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过年,亦是文莺来到西疆过的第三个年,转眼,文莺便在此处呆了两年多。
这个年过的异常简单,大伙儿都在过苦日子,刘文达赏了关碾将士一些酒水,肉食,数量不多,只能说是尝尝鲜,也让底层的将士高兴了好几日。
年一过完,天气便转暖,各种消息接踵而至。
首当其冲的,便是各地调兵的情况。东方,幽人开始调兵,三岔路口边界出现大量幽兵异兽,幽泽的援兵即将涌入枢州,朝廷再次紧张起来。
西方,乌人大汗同时在调兵,作为草原霸主,他不可能容许一股反抗势力在他的治下存在。再次出兵南林草原“平叛”,势在必行。
再之,便是南林草原的消息。
在大汗三子经历惨败后,潜入南林草原的达曦趁机联系旧部,笼络那些被三王子柯穆厄强行吞并的部落,以图赫尔遗子的名义,在数月内,成功聚集起三万部族,凑出了六千多骑兵,成功在南林草原南部落脚扎根。
达曦与公孙擎的合作顺利进行着,达曦为公孙擎送来两千头牛羊,各式皮毛。公孙擎把年前大战缴获的三千多柄乌人各式兵刃、两千副皮甲送给达曦,还拨出了一部分粮食、箭矢、药材过去。双方相互合作,共同抗击乌人大汗。
合作之所以前所未有的顺利,一是拥有共同的敌人,二是瑶光城有人质在手的原因。
兵器可以武装达曦的骑兵,羊可以为西疆带来肉食,牛更可以带来更多的耕地。
双方第一次交换物资顺利开展着,随后还会商讨战马与铁器的进一步交换,当然,这种战略物资的交换,对于天曌而言,比较难办,必要通过朝廷允许才可。
而达曦的地盘,其实更靠近拒马关,一旦战事来临,双方也好相互照应。当然,公孙擎也不怕达曦反水突袭拒马关,图赫尔遗子、达曦的儿子,皆在瑶光为质,达曦之所以能重新聚集起部族来,一个原因便是打着图赫尔遗子的名义,打着为南林王报仇,重新拥立其子坐上南林王宝座的大旗。还有一个原因,便是达曦承诺在赶走柯穆厄后,重分草场的诱惑。
最后,便是朝廷传来的消息。
朝廷亦在调动军马,准备进入璇州布防,同时,爽快地同意了西疆于布政使的上书,允许在拒马关内进一步进行开荒屯田,补给西疆军粮。
要是在往常,朝廷是万不允许的,朝廷控制西疆的重要手段便是粮食与人口。朝廷宁可千里送粮,路上白白消耗一半,也不希望西疆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
如今东疆战事临近,强大凶残的幽人给朝廷的压力远远大于西疆,朝廷的钱粮兵力,定是主要支援于东疆。西疆只要不丢,一切便好商量。
镇星军、荧惑军,均在权州备战,准备开赴前线。
在外交上,同时派出两支使团从水路前往东西两个方向行进。
东边,使团出璇州水路前往云麓,商讨共同抗幽之事。
西边,使团由衡州水路前往更加遥远的乌都斯北地,欲与北地王正式建立联系,当然,西边的使团走的较为隐蔽,伪装成渔船,人数十分稀少。
整个西疆的战争物资,再次流转起来。关碾城,也随之忙碌。
作为公孙擎的爱将,刘文达的参战必少不了。麾下文莺等人,当然在列。
最近的练兵、三校尉的合练,便更加频繁。
几个月的补充与重编,让三校尉的编制满员,关碾亦在战后恢复到了六千正规军的兵力,当然,这比两年前鼎盛时期的一万兵力还差了不少。
就在今日,公孙擎书信告知刘文达,此番要将关碾打造成前线最大的一个屯粮补给点。
这也是因为拒马关是曌军进退的最重要也是唯一一道屏障,也有直接与乌军开战的可能。那么最前线的大军补给点,从城池、规模、地理位置看,关碾城无疑最为合适。
故此,关碾军的首要任务并非一线作战,而是清理并扩大适合的囤积之处,如何看管物资、保护附近粮道、维护好治安才重要。同时,布政使司也会调一部分钱粮物资,加固关碾城防。
刘文达接到公孙擎的命令后,上火了好久,嘴上都起了泡,并非这些兵事压的,而是刘文达渴望在第一时间上战场,与乌人面对面厮杀。而不是在后方做保障补给的活。
刘文达刚想给公孙擎写信,想请求公孙擎把自己调到前线去,哪怕当一个冲锋陷阵的军侯。
正好在一旁的心腹韩禹劝谏起来,大将军把补给大后方交给你,这是莫大的信任和重视,此事必是心腹、能力稳重出众之人才可胜任。莫辜负了大将军的好意,再惹恼了大将军。
言罢,刘文达停下笔,怔了半晌,此举才作罢。这才开始一心布置起城防任务,一边在地图上点点画画,一边唉声叹气,还是心有不甘。
一旁的韩禹只能接连苦笑,暗自心疼刘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