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刘伟从后面快步走来,把签字笔递给他。“人都到齐了,就等您进去。”
他点点头,推门而入。
会议桌两侧坐满了合作单位的负责人。陈雪坐在角落,面前摆着笔记本和投影遥控器。她抬头看了林辰一眼,轻轻点头。林辰走到主位前放下文件,环视一圈。
“感谢各位抽出时间参加这次座谈。”他说,“过去几天,我们完成了首轮飞行检查,十五家初审单位中,十二家顺利推进,三家被暂停资格。数据已经公开,大家应该都看到了。”
有人低头翻材料,有人交换眼神。
“这说明什么?”林辰继续说,“只要按规矩办事,就能留下来。但我们也清楚,合规只是底线。现在项目刚起步,真正要走稳,靠的不是监督,是合作。”
他打开ppt,第一张图是群众满意度曲线。第二张是服务预约量增长趋势。第三张是三家示范单位的服务接单对比图。
“这两周,居民使用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四。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因为参与试点,社区推荐量翻了一倍。这不是我们在做政绩,是你们的服务真的帮到了人。”
会场安静了几秒。
一位企业代表开口:“林主任,我们愿意投入,但这种合作能持续多久?政策会不会变?资源投进去了,收不回怎么办?”
林辰没有立刻回答。他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
“我理解。”他说,“所以今天不是来提要求的,是来谈机制的。”
他示意陈雪播放下一页。屏幕上出现三个词: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成果共享。
“我们准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机制。所有参与单位,每月可以收到一次项目运行报告,包括资金流向、服务反馈、问题清单。你们提的建议,也会纳入下阶段优化方案。”
有人皱眉:“这些我们可以自己看公告。”
“不一样。”林辰说,“公告是结果,我们要给的是过程。比如下周要上线的新功能,你们现在就可以提测试需求。再比如某项服务响应慢,不只是你们的问题,可能是系统接口卡顿。我们查清原因后,会在内部通报里写明责任归属。”
又一阵沉默。
孙老板这时开口:“林主任,如果企业想多出点力呢?比如技术支援、场地提供,有没有相应的认可?”
林辰看向他。
“你有具体想法?”
“我在西区有个闲置办公楼。”孙老板说,“可以腾出两层做培训中心,设备也由我们出。但希望能在宣传材料上体现企业名称。”
林辰没否定也没答应。
“品牌曝光可以谈。”他说,“但我们不能只讲谁出了钱。我要的是谁真正解决了问题。”
他转向所有人:“接下来,我们会评选‘民生服务示范伙伴’,电子铭牌挂在官网首页。每季度更新一次名单。做得好的往前排,有问题的往后调。不靠关系,只看数据。”
说完,他点了下遥控器。视频开始播放。画面里是一位老人在助餐点取饭,笑着说:“以前要走二十分钟,现在楼下就能吃上热乎的。”
接着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做心理测评,结束后对着镜头说:“第一次有人认真听我说话。”
视频结束,会议室没人说话。
林辰趁势提出:“我想成立一个企业协作联席会,由你们自己推选代表,定期开会,讨论服务改进。政府这边派我和陈雪对接。大家觉得怎么样?”
几个负责人开始低声交流。
孙老板忽然笑了下:“那我报名当第一届召集人行不行?”
林辰也笑:“只要你愿意担责,随时欢迎。”
气氛松动了。
林辰拿出准备好的《协同发展备忘录》草案,发到每个人手上。第一页写着四项原则:目标共定、资源共用、成果共评、协同响应。
“注意这个词。”他指着“协同响应”,“不是责任共担。出了问题,政府是第一责任人。你们要配合,但不会让你们背锅。相反,如果有创新尝试失败了,只要程序合规,我们支持容错。”
有人问:“那实验室的事怎么算?”
林辰早料到这一问。
“刚才孙老板提到技术支持。”他说,“我们提议共建‘民生服务创新实验室’。你们出技术、设备、人员,我们提供真实场景和用户反馈。研发成果双方共有,优先应用于后续项目。”
他停顿一下:“第一个课题,我想做智慧养老预警系统。通过水电使用数据,判断独居老人是否异常。你们谁有兴趣?”
现场举起了三四只手。
林辰当场修改备忘录,在附件加上“创新实验室”条款。陈雪同步更新文档,打印出来。
签字环节开始。
王为民通过视频接入,说了几句支持的话。林辰带头签下名字。其他人陆续跟上。孙老板签完,抬头对林辰说:“这回算不算你我也成合作伙伴了?”
“只要你守规则。”林辰收起文件,“合作才长久。”
签约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搬来背景板。上面写着:“政企协同,共筑民生”。林辰站中间,左右分别是孙老板和陈雪。闪光灯亮起时,刘伟小跑过来,把一份新报表塞进他手里。
“刚收到的。”他低声说,“新增两家申请单位,其中一家提交了智能康复设备方案,符合实验室方向。”
林辰扫了一眼,点头。
合影拍完,记者围上来提问。一名摄像师调整机位,镜头对准林辰。
“林主任,这次合作模式会不会推广到其他领域?”
林辰刚要开口,手机震动了一下。他看了一眼屏幕,是一条系统提醒:阳光苑站点今日服务人数突破五百人次。
他抬起头,正对镜头。
“我们现在做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证明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