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皇帝万寿节,普天同庆。皇宫内张灯结彩,笙歌鼎沸,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命妇女眷,皆盛装出席,觥筹交错间,一派盛世华章。
然而,今年的万寿节,与往年又有些许不同。那场不久前震动朝野的“激流勇退”风波,余韵犹在。所有人都暗自揣测,在这场极尽荣华的盛宴上,已然“荣养”的战王府,会是何等光景?是门庭冷落,还是风采依旧?
答案,在战王府一家踏入宫门的那一刻,便已揭晓。
墨骁珩与虞怀瑾并肩而行。墨骁珩未着戎装,仅是一袭玄色亲王常服,金冠束发,身姿依旧挺拔如松,少了征战沙场的杀伐之气,却多了几分历经沉淀的雍容与威严。虞怀瑾身着藕荷色宫装,妆容淡雅,气质温婉沉静,唇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浅笑,行走间裙裾微动,风华不减当年。
他们身后,跟着的便是如今京城最炙手可热的墨家子女。
长子墨云辰,一袭青衫,儒雅清隽,虽已不在户部要职,但翰林院学士的清贵身份,加之他少年状元、曾掌财政的名望,使他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华气度。所过之处,不少文官清流皆主动拱手致意,口称“墨学士”,态度恭敬。
次子墨云锋,身着御赐的麒麟补服,剑眉星目,身姿矫健。他虽因父亲之举,未能接手西北新军,但其在边关实打实的军功,少年将军的威名,早已传遍朝野。武将队列中,不少昔日同袍乃至老将,见他到来,都投来赞赏与热络的目光。
幺女墨云柔,打扮并未过分奢华,一袭湖蓝色织锦长裙,衬得她肌肤胜雪,明艳照人。她如今虽将商号部分利权上交内务府,但“柔瑾商号”遍布全国的网络、与皇家合作的身份,以及她本人在慈善事业上的名声,让她在命妇女眷中,俨然已是领袖人物。几位宗室王妃、国公夫人都主动与她攀谈,言笑晏晏。
就连已出嫁的墨玉琳,也由夫君沈煜陪着来了。她小腹已微微隆起,脸上洋溢着再为人母的幸福光泽,与镇国公世子伉俪情深的样子,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这一家子甫一出现,便瞬间吸引了全场大半的目光。
“快看,战王府的人来了!”
“嘶——这气度……哪里像是失了势的?”
“你懂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底蕴!卸了实职,可威望、人脉、子女的能耐,哪一样少了?”
“瞧见没?文官那边围着大公子,武将这边向着二公子,女眷们更是以三小姐马首是瞻……这战王府,了不得啊!”
窃窃私语声,惊叹声,在人群中蔓延。那些原本以为战王府会就此沉寂的人,此刻都暗暗心惊。这哪里是衰落?这分明是换了一种更超然、更稳固的方式,屹立在权力与声望的顶峰!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将下方的景象尽收眼底。他的目光在墨骁珩一家人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化为更深的欣慰与安心。懂得急流勇退的臣子难得,而退了之后,家族影响力依旧能如此举足轻重,且不惹他猜忌的,更是凤毛麟角。战王府,做到了。
寿宴开始,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在献寿礼环节。
百官依序献上奇珍异宝,琳琅满目。轮到墨云辰时,他并未呈上什么贵重物品,只捧着一卷装帧精美的书册。
“陛下,”墨云辰声音清朗,不卑不亢,“臣在翰林院,偶得前朝散佚的《山河水利注疏》残本,与几位同僚苦心修补、勘误,并结合本朝实际,增添心得,终成此卷。此书或于民生水利略有裨益,谨以此,恭贺陛下万寿无疆,愿我朝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皇帝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珍宝,这份礼物显然更得他心。他亲自示意内侍将书卷呈上,略一翻看,便龙颜大悦:“好!好一个‘山河永固,国泰民安’!云辰此礼,深得朕心!赏!”
文官队列中,顿时投来无数钦佩的目光。看看,这就是境界!人不在户部,心却依旧系着江山社稷!这份寿礼,比千金还重!
第二个高潮,紧随其后。
轮到武将献礼,墨云锋出列,他献上的是一柄造型古朴的乌兹宝刀。
“陛下,此刀乃臣在西北剿灭一伙流窜马匪时所得,据闻是前朝名匠所铸,吹毛断发。臣以为,宝刀当配明主,在我皇手中,方可镇守国运,辟易邪祟!臣愿以此刀,祈陛下龙体康健,佑我边境永享太平!”
他话语铿锵,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忠诚。皇帝本就是马上得天下,对神兵利器自有偏爱,接过宝刀,拔刀出鞘,寒光凛冽,不由赞道:“好刀!云锋有心了!你在边关的功劳,朕都记着!赏!”
武将那边,更是与有荣焉。看看咱们将军,就算不争那新军统领,照样是陛下心中的栋梁!这礼物送得,又体面又显忠心!
第三个高潮,则来自女眷这边。
命妇们献礼多以精巧、吉祥为主。轮到墨云柔时,她并未直接献上物品,而是盈盈一拜,声音清脆悦耳:
“陛下,万寿佳节,普天同庆。‘柔瑾慈善’感念天恩,特于京郊设粥棚百日,并联合各地分号,为境内七十以上老者,赠送御寒棉衣与米粮,名曰‘万岁寿禧恩’,受惠者预计可达十万之众。此乃万民为陛下祈福之心意,恭祝陛下圣寿无疆,恩泽四海!”
此言一出,连高坐的皇帝都微微动容。金银珠宝他见得多了,但这种惠及黎民、收拢民心,且将美名归于皇家的“寿礼”,却是独一份!这墨云柔,不愧是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奇女子,心思之巧,格局之大,令人叹服。
“好!好一个‘万岁寿禧恩’!”皇帝抚掌大笑,“柔丫头此举,功德无量!赏!重重有赏!”
命妇女眷们看向墨云柔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惊叹与推崇。这才是真正的手笔!不显山不露水,却将风头出到了极致,还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献礼环节,几乎成了战王府子女的专场秀。文、武、商,三方面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能量和超高的情商,将一份无形的“家族实力”彰显无遗。
寿宴继续进行,气氛愈发炽热。
酒至半酣,皇帝心情极佳,目光再次落到墨骁珩那一桌,忽然笑道:“骁珩啊,看你这一家子,文武商皆出类拔萃,朕心甚慰。说来,我朝立国百年,似你墨家这般,子女皆为人中龙凤,且能如此和睦,为国效力,又懂得谦冲自牧的,实属罕见。”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传遍整个大殿:“今日朕高兴,特赐战王府墨骁珩、虞怀瑾夫妇,御笔亲书匾额一块——”
内侍高声唱喏:“陛下有旨,赐战王府匾额——‘满门俊杰’!”
满场皆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哗!
“满门俊杰”!这可是极高的赞誉!由皇帝在金殿之上,万寿节庆典中亲口赐下,其意义非同凡响!
墨骁珩与虞怀瑾立刻率领全家离席,跪拜谢恩:“臣(臣妇)叩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一刻,所有之前的猜测、观望、乃至一丝丝的幸灾乐祸,都烟消云散。战王府用他们的方式证明,真正的荣耀,并非仅仅来自于权位,更来自于家族自身的实力、底蕴与智慧。
急流勇退,非但没有削弱他们的光芒,反而让他们以一种更超然、更受尊崇的姿态,站在了众人面前。
觥筹交错间,丝竹悦耳,欢声笑语。战王府的座席前,前来敬酒、攀谈的人络绎不绝,热度甚至超过了那些手握实权的阁老尚书。
墨云辰与文官谈笑风生,引经据典;墨云锋与武将们推杯换盏,豪气干云;墨云柔周旋于命妇女眷之间,从容得体;墨玉琳与沈煜恩爱并肩,接受着众人的祝福。墨骁珩与虞怀瑾则安然受着众人的敬意,眉眼间是历经千帆后的从容与满足。
皇帝高坐上位,看着这和谐鼎盛的一幕,心中最后一点顾虑也彻底放下。一个懂得进退,且后继有人、深得民心的家族,才是江山稳固的真正基石。
万寿节庆典,在极致的繁华与喧嚣中落下帷幕。
而战王府“满门俊杰”的美名,随着这场盛宴,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耀眼的传奇。
他们用事实告诉所有人:
真正的巅峰,无需紧紧攥住权柄。
当家族每一个成员都能独当一面,当智慧与德行超越权势本身,那份荣光,便已深深扎根,再也无法被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