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她回到甘肃,一个人走了一遍河西走廊。第一站去了山丹军马场,在山丹军马场那五天,她平均每天步行两万步。因为那里是她曾经的梦想之地,她曾经被梦想牵拽着两次趋向这里,又两次放弃梦想远走他乡。出走半生,终于得以亲近,她必须仔仔细细端详一遍那雪山、那森林、那冰河、那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和飘着白云蓝盈盈的天,她得保证那儿和她梦里一模一样,她得确认那儿终究只能是一个梦。
然后她去了张掖。在张掖湿地公园博物馆,她看到一幅张掖市生态保护规划图,那一刻,她的精神游离出窍。她想起不久前看过的一本让她不止一次泪水长流的长篇小说——杨志军的《雪山大地》,她曾经也胸怀梦想,也愿意以生命为代价去保护这块土地上的勃勃生机。
她还记得大一寒假,大年初二下午,她随着一群同学去一位男同学家拜年,同学的爸爸很尊重他们,又让坐又让烟又倒茶,还搬了把椅子陪着被安顿在沙发上的他们说话。挨个儿问过每个同学的姓名,问到她时,同学爸爸大呼:“原来你就是那个想要去山丹军马场的女同学呀!你还去学了畜牧,对不对?你为啥想去山丹军马场呀?”突然被瞩目,她有些羞涩然而很确定地回答:“高一我们学过一篇碧野的文章——《天山景物记》,那时候我就对大草原充满向往,后来听我爸说山丹军马场的大草原,就像那篇文章里描绘的一样美……”同学爸爸爽朗地大笑起来,说:“所以你就学了畜牧,想去山丹军马场?去过草原了没有?现在还想去吗?”她答:“还没有,三年级学《草地学》,会去太白山下的草场实习,听说非常美!”同学爸爸点头,眼睛里闪着光,笑着说:“很好、很好,你很特别。”
1993年6月底,拿到毕业证和派遣证,她兴冲冲去到G省人事厅学生处报到,处长不耐烦地摆着手说:“你先回家等着去,你看看坐在这儿的这些人,87级的,我们还没安排完呢。”她转身就去找了父亲的老朋友张伯伯,在给张伯伯诉说的时候她还生气的很,心想:“G省不是缺人才吗?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才回来了,你们怎么像收废品一样不情愿。”张伯伯按照她“学以致用”的愿望,介绍她去找畜牧厅厅长,厅长问她想去哪儿,她问:“听说有个西北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种禽公司?”厅长叫来人事处长安排她去她想去的种禽公司。
在为海南的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生态农业项目服务期间,她负责接待陪同一位加拿大籍的亚行生态环保专家,半个月里跑遍了海南岛南部的山山水水。
1999年6月,亚行以地方政府不作为为由撤销了项目的贷款,同年9月,她辞职去到G农业大学为报考2000年草原生态专业的研究生做准备。2000年3月初拿到成绩单,376分。4月接到导师电话,导师低声和她商量:“同时报考的本校两名本科生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生,为考研准备了两年,毕业实习都在山丹草原的生态观测站为我的研究项目服务,我从校方争取到一个半自费研究生名额,自费费用对你来说很低很低,对他们俩的家庭是一大笔钱,而且应届生不可以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虽然你考研成绩总分比他们高,你可不可以走自费生名额?”她说三天后答复,然后就按照当天报纸上篇幅最大的三条招聘广告的要求去面试,面试完,三家公司都让她第二天就上岗,第三天,她答谢了导师的“好意”,并且表示不需要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她决定继续在海南好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