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军的“导弹风暴”在中国航母编队坚不可摧的“铁幕防御”前彻底湮灭,海天之间短暂的死寂,预示着更猛烈反击的到来。中国海军绝不会被动挨打,复仇的火焰已悄然点燃。
一、目标锁定
在“辽宁”号航母的编队指挥中心内,气氛肃杀而高效。大屏幕上清晰显示着战场态势:日军残余的护航编队——包括两艘“爱宕”级驱逐舰、一艘“朝日”级驱逐舰以及若干辅助舰艇,正试图借助电子干扰和烟幕掩护,向冲绳方向高速撤退。
“目标数据确认。”火控军官的声音冷静如冰,“敌护航编队,方位085,距离……已进入鹰击-21有效射程。”
编队指挥官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没有任何犹豫。日军方才的饱和攻击,已是对我方最严重的挑衅,必须予以毁灭性回击。
“执行‘雷霆’反击方案。目标:敌护航编队。鹰击-21,齐射!”
二、利剑出鞘
命令通过高速数据链,瞬间传达到编队中担任“火力长矛”的055型万吨驱逐舰“南昌”舰和“拉萨”舰,以及另一侧悄然占据有利阵位的052d型驱逐舰“厦门”舰。
三艘中华神盾舰的巨大舰体上,通用垂直发射系统(VLS)的舱盖接连掀开,气氛凝重而肃杀。没有震耳欲聋的蒸汽喷射声(鹰击-21采用冷发射),只有沉闷的燃气弹射声响。
嘭!嘭!嘭!
数枚修长的、带有小翼的乳白色弹体被弹射至舰艇上方二三十米处,随后,尾部点火,固体助推器爆发出巨大的推力,推动导弹如利剑般刺破长空,瞬间加速至超音速,朝着预定的拦截弹道疾驰而去。发射的间隔极短,形成了一波密集的突击群。
三、死亡俯冲
鹰击-21导弹在助推段结束后,弹道迅速拉高,进入临近空间滑翔。它们如同蛰伏在九天之上的死神,利用数据链进行中段制导,悄无声息地逼近目标空域。
在距离日军编队还有一定距离时,导弹开始进行末段俯冲。弹头与助推器分离,乘波体构型的弹头以极高的速度和不可预测的“水漂”式机动轨迹,如同陨石天降,带着复仇的火焰,朝着各自锁定的日军舰艇猛扑下去。速度远超10马赫,留给日军反应的时间以秒计算。
四、绝望的拦截
日军驱逐舰的“宙斯盾”系统在最后时刻捕捉到了这些来自顶部的、高速袭来的死亡信号,凄厉的警报声响彻日军各舰。
“顶部高速目标!无法稳定跟踪!”
“标准”系列防空导弹主要用于拦截大气层内或中段飞行的目标,对于这种临近空间俯冲攻顶的高超音速武器,其拦截窗口极小,效能大打折扣。
日军舰长们声嘶力竭地命令发射“标准”导弹进行拦截,近防系统(cIwS)疯狂扫射,海面上炸开一团团试图拦截的火光。但在鹰击-21绝对的速度和诡异的弹道面前,这些努力显得苍白无力。
五、毁灭的景象
第一枚鹰击-21准确命中为首的那艘“爱宕”级驱逐舰的舰桥与烟囱之间的部位。巨大的动能加上猛烈的爆炸,几乎瞬间将这艘近万吨的巨舰撕成两截,迅速下沉。
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鹰击-21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地砸向残余的日军舰艇。
“朝日”级驱逐舰被击中弹药库,引发了殉爆,化作一团巨大的火球。
另一艘“爱宕”级试图紧急转向,但鹰击-21的覆盖范围极大,依旧被冲击波和弹片重创,动力系统瘫痪,燃起熊熊大火,缓缓倾斜。
辅助舰艇更是在这毁灭性的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或被直接摧毁,或重伤漂浮。
海面上,日军的护航编队所在区域,已然变成一片燃烧的钢铁地狱,浓烟滚滚,爆炸声此起彼伏。
六、烈焰无声
“南昌”舰的作战指挥中心内,屏幕上的敌方舰艇标志一个接一个地由红变灰,最终消失。卫星和无人侦察机传回的实时画面确认了战果。
“报告编指,鹰击-21齐射任务完成。经评估,敌护航编队主要水面作战单元已被摧毁或丧失战斗力。”
编队指挥官微微颔首,脸上没有任何喜悦,只有任务完成的冷峻。他平静地下令:“记录战果。各舰保持警戒,继续执行原定任务。打扫战场,注意搜救落水人员(依国际惯例)。”
这场干净利落的反击,以其超越传统防御手段的打击方式,彻底粉碎了日军残余水面力量。曾经试图发动突袭的对手,在其最擅长的领域,被更先进、更强大的力量彻底碾压。复仇的火焰已然熄灭,留下的,是冰冷的钢铁残骸和对绝对实力的敬畏。中国航母编队继续以无可阻挡的姿态,巡航在这片已尽在掌握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