因为摄像头在他走近时自动失焦,仿佛光学系统也拒绝记录他的存在。
但陆昭看到了细节。
那人走路时,右肩微倾,左脚落地略迟0.3秒。
——和父亲当年笔记中描述的“11·23案真凶步态特征”,完全吻合。
可那具尸体十年前就被火化了。
除非……
“不是他本人。”陆昭喃喃,“是替身?训练出来的模仿者?还是……他自己伪造死亡?”
小林突然低呼:“我在旧消防图纸上发现一条未登记的逃生通道,出口直通城西废弃医院——那里曾是‘红山精神病院’附属实验室,也是‘11·23案’第一具尸体发现地。”
沈清瞳孔一缩:“母亲的尸检报告提到,死者体内检测到一种神经抑制剂,代号‘E-7’,来源标注为‘红山实验项目’……而该项目负责人签名,正是韩明远。”
空气凝固。
陆昭缓缓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再戴上时,眼中已无温度。
“原来如此。‘红眼计划’不是阴谋名称,是洗脑程序。他们用药物和心理操控,把普通人变成执行者,甚至让受害者自愿走入陷阱。而韩明远……他是主控者,也是第一个实验品。”
他转身走向暗门机关,手指抚过墙缝。
“你以为关了灯,我就看不见你?”
“可我早就学会——在黑暗里读人心跳。”凌晨三点,城市尚未苏醒,唯有市立档案馆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陆昭盯着手机屏幕上老张那通来电记录,手微微发紧。
“‘守夜人’没有排班记录?”他低声重复,声音几乎被窗外呼啸的风声吞没,“一个本该每晚巡视的安保负责人,却从未出现在值班表上……这不是疏漏。”
“是刻意抹除。”沈清站在窗边,手中握着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眼神冷冽如刃,“他在系统之外运行,就像幽灵——或者说,本就是系统的一部分。”
陆昭起身,抓起外套:“他知道我们会回来。断电、失踪、幻听……这些都不是终点,只是引路的信号。”
王队长皱眉:“你真要再进去?万一是陷阱?”
“已经是陷阱了。”陆昭戴上手套,语气平静得近乎残酷,“区别只在于,我们是主动踏入,还是等它咬上来。”
小刘带领排爆队先行探路,战术手电切割黑暗,脚步轻如猫行。
b3夹道入口前,他忽然抬手,五指张开——停止前进。
众人屏息,只见地面积尘之上,赫然印着一串新鲜鞋印,走向与撤离路线完全相反——有人进去了,而且是在他们离开后。
空气骤然凝滞。
密室门虚掩,阴冷气息自缝隙渗出。
众人缓步而入,枪口扫过每一寸阴影。
地下空间空无一人,唯有中央主机柜屏幕亮着幽蓝冷光,一行白字静静浮现:
“欢迎回来,陆医生。你父亲没能看完的结局,你想知道吗?”
没有人说话。连呼吸都变得谨慎。
陆昭缓缓上前,从怀中取出加密U盘——这是他根据老张提供的旧日志碎片逆向还原的离线程序,能绕过网络监控,直接比对AI伪造的日志与原始胶片存档。
他插入接口,屏幕瞬间跳转为双轨对照界面:左侧是电子日志,右侧是扫描胶片帧。
逐帧比对开始。
时间仿佛被拉长。数据流无声滚动,像一场沉默的审判。
就在差异点定位完成的刹那——
头顶通风口传来极其轻微的金属摩擦声,如同指甲刮过铁管内壁。
小刘反应极快,猛然抬枪,战术手电瞬间锁定角落。
光束刺破黑暗,照出一道蹲踞的身影——黑袍罩体,面容藏于阴影之下,手中并无武器,只攥着一张泛黄照片。
陆昭瞳孔一缩。
那是父亲陆振华生前最后一张工作照,拍摄于“11·23案”结案前三天。
照片背面,一行手写字迹清晰可见:
“有些真相,活着的人不该碰。”
寂静中,陆昭缓缓上前一步:“那你为什么留下它?”
黑影不动,仿佛与黑暗融为一体。
良久,一声沙哑低沉的声音响起,像是多年未曾开口:
“因为我也曾是个看门人……”
顿了顿,语气裂开一道深渊般的缝隙:
“直到我发现,门后关着的,是我们自己。”
话音落下的瞬间,他猛然转身,纵身跃入通风管道深处,身影如烟消散,只余回响在通道中反复震荡。
众人欲追,却被小林叫住:“别!管道结构老旧,承重有限——他不是逃,是舍命传递什么!”
陆昭立于原地,心跳如锤,却强迫自己冷静。
他低头看向U盘——进度条已走完。
屏幕闪烁两下,跳出最后一个文件夹。
命名简洁而沉重:
Final Archive – LJ1123
光标停在图标上方,未点击,却已有寒意顺着脊椎攀爬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