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府, 边镇残破,军户逃亡严重。傅宗龙并未急于补充兵额。
而是下令将部分无主荒地分给残留的军户耕种,允许他们“兵农合一”,平时耕种,闲时操练,并减免其部分粮饷负担,先让他们活下去,再谈守土卫疆。
同时,他严厉斥责了试图虚报兵额吃空饷的当地卫所军官,将其革职查办,震慑了边镇的不正之风。
在商洛山区边缘, 针对李自成残部的清剿仍在继续,但傅宗龙严令前线将领,不得滥杀。
对于从山中逃出、愿意归乡的流民,一律妥善安置,分发少许口粮,引导他们前往需要劳动力的地区参与重建。
他深知,光靠围剿杀不绝匪患,必须给走投无路的人一条活路。
傅宗龙的务实作风,像一股清流,冲刷着陕西官场积存的暮气。
他不追求立刻做出惊天动地的政绩,而是像老农伺候田地一样,一点点地梳理着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
钱粮的使用,每一笔都要有明确的去向;工程的进度,每一项都要有具体的汇报。
他提拔重用那些肯做事、通实务的下属,哪怕他们出身低微或不善言辞。
当然,阻力无处不在。地方豪强试图隐瞒田亩,胥吏习惯性地想从中捞取油水,甚至朝中也有声音质疑他进度太慢,未能迅速“光复旧观”。
但傅宗龙顶住了压力,他给皇帝的奏疏中写道:“……陕省之凋敝,非一日之寒,欲其复苏,亦非旦夕之功。
臣不敢求速效而竭泽而渔,唯愿步步踏实,使生民得以喘息,地方渐复元气。
此虽慢,然根基稳固,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他的做法,与在前线征伐的陆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异地互补。
一个以雷霆手段扫荡大股顽敌,打开局面;一个以春雨般的细腻抚平创伤,稳固后方。
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将这艘即将倾覆的帝国巨轮,一点点扳回正确的航向。
陕西的春天来得稍晚,但当第一场春雨落下时,渭水两岸的田地里,终于看到了些许稀疏的绿色。
那是新播下的种子,是这片古老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的微弱,却无比坚定的信号。
…………
次日
傅宗龙看着从中原紧急调来的部分兵马名录,微微松了口气。
周遇吉和史可法都是知兵之人,他们的到来,不仅能加强陕西防务,尤其是对商洛李自成残部的压力。
更能震慑地方宵小,让他能更专注于内政恢复。
“抚台大人,这是西安府、凤翔府上报的春耕初步统计。”幕僚递上一份文书,“得益于您力主修复水利和借发粮种,渭河沿岸各县,约有四成荒田已复垦播种。
只是……耕牛缺口依然巨大,许多地方只能靠人力拉犁,效率低下。”
傅宗龙接过文书,仔细看着上面的数字,眉头微蹙。
四成,听起来不多,但这在经历多年战乱的陕西,已是极为不易的开端。
“耕牛之事,急不得。一方面,行文湖广,看能否购买一些;另一方面,令各县鼓励民间畜力互助,官府可给予少量补贴。”他放下文书,又问道,“延安、榆林边镇那边,军屯情况如何?”
“回抚台,按您的方略,部分军户已分得荒地,开始耕种,军心稍定。
只是……边镇苦寒,作物生长不易,且时有小股鞑虏游骑骚扰,收获难有保障。”
傅宗龙沉吟片刻:“告诉边镇将领,守土之责不可懈怠,但亦不可因噎废食。
组织军户,结寨自保,农时耕种,闲时操练。所需兵甲,本抚会尽力筹措。”他深知,边镇问题非一日可解,当前首要目标是让那里的人能活下去,不至于生乱。
这时,另一名负责刑名的幕僚面色凝重地进来:“抚台,商州来报,当地士绅联合状告卫所千户王彪,趁清剿流寇之机,纵兵抢掠良民,侵占田产,逼死数条人命。”
傅宗龙眼中寒光一闪。他最担心的就是这种情况,官军纪律败坏,与民争利,甚至比流寇危害更甚。
“查!立刻派按察司得力干员前往商州,若情况属实,将那王彪就地锁拿,严惩不贷!
告诉所有文武官员,非常时期,更需谨守本分!谁敢盘剥百姓,动摇根基,本抚的尚方宝剑,不介意多染几滴血!”他语气森然,没有丝毫犹豫。
乱世用重典,尤其是在这重建的初期,必须用铁腕刹住这股歪风,才能赢得民心,才能真正稳住局面。
处理完这些紧急公务,傅宗龙走到窗前,看着西安城内渐渐多起来的人流和偶尔传来的商贩叫卖声,心中稍感慰藉。这座古城,正在一点点恢复生机。
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看似琐碎,远不如前线打仗那般轰轰烈烈,但却是支撑陆铮能够在前方放手一搏的基石。
他铺开纸张,开始给皇帝写奏章,详细汇报陕西近期的恢复情况、面临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他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隐瞒问题,只是平实地陈述。在奏章末尾,他写道:“……臣才疏学浅,唯知以实心行实政,涓滴归流,以期稳固根本。
前线路远,陆督师征战辛苦,臣在后方,必竭尽全力,保粮道无虞,护百姓安康,使我王师无后顾之忧。”
这既是汇报,也是一种表态。他傅宗龙,会和前线的陆铮一样,守好自己的阵地。
四川的战火仍在蔓延,陕西的重建任重道远。
但在这两个战场上,一个以剑,一个以犁,都在为了同一个渺茫却又必须坚持的希望而努力——让这个濒临崩溃的帝国,能够从废墟中,重新站立起来。
……
与此同时四川,资阳通往简州的官道上,焦糊味和血腥味尚未完全散去。
曹变蛟的骑兵如同跗骨之蛆,死死咬着张献忠残部的尾巴。
他们并不寻求决战,只是不断地袭扰、切割,将一股股掉队的溃兵吃掉,让张献忠无法停下来重整队伍。
张献忠的“焦土策略”执行得极为彻底。沿途经过的村镇、粮仓,大多化为一片废墟,黑烟数日不散。
这确实给陆铮大军的推进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忠武军的先锋部队不得不分兵搜救幸存百姓,组织人手扑灭余火,清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