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王爷给赏赐了没?”宇辰追问道。
“那必须得赏啊!王爷当场就给那位发明火锅的功臣连升了三阶官职。”男子说着,又轻轻抿了一口酒,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一直到现在,咱们老大同的老百姓啊,还习惯把铜火锅叫做‘速升锅’呢。”
“大哥,您这个故事讲得可太精彩了。”宇辰满脸佩服,不停地夸赞。
“什么故事?这可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儿。”那人一本正经地说道。
“瞧你得意那样儿,一沾上酒,就找不着北,连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对面的女子忍不住开口揶揄道。
听到这话,男子立马收敛了几分,嘿嘿笑着说:“吃肉,大家都多吃点肉,少喝点酒。”
“没错,大家多吃点肉,多吃点菜,酒嘛,适量就好。”宇辰赶忙附和道。
“锅里的菜也煮得差不多啦,黄花这会儿能吃了。”女子脸上带着笑眯眯的神情,贴心地告诉梦瑶和宇辰。
梦瑶赶忙夹起一根黄花放入口中品尝,随即赞不绝口:“哇,果然好吃!”
“至于干豆角,还得再煮一会儿。这类干货啊,越是慢慢炖煮,就越能煮出鲜美的味道,吃起来特别入味。”女子又细心地提醒着。
“大同地处雁北塞外,一直以来,这儿的冬天都以漫长、寒冷、干燥,而且风大而出名。”
男子接着解释道,“这铜火锅啊,可不单单是个吃饭的家伙事儿,它还能在冬天给人取暖呢。再加上铜这种材质轻巧又耐用,慢慢地,铜火锅就成了大同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还发展成了咱们当地特色的工艺品之一。”
“原来这铜火锅还有艺术价值呢。”宇辰恍然大悟,不禁感叹道。
“市里有好多家铜器专卖店,你们要是感兴趣,不妨去挑选个小型的铜火锅……”男子兴致勃勃地提议道。
“只是这烧火锅用的木炭……”梦瑶有些顾虑地说道。
“现在有电热型的铜火锅啦,外观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只要在底部插上电就能用,方便得很。”女子连忙补充道。
“真的呀?那一定要去看看。”宇辰一脸好奇地回应道。
“大同的铜艺那可是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相当高超。”男子这会儿已有了些微醺之意,却依旧侃侃而谈,“从北魏的时候,大同铜艺就开始崭露头角,声名远扬;到了唐宋两朝,大同的铜制品更是畅销全国各地;等到明清时期,铸铜造铜的工艺那叫一个兴盛,当时在钟楼那一片,聚集了好多家铜铺,手艺都是父子代代相传,一直延续不断,所以那条街就被叫做铜匠街。”
“那场面得有多繁荣啊。”宇辰听后,不禁感慨万分。
“大同铜火锅的制作可不简单,要经过部件成型、熔接、内部镀锡、錾刻、打磨、组装这六大步骤呢。”男子详细地介绍着,“这里面可是融合了精密铸造、美术构思和雕刻等多种技艺。”
“大哥,我有点好奇,给铜火锅内部镀锡是起什么作用呀?”宇辰满脸疑惑地问道。
“在铜锅的内层镀上锡,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来呢, 防止铜锅被腐蚀,铜绿产生;二来呢,避免金属味,能最大程度保证食材原本的香味。”
男子耐心地解析道,“大同铜火锅最出名的就是手工锻打技法,锅面上装饰的精美图案,更是一绝。工匠们会在锅底、锅壁还有锅盖上,精心镌刻各种各样的图腾,像龙凤呈祥、燕舞杨柳、鱼跃莲花、喜鹊栖梅、八仙过海,还有狮滚绣球这些传统图案。”
“这些图案全都是手工雕刻的吗?”宇辰一脸惊讶,忍不住追问。
“没错,确实都是纯手工雕刻的。每一缕纹样,都是工匠们拿着小锤和小錾,一点一点精心雕琢出来的……”男子继续娓娓道来,“1973年的时候,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还特意赠送了‘九龙奋月’铜火锅作为礼物呢。”
“哇,这可太了不起了!”宇辰不禁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
“每逢新春佳节,在古城里啊,还有一个超级大的铜火锅会亮相呢。”女子赶紧抢着说,那急切的样子,仿佛生怕男人把所有话都抢着说完了。嘿,这两人还真是一家人,连说话都这么有默契。
“这个巨型铜锅到底有多大呀?”宇辰好奇心爆棚,连忙发问。
“你们猜猜看有多大?”女人故意卖起了关子。
“或许有2米高?”梦瑶试着猜测道。
女子听后,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这个答案不对。
“这巨型铜锅高达5.17米,直径有3.57米,总重量超过3767斤……”男子忍不住抢先公布了答案。
女子听他抢话,瞪了他一眼。
“这么大呀!竟然有五米多高。”宇辰惊讶得合不拢嘴。
此时,男子已经顾不上女子的表情了,只顾着滔滔不绝地讲:“单单是那个锅盖,就重达七百斤呢,这一口锅就能装下一千斤的食材,足够一千人一起共享这场盛宴。而且它还有个特别响亮的名字,叫‘王府升锅宴’。每次启锅的时候,好多人都穿着明代的服饰,好几个人一起拉着绳索把锅盖掀开,场面特别壮观。”
“一千人同时就餐,那得多大的场地啊?”梦瑶满脸疑惑地问道。
“就在古城南城门的耳城里摆放着呢。”女子赶忙接过话茬,“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排着队去吃。对面还有一口特别大的锅,在那儿卖刀削面呢。”
“那场面想想就特别壮观吧。”宇辰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着那热闹的场景。
“那怎么能叫壮观呢?那简直是相当壮观!”男人一边眉飞色舞地说着,一边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那爽朗的笑声,仿佛带着一种魔力,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紧接着,众人也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欢笑起来。
一时间,整个火锅店都洋溢着欢快的氛围,大家的脸上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被这热闹的话题和喜悦的情绪所填满,先前的陌生感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此刻相聚一堂的欢乐与融洽。
正是:大同古城香千里,铜锅一沸煮古今;塞外牛羊汇百味,炭火慢炖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