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仁者必有勇’的典范,那不得不提谭嗣同。”中年男子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他为了变法图强,为了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容赴死,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正是源于他心中的仁爱和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仁者之勇。”
现场一片寂静,大家都被谭嗣同的英勇事迹所震撼,心中充满了对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汪精卫早年凭借革命言论,在当时也算是闻名一时。”戴眼镜女子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和愤慨,“可谁能想到,他最终却背叛了国家和民族,沦为了人人唾弃的汉奸,这可真是活生生地印证了‘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他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言论来判断他的品德,还得看他的实际行动和最终的选择。”
众人听后,都不禁摇头叹息,对汪精卫的行为表示不齿。
“其实,孔子说的这句话,并不是要否定‘言’与‘勇’的价值。”胖老者清了清嗓子,总结道,“他是在强调,德行才是衡量言与勇的终极尺度。没有德行作为支撑,再华丽的言辞也容易沦为诡辩,再勇猛的行为也容易堕为凶器。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陷入道德完美主义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有德者拙于言’或者‘勇者渐修仁德’的复杂情况。有的人虽然德行高尚,但不善于表达;有的人起初可能只有勇力,但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了仁爱之心。所以,我们要用动态、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
“没错,”瘦老者接着说道,“孔子的这句话,历经千年,至今仍然是道德哲学、领导力研究的重要参照。它深刻地影响着东亚文化对‘真才实学’与‘表里如一’的价值追求。在我们的教育、职场、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这种思想的影子。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智慧,将其运用到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让古老的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大成殿里,这场关于儒家经典思想的讨论,不仅让大家对孔子的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引发了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
“讲得真好!”啸风心中暗自赞叹,那些围绕着儒家经典展开的深刻探讨,还在他脑海中回荡。
此时,众人陆续走出大成殿,他也随着人流步出,而后向右拐,朝着名宦祠走去。
一到名宦祠,一副抱柱对联便映入他的眼帘:“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善恶有公论焉患位卑位尊;干点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何忧名显名隐。”
落款是耿彦波题联。
这对联出自耿彦波之手,看似用词平实,可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着的为官哲理与人生智慧却如陈酿般醇厚悠长。
上联“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善恶有公论,焉患位卑位尊”,仿佛是一位智者在耳边谆谆教诲。
它告诫每一位为官之人,务必坚守内心的纯净,以公正廉洁为底色,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做个真正的好官。
好官自然应当追求青史留名,但这名声并非靠钻营而来,而是要凭实打实的善举与功绩。
历史宛如一位公正无私的裁判,会将每个人的善恶之行都记录在案,给予最公正的评判。
职位不过是外在的标签,不论身处高位,手握重权,还是在基层岗位默默耕耘,都不应被其左右。
关键在于守住内心的正道,把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使命,只要做到这一点,即便官职平凡,也能在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收获他们发自内心的赞誉与敬重。
再看下联“干点儿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何忧名显名隐”,则着重强调了行动的力量。
为官者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脚踏实地,将精力投入到为百姓谋福祉的具体事务中,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功绩。
一个官员的口碑,不是靠自我吹嘘或者外界的虚假吹捧建立起来的,而是取决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真实感受。
百姓是最朴实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用内心去感受官员的作为,并且给出最公正的评价。
所以,真正有担当、有使命感的官员,不必过分在意自己的名声是否响亮,只要踏踏实实地为百姓做事,即便外界鲜有人知,在百姓心中,他们也早已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这副对联用简洁的文字,将为官从政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它既是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一种积极引导,激励着官员们摒弃杂念,一心为民;也是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时刻警醒着每一位踏入仕途的人,要以民为本,务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健,无愧于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
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时代的浪潮正以独特的方式重塑着城市的面貌与文化的格局。
就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期,大同市第六中学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决定——将校址迁移至历史底蕴深厚的大同府文庙之内。
大同府文庙,这座承载着无数历史记忆的建筑群落,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历经了无数次的风雨洗礼与时代的跌宕起伏。
岁月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加之种种复杂的历史变故,当大同市第六中学准备入驻时,文庙内留存下来的文物已经寥寥无几。
放眼望去,曾经热闹非凡、庄严肃穆的文庙,如今仅仅剩下大成殿、神厨、神库、乡贤祠、名宦祠以及戟门这六处建筑孤独地伫立在那里。
大成殿,作为文庙的核心建筑,虽已不复往昔的辉煌,但那巍峨的殿宇、精致的斗拱,依旧能让人感受到它曾经的磅礴气势与庄重威严。
其飞檐斗拱像是岁月凝固的翅膀,虽经风雨侵蚀,却依然倔强地展示着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绝伦。
正是:怀思忆古,带几分雅兴访古探乐,欣然举步,踏入庄严文庙,于碑刻经籍间,探寻仁道幽微奥理;崇圣仰贤,抱一片赤诚崇文尚礼,静气敛神,聆听悠远儒音,在字句篇章中,领悟德心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