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府的晨光总是带着书卷气,金色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槐树,在青石铺就的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陈佳乐抱着刚从藏书阁整理好的经史书册,脚步轻快地往前走。
怀里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让她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自从前几日太学府公布要举办学术比试的消息,她的生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小闹钟,既紧张又充满动力。
白日里,打杂的活儿一点没落下,但她总能见缝插针地学习。
擦拭书架时,手指拂过《论语》《孟子》的封皮,就会在心里默默回忆先生们讲过的章节;
给讲经堂的先生们端茶时,她会悄悄站在门口,耳朵竖得高高的,听讲解 “仁者爱人” 的深意;
就连打扫庭院时,扫帚在地上划出的痕迹,都能让她联想到陈思远师兄教的算术口诀。
傍晚时分,太学府的后山总会出现陈佳乐和五个师兄的身影。
李墨总是拿着一本泛黄的《唐诗选集》,坐在石凳上逐句给她讲解。
陈佳乐捧着小本子,认真地记着笔记,有时抬头问李墨一些问题。
“李墨师兄,如果是写江南的景色,该用什么样的词呀?”
李墨笑着揉了揉她的白发:“江南多水多花,可以用‘小桥流水’‘杏花微雨’这样的意象,你试试造个句子?”
陈佳乐歪着脑袋想了想:“杏花微雨落船头,是不是这样?” 李墨眼睛一亮:“不错不错,有灵气!”
周子轩则会把自己珍藏的字帖拿出来,教陈佳乐辨别字体:.
“这是柳体,笔画刚劲有力;这是颜体,结构端庄大气。你刚开始学书法,先从楷书练起,把基础打牢。”
他握着陈佳乐的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 “人” 字:“写字就像做人,要站稳脚跟,笔画要匀称。”
陈佳乐跟着用力,小脸憋得通红,周子轩见状,笑着松开手。
“慢慢来,不用急,每天练半时辰,时间长了就有进步了。”
赵峰担心陈佳乐学习太累,总会在她练得差不多的时候,拉着她去练剑。
“整天坐着看书对身体不好,咱们练会儿剑活动活动。”
他教陈佳乐一些简单的剑法招式:“你看,这招‘拨云见日’,手腕要用力,剑尖要对准目标。”
陈佳乐跟着比划,虽然动作还很生疏,但眼神却很认真。
赵峰看着她的模样,满意地点点头:“不错,有模有样的,以后遇到危险,也能自保几分。”
王浩则是大家的 “后勤保障”,每天都会从家里带点心过来。
这天,他提着一个食盒,笑着走过来:“佳乐,快过来吃点心,我娘今天做了你爱吃的桂花糕和绿豆酥。”
陈佳乐眼睛一亮,连忙跑过去,拿起一块桂花糕塞进嘴里。
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满足地眯起眼睛。
“哇,王浩师兄,姨母做的桂花糕真好吃!”
王浩看着她的模样,笑得一脸温柔:“喜欢就多吃点,不够的话,我明天再给你带。”
日子一天天过去,距离学术比试报名截止只剩最后一天。
这天清晨,陈佳乐特意起了个大早,提前完成了杂务。
她回到自己的小房间,打开衣柜,拿出一件淡青色的襦裙。
这是五个师兄凑钱给她做的,布料柔软,上面还绣着几朵小小的兰花。
她小心翼翼地穿上襦裙,又对着铜镜,把自己雪白的头发仔细梳成两个麻花辫,用粉色的丝带系好。
看着镜中娇俏可爱的自己,陈佳乐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手里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朝着报名处走去。
报名处设在太学府的正厅外,门口挂着一块红色的牌匾,上面写着 “学术比试报名处” 几个大字。
一张长长的木桌后坐着两位负责登记的官员,
左边那位是太学府的典簿沈大人,他穿着藏青色的官袍。
腰间系着玉带,手里拿着一支狼毫毛笔,正低头在名册上记录着报名弟子的信息;
右边那位是助教张大人,穿着青色官袍,手里拿着一个砚台,时不时帮沈大人磨墨。
桌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二三十人,大多是穿着统一青色弟子服的年轻男子。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着比试内容,脸上满是期待与自信。
“我觉得这次经义比试肯定会考《论语》里的内容,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背,肯定没问题!”
一个身材微胖的弟子拍着胸脯说道。旁边的弟子笑着回应。
“那可不一定,去年考的是《孟子》,今年说不定换《礼记》了呢!”
另一个高个子弟子则皱着眉头:“我最担心的是算术,上次陈思远师兄给我讲的那几道题,我到现在还没完全弄懂呢!”
陈佳乐悄悄站到队伍末尾,尽量把自己往旁边靠了靠,想让自己不那么显眼。
可她那头雪白的头发太过特别,在一群黑发黑眸的弟子中,就像一朵洁白的雪花。
没过一会儿,前面的弟子就注意到了她,纷纷回头看过来。
“哎,那不是经常跟在李墨师兄他们身后的那个小师妹吗?” 一个弟子小声说道。
旁边的人立刻附和:“对对对,就是她!她叫陈佳乐对吧?听说她是刘博士带回来的,一直在太学府打杂。”
“没想到她也来报名参加比试了,她这么小,能行吗?”
排在前面的一个圆脸弟子转过身,对着陈佳乐笑着问道。
“小师妹,你也来报名参加学术比试呀?”
陈佳乐听到声音,抬起头,脸颊微微泛红,轻轻点了点头。
“嗯,我想试试,虽然我可能不如大家学得好,但我还是想努力一下。”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前面沈大人的耳中。
沈大人听到这话,停下了手中的笔,抬头朝着队伍末尾看了过来。
当他看到陈佳乐时,眼神里闪过几分惊讶。
他自然认识陈佳乐,毕竟这小姑娘白发亮眼,又常常跟在刘默博士和几位弟子身后,太学府里没几个人不认识她。
但他一直以为陈佳乐只是个在太学府打杂的孤女,平日里帮着整理书籍、打扫庭院,没想到她竟然也想参加学术比试。
队伍慢慢往前移动,很快就轮到了陈佳乐。
她深吸一口气,走到木桌前,对着沈大人和张大人行了个礼。
“沈大人,张大人,我叫陈佳乐,我想报名参加学术比试。”
沈大人放下手中的毛笔,身体微微前倾,仔细打量着陈佳乐,语气带着几分委婉。
“小姑娘,你叫陈佳乐是吧?” 陈佳乐连忙点头,双手紧紧攥着手里的木牌。
“回沈大人,我是陈佳乐。”
沈大人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名册翻了翻。
又看向陈佳乐,耐心解释道。
“佳乐啊,学术比试可不是闹着玩的,你知道吗?这次参赛的弟子,大多已经在太学府学习了三四年,有的甚至学了五六年,他们对诗词、经义、算术这些内容都很熟悉。而且比试的难度不小,光是经义比试,就要默写典籍里的章节,还要阐述自己的理解,这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太难了。”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你年纪还小,才十五岁吧?而且来太学府的时间也不长,也就不到半个月。我觉得你不如再等几年,等你多学几年知识,基础打牢了,再来参加比试,到时候肯定能取得好成绩。你看怎么样?”(古代女子十五成年)
陈佳乐一听,原本亮晶晶的眼睛瞬间黯淡了下来,就像被乌云遮住的星星。
她攥着衣角,指节都有些发白,鼓着腮帮子,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和委屈。
“沈大人,您是不是瞧不起我?觉得我只是个打杂的,没读过多少书,就肯定考不好?”
“可是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学习,李墨师兄教我诗词经义,陈思远师兄教我算术,周子轩师兄教我书法,我每天都学到很晚,我觉得我可以的!”
沈大人连忙摆手,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
“不是不是,佳乐,我没有瞧不起你的意思,你别误会。”
他看着陈佳乐眼眶慢慢泛红的模样,又放缓了语气,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知道你很努力,也知道几位弟子都在帮你。可学术比试真的很严格,每年都有很多学习多年的弟子被淘汰,他们考完之后,有的甚至好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我只是怕你要是没考好,心里会难受,会打击到你的信心,那可就不好了。”
张大人在一旁也附和道:“是啊,小姑娘,沈大人也是为了你好。你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不用急着这一次。”
可无论沈大人和张大人怎么说,就是不肯把陈佳乐的名字写进名册里。
陈佳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咬着嘴唇,心里又委屈又着急。
就在这时,她突然想起身后还有很多认识的师兄师弟。
他们平时都很照顾自己,说不定会帮自己说话。
于是,她转过身,用求助的目光看向排队的人群。
眼眶红红的,小脸上满是委屈。
排队的弟子们早就看不下去了。
他们看着陈佳乐鼓着小脸,眼眶泛红,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模样,心都快化了。
之前跟陈佳乐说话的圆脸弟子率先开口,对着沈大人拱手说道。
“沈大人,小师妹真的很努力!这段时间我们都看在眼里,每天傍晚,她都在后山跟着李墨师兄他们学习,有时候我们路过,都能看到她在认真记笔记,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背诗词。她这么努力,您就给她一个机会吧!说不定她真的能给我们带来惊喜呢!”
“是啊沈大人!”
另一个高个子弟子也往前站了一步,大声说道,“就算小师妹这次没考好,那也是一次历练啊!总比现在不让她报名,让她心里留下遗憾好啊!您就通融一下吧!”
“沈大人,您看小师妹多可怜啊,要是您不让她报名,她肯定会难过好几天的。”
一个穿着蓝色弟子服的弟子也帮着求情,“而且小师妹在太学府里很讨喜,平时我们书桌上乱了,她都会帮忙整理;我们练字的时候,她还会给我们递温水。这么好的小师妹,您就别为难她了。”
就在这时,人群里突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沈大人,您就给小师妹一个机会吧!”
大家回头一看,原来是王浩。
他刚才去给陈佳乐买点心,回来就看到这一幕,连忙挤到前面,对着沈大人拱手说道。
“沈大人,小师妹这段时间真的很努力,我每天都给她带点心,她都是吃完就赶紧去学习,有时候甚至学到深夜。她这么想参加比试,您就成全她吧!要是她没考好,我负责开导她,绝对不会让她信心受挫的!”
一时间,排队的弟子们纷纷帮陈佳乐说话,你一言我一语,声音越来越大,把报名处围得水泄不通。
有的弟子甚至还拿出自己之前看到陈佳乐学习的证据:“沈大人,我昨天还看到小师妹在藏书阁里看《算术大全》呢,看得可认真了!”
“我也是,前天傍晚,我在后山看到小师妹在背诗词,背得可熟练了!”
沈大人看着眼前的场景,又看了看陈佳乐那双满是期待和委屈的眼睛。
无奈地摇了摇头,拿起桌上的毛笔,对着陈佳乐说道。
“罢了罢了,真是服了你们了。陈佳乐是吧?我把你名字写上,但是你可得记住,一定要好好准备,别让大家失望啊!要是没考好,可别哭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