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姜妙诗、琴双绝的连番“轰炸”,御花园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先前那些带着轻视和看好戏心态的目光,此刻大多转为惊疑、探究,甚至是一丝难以言喻的忌惮。这个看似素净简单的民间女子,竟真如传闻中那般,身负惊人才学,且胆色过人,言语间自带一股令人难以招架的锋锐。
帝后二人显然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皇帝,看惯了后宫妃嫔的温婉柔顺、臣子们的谨小慎微,姜妙这般鲜活犀利、不按常理出牌的存在,宛如一股清冽又刺激的泉水,让他觉得颇为新奇解闷。
歌舞稍歇,内侍们重新奉上茶点。皇帝端起茶盏,目光再次落在那抹月白身影上,沉吟片刻,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瞬间让全场安静下来:
“姜妙。”
“民女在。”姜妙起身,垂首应道。
“你方才一曲《十面埋伏》,杀伐之气甚重,倒是让朕想起了些边疆旧事。”皇帝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闲聊,“你既通诗书,见识亦不凡,朕倒是想问问你,于如今北境边防……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满场俱静!
所有人的脸色都微微变了。边疆防务?这可是军国大事!陛下竟然问一个民间女子?这……这是何意?是真考校,还是……另有用意?
皇后微微蹙眉,玉贵妃等人则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姜妙如何出丑。这等大事,岂是她一个女子能妄议的?说多错多,一句话不对,便是大罪!
(内心oS:来了来了!终极考题!送命题啊这是!皇帝大佬您不按套路出牌啊!我一个大夫兼情报头子,你问我边防?)
姜妙心中也是一凛,但面上却不敢显露分毫。她大脑飞速运转,瞬间将羽阁搜集来的关于北境的信息、萧执偶尔提及的边关情况、以及自己前世的一些宏观视角快速整合。
她略一沉吟,并未直接回答,反而先行了一礼,声音清朗道:“陛下垂询,民女惶恐。民女一介布衣,未曾亲历边关,于军国大事岂敢妄言?只是……既是陛下垂问,民女便斗胆,姑妄言之,陛下姑妄听之。”
先把自己姿态放低,撇清责任。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哦?姑妄言之?朕准你姑妄言之,但说无妨。”
姜妙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坦然:“民女以为,边防之固,首在人心,次在兵甲,再次在城垣。”
这个开篇便与寻常将领强调军备、险要的观点不同,让皇帝眉梢微挑:“细细说来。”
“北境苦寒,民风彪悍。朝廷大军虽雄,然战线漫长,补给艰难,若一味依赖征伐镇压,恐非长久之计,易陷入疲于奔命之境地。”姜妙缓缓道,语速平稳,“所谓人心,一是边民之心。若能妥善安置归附部落,许以生计,教以礼仪,使其渐沐王化,成为屏障而非隐患,则善莫大焉。二是将士之心。边关将士戍守艰苦,朝廷当厚其粮饷,明其赏罚,抚其家属,使其无后顾之忧,方能一心为国效死。”
(内心oS:民族团结+提高军人待遇+完善后勤,这套组合拳放到哪个时代都不过时吧?)
她顿了顿,继续道:“至于兵甲城垣,自是必不可少。然兵贵精不贵多,甲利械坚方可弥补人数劣势。城垣之固,不在高耸,而在关键节点卡住咽喉要道,辅以烽燧预警,形成联动之势。此外……”
她似乎想到什么,语气带上一丝现代人的思维:“或许……还可鼓励边境贸易?严格管控之下,开设互市。草原部落需我朝之粮茶铁器,我朝亦需其牛羊马匹。以利相诱,使其依赖于我,则动武之心自减。经济捆绑,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内心oS:经济战!文化渗透!这才是高级玩法!)
一番话说完,御花园内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这是一个乡下女子能说出来的话?!
不止是胆大,更是见识非凡!格局宏大!句句未提具体战术,却句句直指边防核心!尤其是那“人心”、“经济”之说,更是闻所未闻,细思之下却又极有道理!
几位在场的武将和兵部官员面面相觑,眼中皆是震惊。连一向沉稳的皇后,都忍不住重新打量起姜妙。
皇帝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深邃的目光落在姜妙身上,仿佛要重新审视这个女子。
半晌,他才缓缓抚掌,眼中精光闪烁,朗声道:“好!好一个‘首在人心’!好一个‘经济捆绑’!有趣!大胆!倒是有些见识!”
他连说三个“好”字,显然极为满意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陛下谬赞,民女愧不敢当。此皆民女胡思乱想,纸上谈兵,让陛下和诸位大人见笑了。”姜妙立刻顺势下坡,再次摆出谦逊姿态。
(内心oS:过关了?!好像还超额完成了任务?赶紧溜赶紧溜!)
皇帝哈哈大笑,心情似乎极好:“好一个纸上谈兵!若朝中众臣,都能有你这般‘纸上谈兵’的见识,朕便可高枕无忧了!赏!”
又是一堆丰厚的赏赐赐下。
然而,皇帝这番话,听在某些人耳中,却如同惊雷。尤其是那些主张对北境强硬用兵、或是与边境贸易利益相关的官员,看姜妙的眼神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有惊疑,有审视,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
(内心oS:完了完了,好像一不小心又得罪人了?这皇帝老头是给我拉仇恨的一把好手啊!)
姜妙心中暗叫不好,知道自己这看似完美的回答,实则已不知不觉卷入了更深的朝堂纷争之中。
皇帝的兴趣,是机遇,更是巨大的风险。
她垂眸坐下,感受到四周投来的目光变得更加复杂难辨。
宫宴的波澜,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