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拆的都拆走,”
江岳说,
“但要记住,天亮前必须完成主要部分的拆解。”
运输卡车在机场和附近村庄间往返穿梭。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珍贵的零件并没有被运往远方,而是就近卸在机场周边几个预先选好的隐蔽点
——有的是废弃的窑洞,有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的是村民家的地窖。
“为什么要分散存放在附近?”
一个年轻技术员不解地问。
老技工一边小心地包裹着拆下的螺旋桨,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
“你小子懂什么,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鬼子要是来轰炸,肯定炸机场,谁会想到宝贝就藏在眼皮底下?”
江岳站在探照灯光圈的边缘,看着这繁忙而有序的场面。
拆卸、检查、包装、运输,每个环节都像精密的齿轮般咬合。
技术工人的专业与八路军战士的坚韧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完美结合。
“大队长,”
张文书走过来低声报告,
“按照这个速度,凌晨前能完成主要部件的拆解。”
江岳点点头,目光却望向东方的夜空。
那里的星星格外明亮,平静得让人不安。
他知道,这份平静维持不了多久。
鬼子的报复随时可能到来,而他们必须在敌人出手前,将这些珍贵的装备安全转移。
“告诉同志们,抓紧时间,但不要赶工。每一个零件都可能在未来拯救我们战士的生命。”
探照灯下,拆解工作继续紧张进行。
发动机的轰鸣声、工具的敲击声、人员的指令声,在寂静的夜空中传得很远。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江岳看着跑道上的拆卸工作已经步入正轨,技术人员和战士们配合默契,各类零件正有条不紊地被拆解、分类、转运。
他转身走向机场边缘一顶半隐蔽的帐篷,撩开门帘走了进去。
帐篷内,两名穿着八路军军装的年轻人立即起身敬礼。
一个是面容清秀的赵守仁,西南联大国文系学生,;
另一个是电机专业的李振华。
两人作为西南联大的高材生,英语自然是不陌生的。
江岳回礼后,示意二人坐下。
帐篷里只有一张简易木桌和三把椅子,桌上摊着些笔记和草图。
“怎么样,有收获吗?”
江岳开门见山,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
赵守仁先开口,语气中带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条理性:
“报告大队长,太有有收获了。
这半个月在美军军情通报室担任守卫,我特别留意了他们的战情通报流程,记录了不少要点。”
他翻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美军空军虽然年轻,但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作战经验总结体系,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江岳点点头。
他深知,此刻的美国陆军航空队正处在急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其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积累的经验教训,对刚刚起步的八路军航空队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说说看,他们都总结些什么?”
赵守仁扶了扶额头,开始详细介绍:
“他们的战情通报,内容主要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敌情分析,非常细致。
不仅是飞机型号和数量,还包括敌方飞行员的战术偏好、常用编队、甚至不同部队的作战风格差异。
比如他们会标注出某个日军飞行中队特别喜欢高空俯冲攻击,而另一个则擅长低空突防。”
他翻过一页,继续道:
“其次是战术复盘。每次空战结束后,他们会让参战飞行员集体回忆空战过程,在地图或沙盘上重现每一个关键节点:
谁先发现敌机,如何占据有利位置,射击时机和角度,脱离战斗的路线选择等等。
特别重视分析失误和损失原因。”
“第三是技术总结。”
赵守仁指着笔记本上的草图,
“他们对飞机性能的了解非常深入。
比如p-51在不同高度下的最佳转弯速度,b-25满载时的最经济巡航高度,甚至连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油耗曲线都有详细记录。
这些数据会及时更新到飞行手册中。”
“最后是经验推广。”
他总结道,
“他们会把成功的战术案例编成教材,迅速下发到各个作战单位。
比如如何有效对付‘零式’战斗机的缠斗,轰炸机编队如何协同防御等等。
所有这些总结都非常务实,直奔主题,很少空话套话。”
江岳听得十分专注。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是美军用鲜血换来的经验,能够帮助八路军航空队少走很多弯路。
“很好,”
江岳转向李振华,
“你那边的观察呢?”
李振华搓了搓粗糙的手掌:
“我在机场守卫时,特别注意了地勤的工作流程。
他们干活真是一板一眼,有章有法。”
他拿出一张自己画的示意图:
“就说飞机起飞前的准备吧,他们有详细的检查清单。
从机轮气压、操纵面灵活性到发动机油量仪表,每一项都有固定流程和签字确认。
每个地勤小组分工明确,加油的只管加油,装弹的专门装弹,检查发动机的就专攻发动机,互不干扰又配合默契。”
李振华越说越兴奋:
“最让我开眼界的是他们的维修记录。
每架飞机都有一个‘病历本’,上面详细记录每次故障、维修情况和更换的零件。
甚至细化到每个铆钉的受力情况都要定期检查。
他们说,这是为了提前发现隐患,避免小问题酿成大事故。”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
“还有工具管理也很科学。
所有工具都有固定位置,用完后必须归位。
精密仪器有专门的保管员和领用登记。
不像咱们有时候找个扳手都得翻半天。”
江岳仔细听着,脑海中已经浮现出未来八路军航空队规范化建设的蓝图。
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一支现代化空军不可或缺的基础。
“美军地勤对时间的把握也很准。”
李振华继续道,
“他们计算过给p-51加油、装弹、检查的最短时间,并且不断尝试优化流程。
听说他们有个口号,叫做‘地勤的速度决定空军的胜率’。”
江岳沉思片刻,对二人说: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很有价值。”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帐篷内踱了两步,
“回去后,把这些心得整理成详细的报告。”
他停下脚步:
“我要让咱们所有的机场地勤和飞行员都认真学习。
不仅要学,还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