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的担忧在向挽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完了一套往年试题并拿到满分后,烟消云散,只剩下麻木的震撼。
招生考试现场,一个身高刚刚超过一米六、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十二岁女孩,坐在一群普遍十五六岁、早已名声在外的天才少年中间,显得格外突兀和引人注目。
笔试环节,她答题速度快得令人瞠目,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试卷,几乎是不假思索,笔走龙蛇,仿佛答案早已印在脑中。最后那道附加题,涉及简单的军事运筹学和后勤优化模型,她的解答思路清奇,模型构建完美,计算精准,让阅卷的几位老教授拍案叫绝,直呼“天才!”。
面试环节,考场气氛庄重肃穆。对面坐着几位肩扛将星的军队领导和白发苍苍的科学院院士。问题从高等数学的拓扑结构问到当前国际热点地区的战略博弈,从量子物理的基础概念问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战术变革。
然而,向挽始终从容不迫,对答如流。她的观点不仅深刻,常常能直指问题本质,逻辑缜密,引用的数据和案例信手拈来,其知识储备的广度、思维反应的敏捷度和深度,完全超越了在场所有人对一个十二岁孩子的认知界限,甚至让一些专家都感到了压力。
最终成绩公布,向挽,十二岁,以全部科目满分、面试评价史无前例的全优、综合评价史上最高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少年班破格录取。消息传出,不仅在军校系统内部,甚至在整个教育界和军方高层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向挽”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了更广阔视野,被标记为“国家重点培养的战略级天才苗子”。
进入被誉为“z国军旅精英摇篮”的国防科技大学少年班,向挽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名为“挑战”的兴奋感。这里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少年心智,课程深度、知识密度和进度要求远超外界想象。她主修信息工程与作战指挥双专业,这两大领域恰好完美契合了她被系统灌输的知识体系以及将门血脉中流淌的战术本能。
在这里,她不再需要刻意隐藏自己的“异常”。同学们要么是某一领域的痴人,要么是全能型的学霸,她的学习速度和理解深度虽然依旧拔尖,但至少不再显得那么“非人”。
她如鱼得水,疯狂汲取着系统化的高等军事理论和尖端科技知识。
课堂、图书馆、实验室、训练场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象限。她常常在图书馆最僻静的角落一待就是一整天,面前同时摊开着《高等数理逻辑》、《现代信号处理》、《战役学纲要》和《外军特种作战研究》的原文书籍,思维在不同学科间跳跃、链接,构建着独属于她的、横跨文理工军的庞大知识图谱。
她的身体素质训练也从未落下。少年班的军事教官很快发现,这个年纪最小、外表清冷的女孩,在格斗场上却像一头危险的猎豹。
她的格斗技巧融合了多种流派,动作简洁到了极致,没有丝毫多余的花哨,每一招都直奔要害,效率高得吓人,仿佛经过千锤百炼的实战检验(这自然是系统优化和潜意识肌肉记忆的结果)。
经过军校格斗教官的稍加点拨(更多是规范动作和理论讲解),她的身手愈发凌厉难测。
更让人惊叹的是她的枪械天赋。第一次实弹射击,她就打出了满环成绩。随着训练深入,无论是九五式自动步枪的精准点射,还是九二式手枪的快速射击,她都表现得如同教科书。
甚至在蒙眼拆装枪械的科目上,她纤细的手指如同拥有了独立的生命,快得带起残影,零件碰撞声几乎连成一片,速度和质量都碾压了几乎所有高年级学员。
运动速射中,她的移动、据枪、瞄准、击发、更换弹匣,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毫无滞涩,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成绩自然一骑绝尘。教官们私下议论:“这丫头,天生就是吃特种作战这碗饭的!”
十五岁这年,一纸通知送到了少年班:向挽凭借无可争议的全科顶尖成绩、超凡的军事素养(尤其是在指挥推演和实战技能方面展现出的压倒性优势)以及过硬的政治背景,获得了赴m国某军校进行为期一年军事交流的宝贵名额。
消息传出,在内部引起了不小争议。她才十五岁!而且是女性!将她派往以严格和挑战极限着称的“野兽营”,是否太过冒险?能否代表z国军校生的形象?面对这些质疑,向挽的回应只有平静的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所有的质疑,在她踏上西点土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烟消云散。
这军校,坐落于哈德逊河畔,以其无与伦比的严格训练、残酷的“野兽营”(新生夏季训练)和精英教育闻名于世。
这里汇聚了来自全m国乃至全球的顶尖青年才俊,每个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心高气傲。
向挽的出现,如同一滴清水滴入滚油。她过于年轻的面庞、东方女性的精致容貌、以及那身与众不同的z国军装,立刻引来了无数好奇、审视,以及……毫不掩饰的轻视。在一些人看来,她更像一个来参观访问的“瓷娃娃”,而非真正来接受炼狱训练的学员。
然而,向挽用实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所有人的 preconceptions(固有观念)。
第一次全员体能考核,内容包括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撑、三英里越野跑。当不少女学员甚至部分男学员累得瘫倒在地时,向挽气息平稳地完成了所有项目,成绩轻松达到并超过了西点男子的优秀标准,让负责记录的士官反复核对了好几次成绩单。
第一次连队战术演练,她被临时指定为一个混合小队(成员来自不同国家,彼此并不熟悉)的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