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河这一觉一直睡到半夜才醒,他醒过来的时候家里人都已经睡了。
但李河睡醒之后觉得饿的抓心挠肝的,他只好自己爬起来弄点饭吃。
只是他动作虽然小心,但还是惊醒了旁边的王兰。
王兰干脆也起来跟着他一起到厨房,两人还能顺便说说话。
因为厨房就在如意的房间旁,如意自然也听到了两人的动静。
当然,她也知道了李河突然回来的原因。
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其实就是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农村青年被沿海城市的乱象吓到了。
李河待的工厂附近也都是其他工厂,所以那里一到了下班的时间就很热闹。当然,热闹只是表象,其实就是特别乱。
李河上次打电话回来之前在路上亲眼目睹了一个戴着金耳环的年轻女人被两个骑着摩托车的小流氓把耳环拽走了。
当时那个女人的耳朵就血流不止,不一会就染红了肩头。
所以当时如意接电话时候叫的爸爸才会让李河一下子情绪差点崩溃。
本来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李河也能自己消化。但当天夜里,下了晚餐之后他一个宿舍的一个工友在厂子门口吃宵夜的时候,和其他人起了冲突,被人连捅数刀,最后抢救无效死亡了。
当时那个工友其实也叫李河一块去了,但李河舍不得吃宵夜的钱就没去,谁知道刚刚才见过面的人一下子就没了。
李河有些物伤其类,担心自己也会不明不白地送了小命,想了想干脆还是回家吧。
虽然挣钱少一点,但胜在安全啊!
李河本来回家之前是不打算把这些跟王兰讲的,但半夜三更灶台前的火光格外温柔,让他还是对王兰袒露了自己的软弱。
而王兰听完这些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伸手抱住了李河,说了一句:“人回来就好!”
一句话说的李河眼眶不自觉就红了。
随着李河的回归,日子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但不变的是家里的其他三个人,李河比以前敢想敢干多了。
他以前只想着把地种好就行,但出去一趟后现在就不再满足于此了。
等春耕结束,李河就开始开着拖拉机下乡,各个村子去收去年的带壳花生,拉回来之后卖花生米,赚一点差价。
这种活也是真的辛苦,乐乐还太小,王兰也不能跟着去。
李河一个人既要开车,又要不时回头查看有没有掉个一包半包的花生。如果遇到爬坡之类的就更麻烦,这时候村里还都是土路,有的坡太陡了根本上不来,他只能等着有人来了帮忙推一把。
李河很多次都是半夜才回来,每到这个时候王兰都不敢睡觉,一定要在堂屋等到李河回来。
就怕他是半路车坏了或者是哪里有陡坡上不来,只有李河安全回来了她才能睡得着。
幸好李河的辛苦也没有白费,在去年的花生差不多收不到之后,也就是六月份左右,俩人已经凑够了还银行的钱。当然,这还有之前卖完金子剩的钱。
之前王兰和李河商量过一次,决定还是先还给银行,毕竟银行有利息。
当然这也是两人和如意小姨夫确认过他那边现在不急着用钱,要不然肯定要先还他。
去年的花生没了,今年的花生又没收呢,李河这活干不成了。
他干脆找了个同伴,又开始去种瓜的那里拉西瓜卖。
他卖西瓜也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拉着西瓜下乡去卖,也可以换各种粮食。
如意还跟着去出过几趟车,为了看着车上的东西不掉下去。
第一次去的时候如意还兴致勃勃,但走了没俩小时,她屁股都快被颠成八瓣了。
等回家的时候,她虽然没走几步,但全身上下都酸疼不已。
如意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做生意这么难!
等秋收一开始,李河的西瓜大业自然也没法继续了。
如意也开始琢磨,既然李河不出去打工了,那他干点啥好?
但还没等她想好,李河已经在秋收后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收花生。
而且这次在王兰的强烈要求下,他们还把如意和乐乐送去了如意小姨家,两个人一块下乡去了。
等到冬天再次来临的时候,李河和王兰终于停了下来,因为现在不卖的基本都不会卖了,人家要留着等明年春天看看会不会涨价。
如意也终于给李河想好了以后的道路。
但还没等她想个办法给李河点提示的时候,李河又去批发了很多咸菜和甘蔗,开始了摆摊。
他们这里镇子上是两天赶一次集,一进入腊月年味就来了,这时候大家都开始采购年货。
同时这时候的摊位则在急剧增加,除了以往的在马路两旁摆摊,还会在马路中间也摆上一排。
这时候如果去赶集,那真是只能随着人流移动,别想半截拐弯!
当然,即便人多,看摊子也只需要一个人就够了。
李河就在每天帮忙把东西搬到摊位上摆好后去干自己的活,头开始几天如意还不知道他在干啥,但第三天她就知道了。
李河赶了两头大肥猪回来!
是的,李河又开始收生猪了!
猪收回来了也不是马上就能卖走的,于是如意家的院子里就成了放猪的地方,以至于大冬天的如意还能看到一坨坨被冻上的猪粑粑!
之前李河搞的这些让如意觉得他自由发展也挺好,最起码经过这一年的锻炼,李河的人情来往更加熟练,三教九流的朋友也认识了不少。
当然,最主要的是钱也挣到了,多的没有,最起码还账是够的。
如意听到过两口子算账,他们已经把小姨的三千块钱还了,还把大姑的一千也退了回去,而且还准备明年就可以谈谈买房的事情。
但现在看着院子里的猪粑粑,如意觉得还是得自己出手。
不能再让李河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