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黄政除了上午抽空去了一趟农贸市场建设工地,看到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景象。
叮嘱了负责现场的郑秋平副县长几句要注意施工安全和进度后,便几乎一整天都把自己关在了县长办公室里。
宽大的办公桌上铺满了稿纸和参考资料。
他时而凝神思索,时而伏案疾书,时而又拿起电话,低声与远在东平的旧部,或者通过谭晓峰联系发改、财政等部门的笔杆子,咨询一些政策细节。
杜珑昨晚那番看似随意却意味深长的提醒,如同在他耳边敲响的警钟,让他无法安宁。
他再次回想起在党校学习时,还有那晚的电话,那位背景深厚、眼光独到的班主任麦燕老师,如今的东平省常务副省长,曾私下点拨过他的话:
(“黄政,你要记住,在上面看来,一个健康的政治生态,绝不是某一个干部的‘一言堂’,更不会允许出现毫无竞争、一家独大的局面。
对于你们这些重点培养的苗子,组织上往往会不断地将其他同样优秀的、甚至背景各异的‘对手’安排到你的身边,与你们同台竞技。
这既是考验,也是磨砺,更能防止你们在顺境中迷失。
你要习惯,并且要学会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前行。”)
这番话,当时听着只是觉得有道理,如今结合杜珑的提醒和肖光倒台后必然引发的连锁反应,黄政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深意和压力。
他不能等到新的“对手”入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再被动应对。
必须趁着现在自己在隆海威望正隆、班子初步团结的有利时机。
将一些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硬核”政策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护城河”。
他全力起草的,正是《隆海县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暂行办法》以及《隆海县工业园区企业权益保护规定》的初稿。
在这份他精心构思的政策文件中,他借鉴了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成功开发区的经验,并结合隆海实际,提出了几条极具吸引力和保护性的“硬核”条款:
· 税收优惠:对新入驻工业园区、符合隆海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自盈利年度起,实行“五免五减半”(前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五年减半征收)。
对地方留成部分的重要税种,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也制定了阶梯式返还奖励政策。
· 用地保障: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在评估基础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就业多的重点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甚至“零地价”供地。
· 行政服务:推行“全程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设立“企业发展宁静日”,规定除安全、环保等特殊检查外。
任何部门不得随意进入企业进行行政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 政策稳定性:他特别强调并写入总则的一条是——“本政策及附件所列优惠条款,一经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其核心内容(如税收减免年限、土地价格等)享受期十年内保持不变,不因县级领导变动而调整。”
这一条,无疑是他为应对未来可能的人事变动,给潜在投资者吃下的“定心丸”。
· 权益保护:明确规定,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形式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建立“县长直通车”投诉机制,企业遇到不公平待遇可直接向县长信箱或指定渠道反映,由县纪委监委介入督办。
他知道,这些政策,尤其是“十年不变”的承诺,一旦在常委会上通过,就等于给自己,也给未来的继任者套上了一个“紧箍咒”。
但这也是向外界展示隆海县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最大诚意和决心。
下午四点半,黄政拿着初步完成的政策草案,以及已经成文的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文件,再次来到了县委书记侯书恒的办公室门外。
侯书恒的秘书小刘,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见到黄政过来,立刻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热情:“黄县长,您来了!我来给您开门。” 他快步上前,恭敬地为黄政推开里间办公室的门。
黄政对他温和地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刘,最近表现不错,工作很细致,辛苦了。”
小刘顿时受宠若惊,脸都有些涨红,连连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谢谢黄县长鼓励,我一定继续努力!”
里间的侯书恒听到动静,也已经从办公桌后站了起来,笑着迎上前:“黄县长来了,快请进,快请坐。”
黄政走进办公室,笑着说道:“侯书记,不好意思,又来打扰你工作了。”
“哎,说哪里话,你来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正好我也有些事想跟你聊聊。”侯书恒热情地招呼黄政在沙发上坐下,亲自从茶罐里取出茶叶,“尝尝这个,朋友刚送的明前龙井。”
秘书小刘手脚麻利地进来泡好茶,然后识趣地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门。
黄政将带来的几份文件放在茶几上,推向侯书恒:
(“侯书记,这几份文件,一份是关于农贸市场建设的详细规划和领导小组决议,需要县委确认并以两办名义联合发文。
另外这两份,是我初步起草的关于我们隆海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计划书,以及配套的《鼓励和吸引外来投资暂行办法》和《企业权益保护规定》的草案。
你是班长,先请你把关,看看思路和框架有没有问题。如果大体可行,我想明天就上常委会讨论,尽快形成决议,对外发布。”)
侯书恒拿起文件,粗略地翻看着,尤其是那份招商引资政策。
当他看到“五免五减半”、“十年不变”等核心条款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抬头看了黄政一眼,心中暗道:
“这小子,魄力真大,眼光也够长远!这是要抢在变天之前,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啊!”
他放下文件,点了点头:“思路非常清晰,力度也很大!我看没什么问题,完全支持!明天常委会上,我会全力推动。”他顿了顿,问道:“你这么急着上会,是有什么别的安排吗?”
黄政喝了口茶,顺势说道:“是的,侯书记,我正想向你报备一下。如果明天常委会顺利,我打算离开县城一段时间。”
侯书恒微微一怔:“哦?是要回东平省看看?你放心去,家里有我。”
黄政摇摇头:
(“不是请假回东平。主要是现在几项重点工作,农贸市场已经步入正轨,有郑秋平盯着,不用我天天守着。
肖峰那个案子的后续司法程序,有萧书记和丘云书记负责跟进,也插不上手。
工业园区虽然规划了,但具体选址还没最终确定。
我寻思着,趁着这个空档,想带几个人,沉下去,到下面各个乡镇,特别是那几个位置偏远、基础薄弱的乡镇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方面算是深入调研,了解最真实的县情民意。
另一方面,看看能不能在农业和现有资源之外,发掘出一些其他的产业发展机会或者特色经济。”)
侯书恒听了,眼睛一亮,抚掌道:
(“这是大好事啊!接地气,谋长远!
说实话,我这把老骨头,在办公室坐久了,也真想下去走走看看。要不……我跟你一起去?”)
黄政连忙婉拒,语气诚恳:
(“侯书记,您的心意我明白。不过,家里总得有个掌舵的坐镇才行。
这次下去,我准备带上李琳书记,她在基层经验丰富。
陆小洁部长,负责宣传和文教卫,正好了解一下偏远地区的实际情况。
还有农业局的刘峰局长,他是技术专家。
再加上招商局的赖纹纹局长他们几个年轻人,队伍不算小。
您就在家里帮我们看好大本营,协调各方,这样我们出去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侯书恒也知道自己跟着去可能会让下面的人更紧张,反而达不到调研的效果,便不再坚持,爽快地说:
“好!那就按你说的办!我给你们看好家!”
他看了看手表,提议道:
“既然你明天就想走,那干脆,今晚我们就开个常委会,把这几份文件审议了,也别耽误你明天的行程。”
黄政心中一喜,这正是他希望的效率:“这样最好不过了!太谢谢侯书记的支持了!另外,农贸市场那边,也请您得空多关注一下,毕竟投资巨大,关乎民心。”
侯书恒慨然应允:“放心吧!我现在啊,看着隆海一天一个样,也是干劲十足!恨不得把前面十几年愧对隆海百姓的……唉,总想着能多弥补一点是一点。”
黄政动容道:
(“书记您言重了。隆海能有今天的转变,离不开您的支持和掌舵。
我就是希望,将来就算您高升到市里了,也还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隆海的发展。”)
侯书恒顺口就接道:“那肯定的,隆海也是我的第二故乡嘛……啊?你说什么?高升市里?”他猛地反应过来,愕然看向黄政,眼神里充满了惊疑和探寻。
黄政心中微微一笑,脸上却露出一丝“失言”的尴尬,连忙摆手掩饰道:
(“噢,口误口误!我是说,希望市里将来也能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我们隆海的发展。
您看我这嘴……好了好了,不打搅书记您了。
您定好晚上几点开会,让小刘通知一下我就行,我先回去准备一下。”)
说完,黄政便起身告辞,留下了心中波澜骤起、反复品味着那句“高升市里”是随口一说还是意有所指的侯书恒,独自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沉思。
黄政走出书记办公室,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有些种子,提前埋下,总不是坏事。而他即将开始的乡镇之行,又会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上,发现哪些新的机遇,或是潜藏的问题呢?
杜珑提醒的“对手”,是否会在他离开县城的这段时间里,悄然登场?
一切,都充满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