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红的热闹与外人的眼红
嫂子们拿着分红的钱回家,那股子喜气,几乎要从大院溢出去。
原本冷清的巷子,忽然热闹起来。有人买了布料,有人买了糖果,有人甚至给孩子添了一双新鞋。
邻居们见了,忍不住嘀咕:
“这些女人,哪来这么多钱?”
“还能哪来,不就是嫂子学院那点活儿呗。听说一个月能挣十几二十块。”
“真的假的?女人家能挣这么多?要是传出去,让男人们的脸往哪搁?”
酸话、闲话,开始在巷子里蔓延。
二、旧势力的不满
大院里,也有人坐不住了。
几个婆子平时爱指挥儿媳,如今却发现,儿媳不但敢顶嘴,还敢说“这是我挣的钱,我自己花”。
这种“逆转”,让她们心里不是滋味。
“女人家要是都能挣大钱,还要男人干啥?”
“再这样下去,怕是媳妇都不听咱的了。”
这些话,慢慢传进了那些男人的耳朵。
一些脾气倔的男人,心里不舒服。
“凭啥?我在部队里风吹日晒,拿的津贴还没媳妇挣得多?”
他们表面装作大度,背地里却开始盘算:嫂子学院,是不是太惹眼了?
三、外人刻意挑事
大院外的风言风语,更是来势汹汹。
有工厂里的小伙子喝酒时嚷嚷:“嫂子学院算啥?不就是女人缝缝补补嘛,还能叫学院?”
有人酸溜溜地说:“她们挣的钱,不还是靠男人撑腰?没有部队的关系,她们能翻得了天?”
甚至还有人恶意造谣:“嫂子学院就是个幌子,说不定背后还有别的勾当呢。”
这话传进嫂子们耳朵,气得直掉眼泪。
“我们是凭手艺挣钱,凭啥被人污蔑?”
四、赵玉华的冷静
赵玉华很快就听到了这些闲言碎语。她的嫂子们围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纷纷:
“玉华姐,你看这些人说的都是些什么啊!要不要找人去跟他们当面对质一下?”
“我觉得还是直接把账簿拿出来给他们看比较好,这样他们就无话可说了!”
“就是啊,咱们可不能就这么白白被人欺负了!”
然而,赵玉华却只是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大家别激动,这其实就是一种嫉妒心理。女人第一次能够靠自己的能力赚到钱,肯定会有人看不顺眼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跟他们吵起来,那可就正好中了他们的计了。”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用一种非常笃定的语气继续说道:“嫂子学院要做的,并不是去解释什么,而是要用实际的成绩来堵住他们的嘴巴。等到下一次分红的时候,让他们好好看看,到底是他们口中的‘女人家’,还是真正能够顶起半边天的强者!”
五、暗中的窥探
就在嫂子学院内部团结一致的时候,却没人注意到,大院外已经有人在悄悄打探。
一个穿着灰布衣的男人,蹲在供销社门口,盯着嫂子们换钱、买东西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女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背后一定有门道。得盯紧点,也许能捞点好处……”
嫂子学院的风头,已经太盛了。
这次的风言风语,或许只是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