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长岛,庄园主宅的晚餐时间。
餐桌上摆着几道地道的赣菜,是李卫国的手艺,主菜是藜蒿炒腊肉,咸香扑鼻,还有小炒鱼、米粉蒸肉等,辣味适中,很是下饭。周陌、伊莎贝尔和周小雨围坐用餐。
伊莎贝尔穿着一件宝蓝色的丝绒长裙,勾勒出她傲人的身材曲线,金色的长发随意披散在肩头,她正小心地尝试着带有辣味的米粉蒸肉,湛蓝的眼睛因为新奇而微微发亮。“这个味道很特别,李师傅的手艺真棒。”她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
周陌吃了一口藜蒿炒腊肉,点了点头:“卫国这赣菜是越来越地道了。”他随即看向正埋头认真吃饭的周小雨,语气平淡地开口:“小雨,玩了快一个半月,也该收心了吧。人家学校寒假就放十天,你这假期长得都快赶上暑假了。”
周小雨抬起头,嘴里还嚼着饭菜,含糊地说:“哥,那些课程太简单了,我早就会了。在家里看书也挺好的……”说着,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
“简单?”周陌放下筷子,看着她,“我记得你上学期末的成绩单,数学是A-,历史是b+,可没到全A的地步。”
“那是……那是因为考试题目太无聊了。”小雨小声嘟囔,随即眼睛一亮,放下碗筷,抓住周陌的胳膊轻轻摇晃,“哥哥,我想跳级!我想和张小玉一个班!她去年转学过来就一直在家学习,我们正好可以一起!”
周陌微微挑眉:“跳级?和小玉一个班?你确定跟得上?她们那个年级的课程可比你现在学的深。”
“我确定!”小雨用力点头,脸上满是自信,“我早就把下个学年的书都看完了!而且有小玉在,我们还能互相帮助呢!”
周陌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沉吟了片刻。他知道小雨聪明,之前只是因为家庭变故和环境的改变有些影响学习状态,这两年来安定下来,又有伊莎贝尔、丽莎、詹妮弗有时辅导,进度确实可能超前。
“跳级可以,”周陌最终松口,“明天我就让陈叔叔去学校安排。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要是让我听说你上课不认真,或者成绩下滑,跳级的事就到此为止,而且以后类似的额外要求,一律免谈。明白吗?”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小雨立刻坐直身体,像个小士兵一样保证,脸上笑开了花。
“还有,”周陌补充道,语气放缓但依旧认真,“每天上学,必须带着给你的那个小对讲机,放在书包里,不许关机。这是底线,没得商量。”
“知道啦,哥哥。”小雨乖巧地应下,对于这个能随时联系到家里保镖的小设备,她早已习惯。
饭后,周陌直接上了三楼书房。他先用内部电话叫来了陈志远。
“老板,您找我?”陈志远很快到来,他穿着便装,精神很好。
“嗯,两件事。”周陌示意他坐下,“第一,小雨想跳级,和张小玉一个班。你明天去一趟哥伦比亚附属中学,跟校方沟通一下,做个跳级测试。以小雨的水平,问题不大。手续尽快办妥,最好明天就能让她和小玉一起去上课。”
陈志远点头:“好的,老板。小雨小姐很聪明,跳级应该没问题。我明天一早就去办。”
“第二,就是张小玉上学的事。她去年转学手续是你办的,一直没去,这次正好和小雨一起。她们两个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我们也更放心些。”
“明白。我会和学校沟通好,将张小玉小姐的学籍激活,安排进和小雨小姐同一个班级。”陈志远记下要求。
“去吧,尽快落实。”周陌摆了摆手。
陈志远离开后不久,书房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门被推开,张小玉有些拘谨地走了进来。她刚满16岁,正是亭亭玉立的年纪,穿着一件伊莎贝尔送给她的浅粉色羊毛连衣裙,衬得她脸蛋红扑扑的,带着少女的羞涩与不安。“先生,您找我?”
“小玉,不用紧张。”周陌语气温和,“坐。明天开始,你和周小雨一起去哥伦比亚附中上学,你们两个会在同一个班级。手续陈志远会去办好。”
张小玉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和一丝惶恐:“上学?和我……和小雨小姐一个班?我……我可以吗?”
“没什么不可以的。”周陌看着她,“你的学习进度我和王婆婆都清楚,跟上课程没问题。去了学校,和小雨互相照顾,好好学习就行。其他的不用多想。”
“是,先生!谢谢先生!”张小玉激动地站起来,深深鞠了一躬,“我一定好好学,不给您和小雨小姐丢脸!”
“嗯,去吧,早点休息,明天要早起。”周陌微笑道。
张小玉再次道谢,这才轻手轻脚地退出了书房,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笑容。
北京,清晨。
林国栋带着王建军、王建国兄弟二人,走出了那处封闭的训练基地。三人都换上了便装,王建军和王建国穿的是林国栋过年时以“尺码不合适”为由送给他们的崭新休闲夹克和运动鞋,虽然比起基地里刻板的作训服舒服不少,但兄弟俩穿着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自在。
“走,先找个地方垫垫肚子。”林国栋领着两人在附近找了一家早点铺子,点了豆汁、焦圈、炒肝。王氏兄弟虽然是北方人,但对豆汁这玩意儿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皱着眉头勉强喝了几口,倒是焦圈和炒肝吃得很香。
“林哥,这北京城,可真大。”王建国一边嚼着焦圈,一边看着街上逐渐多起来的自行车流感叹道。王建军则沉默地吃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的环境,这是他在战场上养成的习惯。
九点左右,林国栋带着两人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尽管不是第一次来北京,但站在这宽阔的广场上,看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和远处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王氏兄弟还是感到一种无形的震撼。
“真气派。”王建军难得地开口说了一句。
“哥,你看那国旗!”王建国指着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比在电影里看着带劲多了!”
林国栋在一旁简单地介绍着周围的建筑,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
在天安门广场待了约莫一个多小时,三人又乘车去了天坛。走在长长的神道上,望着那蓝色的祈年殿穹顶,王建国好奇地问:“林哥,以前皇帝老儿就在这儿求雨?”
“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林国栋答道。
王建军摸着回音壁的墙壁,若有所思:“这古人盖房子,也挺有讲究。”
游览完天坛,已近中午。林国栋带着他们来到前门附近的正阳楼吃饭。点了烤鸭、干炸丸子、卤煮火烧等京城特色菜。
“林哥,这太破费了。”王建军看着满桌的菜,有些过意不去。
“没事,出门在外,吃饱吃好才行。算是给我们自己饯行。”林国栋给他们卷着烤鸭饼,“到了那边,想吃这么地道的,可就不容易了。”
王建国倒是放得开,吃得满嘴流油:“嗯!这烤鸭真香!林哥,你也吃!”
吃过午饭,林国栋又领着两人去了附近的天桥百货商场。
“走,给你们再添置两身行头。到了南边,气候不一样,穿这个有点厚了。”林国栋说着就往服装区走。
“林哥,真不用了!这身新的还没穿旧呢!”王建国连忙摆手。
王建军也皱眉:“我们有衣服,不能再让你破费。”
林国栋停下脚步,看着他们,语气不容拒绝:“算是借给你们的。出门办事,总要有几身体面的衣服撑撑门面。等你们以后拿了工资,再还我。现在,听我的。”
王氏兄弟对视一眼,知道拗不过他,只好接受了这个“借贷”方案。林国栋给他们一人挑了两套适合南方天气的薄款夹克和长裤,以及两件衬衫。
傍晚,三人在火车站附近简单吃了晚饭,便提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北京火车站喧闹的候车大厅。
晚上七点二十分,开往广州的47次列车准时发车。硬卧车厢里,王建军和王建国安置好行李,坐在下铺,看着窗外缓缓移动的北京站夜景。
“走了。”王建军低声道。
“嗯,走了。”王建国应道,眼神里既有对未知的期待,也有一丝离家的怅惘。
林国栋坐在对面,检查了一下车票和随身物品,确认无误后,便闭目养神起来。列车伴随着有节奏的哐当声,载着三人,向南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