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结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凌云准时走进办公室。晨光透过窗户,在整洁的办公桌上投下温暖的光晕。桌上整齐摆放着前一天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和任务分解表,厚重的文件夹旁边是一杯刚沏好的热茶,茶香在室内缓缓弥漫。他仔细翻阅着文件,目光专注,不时用红笔在重点事项上做标记,偶尔停下来沉思,在便签上记录着思考要点。
张岩轻叩门扉后走进来,将一份新的文件放在桌边:书记,这是督查室刚送来的重点工作督查初步方案,他们已经根据常委会精神做了细化。
凌云接过文件,认真阅读起来。这份方案详细列出了督查的内容、方式、时间和人员安排,考虑得相当周全。他拿起钢笔,在几个关键处做了批注,然后对张岩说:请督查室全体人员,还有发改委、财政局、纪委监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过来开会。另外,也请明远市长参加。
市政府常务会议室里,与会人员陆续到齐。阳光透过宽大的窗户洒进来,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墙上悬挂的临江市地图前,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投影设备。凌云和陈明远并肩走进会议室,在主席台就座。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调运转的轻微声响和纸页翻动的声音。
同志们,凌云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今天召开督查部署会,目的是推动市委常委会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督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通过督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督查室主任首先汇报了督查工作方案,他打开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将内容投射到大屏幕上:我们建议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重点围绕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民生实事等三个方面开展督查。
他详细说明道:在项目建设方面,重点督查年度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特别是投资完成率、工程进度、存在问题等。我们将选取20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进行实地查看;在营商环境方面,重点督查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包括行政审批效率、企业服务、政策兑现等。计划暗访5个行政服务中心,走访30家企业;在民生实事方面,重点督查今年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推进情况,了解群众满意度。准备深入10个社区、8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
陈明远接着发言,他翻开面前的笔记本,语气沉稳:我完全同意这个方案。督查要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要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意见。特别要关注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他举例说明,比如,我们出台了很多惠企政策,但企业是否真正享受到?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否得到切实解决?这些都是督查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明远同志说得对。凌云表示赞同,目光扫过全场,督查要带着问题去,既要发现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也要发现政策本身需要完善的问题。我建议成立三个督查组,分别由市委常委带队,深入基层开展实地督查。
会议进入深入讨论环节。发改委主任提出:在项目建设督查中,建议重点关注项目前期工作、资金到位、工程进度、质量管理等环节。特别是要查看项目是否存在重开工、轻建设的现象。
财政局局长补充说:还要关注资金使用效益。有些项目虽然资金到位了,但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财政资金闲置。
纪委监委副书记表示:在督查中如果发现违纪违法问题,我们将及时介入调查。特别是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要一查到底。
经过热烈讨论,会议最终决定:第一督查组由凌云带队,重点督查项目建设,特别是智能制造产业园、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第二督查组由陈明远带队,重点督查营商环境,暗访行政服务中心,走访企业;第三督查组由纪委书记李华军带队,重点督查民生实事落实,深入社区和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各督查组要在5天内完成实地督查,10天内形成督查报告。
当天下午,凌云带领第一督查组来到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他们没有通知开发区管委会,车队直接驶入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几台挖掘机正在作业,但施工人员不多,工程进度明显滞后于计划表上的时间节点。项目指挥部墙上的进度图显示,基础施工阶段的多个节点已经标红,表示严重滞后。
凌云走进工地,与正在休息的工人交谈起来。工人们看到来人气质不凡,都有些拘谨。一个年纪稍长的工人放下手中的水杯,回答道:开工三个月了,现在在做基础施工。最近经常停工,说是材料供应不上。
为什么材料供应不上?凌云关切地询问。
听说资金拨付不及时,供应商不愿意垫资。另一个工人插话道,我们也是干一天歇一天,工钱都发得不及时。这个月已经停工七八天了。
这时,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闻讯赶来,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凌书记,您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我们好准备汇报材料......
凌云摆摆手,神色严肃:提前通知还能看到真实情况吗?说说吧,这个项目为什么进度滞后?
管委会主任擦了擦汗,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主要是资金问题。项目总投资50亿元,目前到位资金只有20亿元,影响了材料采购和施工进度。部分社会资本方资金调度遇到困难,银行放款也比预期慢。
凌云转向随行的财政局局长:这个问题要尽快协调解决。立即约谈相关银行和投资方,明确资金到位时间节点。同时研究是否可以采取其他融资渠道,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在另一个重点项目现场,督查组发现项目审批手续尚未办结,影响了开工时间。项目负责人焦急地说:我们这个项目是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审批再拖下去,可能会错过最佳投产时机。
凌云当即要求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召集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环保局负责人到场,限时办结审批手续。项目建设等不起,拖不得。凌云对在场的部门负责人说,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间。对于这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好项目,要开通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陈明远带领的第二督查组正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开展暗访。他们以企业办事人员的身份,全程体验各项审批流程。在市场监管窗口,陈明远详细询问办理企业变更登记所需的材料和时限。工作人员态度很好,但告知需要提供七份材料,办理时限是五个工作日。
能不能再快一些?我们企业急着用营业执照签约。陈明远试探着问。
这是规定时限,我们也没办法。工作人员礼貌但坚定地回答。
陈明远又来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窗口,发现虽然推行了一窗受理,但后台仍然需要跑多个部门,整体审批时间还是偏长。他注意到,有几个企业办事人员在不同窗口之间来回奔波,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一位企业负责人抱怨说:为了办这个施工许可证,我已经来来回回跑了五六趟,每次都说还缺材料。
在开发区的企业服务中心,督查组走访了多家企业。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反映: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申请流程太复杂,条件设置过多,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另一家制造业企业则表示:招工难问题突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留不住。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陈明远直接指出了发现的问题:放管服改革还要深化。虽然前台整合了,但后台流程再造还不够。要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五个工作日的办理时限,在其他先进地区已经压缩到三天甚至更短,我们也要对标先进,进一步优化流程。
李华军带领的第三督查组则深入社区和农村,检查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在一个正在进行改造的老旧小区,督查组发现改造标准不高,居民反映强烈。说是改造,就是刷了个外墙,里面的管道还是老样子。一位居民指着斑驳的楼道墙面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光是外表光鲜有什么用?
督查组仔细查看了改造项目的施工图纸和预算,发现确实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的问题。小区业委会主任拿出一叠材料:我们多次反映过水管老化、电路负荷不足的问题,但都被以超出改造范围为由拒绝了。
在一个新建的农村养老服务站,督查组发现设施闲置严重。建得很好,但经常没人来。村委会主任无奈地说,服务内容太单一,除了打牌看电视,没有其他活动,老人不愿意来。而且开放时间与农民劳作时间冲突,来得更少了。
督查组还发现,部分惠民补贴发放不及时,有的甚至被截留挪用。在某个乡镇,督查组通过比对发放记录和入户走访,发现有多户村民的种植补贴被无故扣留。李华军当即要求纪委监委介入调查,对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严肃处理。民生资金是高压线,谁敢动群众的,就必须付出代价。李华军语气严厉。
三天后,凌云主持召开督查情况汇报会。三个督查组分别汇报了发现的问题,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而严肃。大屏幕上展示着督查中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反映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们的决策部署在落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凌云总结说,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有的停留在文件上,有的落实打了折扣,有的甚至变形走样。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陈明远接着说: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我建议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要严肃问责。同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推动深层次问题解决。
我同意。凌云说,同时要举一反三,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比如项目资金保障问题,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审批效率问题,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民生实事落实问题,要健全督查问责机制。
会议决定,对督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对整改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建立问题整改回头看机制,确保整改到位、不反弹。
会后,凌云特意留下陈明远。两人在会议室旁的休息室里继续交谈,工作人员为他们续上热茶。
明远同志,这次督查暴露出我们在抓落实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凌云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是的。陈明远点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我建议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督查,每月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督查。
这个建议很好。凌云表示赞同,还要强化督查结果运用,把督查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价挂钩。对抓落实有力、成效明显的要表扬激励,对落实不力的要批评问责,形成鲜明导向。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凌云和陈明远密切配合,推动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凌云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特别是资金保障和审批效率问题。在他的推动下,建立了重点项目周调度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他还要求发改委牵头制定《重点项目全过程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项目管理。
陈明远则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组织相关部门对标先进地区,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他亲自体验办事流程,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升级改造。在他的督促下,企业变更登记时限从五个工作日压缩到三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整体压缩了40%。他还推动建立了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
李华军带领纪委监委,对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严肃处理了一批违规违纪干部,同时推动建立健全民生资金监管机制。他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探头延伸到基层,及时发现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一个月后,凌云再次来到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现场。这一次,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比上次多了好几倍,工程进度明显加快。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吆喝声、材料的运输声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项目指挥部墙上的进度图已经更新,大部分节点都标上了代表进展顺利的绿色。
凌书记,资金问题已经解决了。项目经理兴奋地汇报,银行贷款到位了,社会资本方的资金也到位了。现在我们实行三班倒,24小时施工,有信心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在行政服务中心,陈明远看到办事窗口前排队的人少了,很多业务可以实现网上办理。现在企业变更登记三天就能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了40%。中心负责人介绍,我们还推出了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把相关联的审批事项打包办理,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
民生领域的变化也很明显。老旧小区改造标准提高了,不仅刷新了外墙,还更新了管网,加装了电梯;养老服务站的活动丰富了,增加了健康讲座、兴趣班等服务,开放时间也根据老人需求做了调整;惠民补贴发放更及时了,还建立了公示制度,让群众监督。
督查整改取得的成效,在全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普遍感到,现在的督查是动真格的,发现问题一追到底,整改要求明确具体。这种压力传导,促使各级干部更加重视工作落实,更加注重工作实效。某区发改局局长感慨地说:现在干工作再也不能满足于开会发文了,必须实实在在地推进,因为督查随时可能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凌云和陈明远的配合也更加默契。一个从宏观层面把握方向,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一个从操作层面细化措施,确保政策落地。两人的工作风格虽有差异,但目标一致,形成了良好的互补。这种默契配合也带动了整个班子的团结协作,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翻阅着最新的督查整改报告,凌云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报告显示,督查发现的126个问题,已经整改到位118个,其余8个正在按计划推进。整改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25项,问责处理干部12人,通报表扬先进单位16个。他在工作笔记上写道:督查是推动落实的利剑。要用好这个工具,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下一步要完善长效机制,实现督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这次督查,临江市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有力推进。干部作风更实了,办事效率更高了,群众获得感更强了。全市上下形成了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以督查促落实的工作方法,也逐渐成为临江市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