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服药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清晨,天空依旧灰蒙蒙的,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着,让人感到有些压抑。陈墨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匆匆赶往医院。
当他到达省医院时,时间才刚刚过了凌晨五点。整个医院都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廊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暗,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只有重症监护室的灯光彻夜未熄,透过那扇厚重的玻璃门,陈墨看到里面的医护人员正在忙碌地穿梭着。
陈墨轻手轻脚地走进刘大爷的病房,生怕吵醒了正在熟睡中的老人。他先走到病床前,仔细观察了一下监护仪上的数据:心率102次\/分,血氧饱和度90%,呼吸26次\/分。这些数字让他心头一紧,因为它们都超出了正常范围。
刘大爷,今天感觉怎么样?陈墨俯身轻声问道。
老人微微睁眼,声音比昨天更加虚弱:喘不过气...浑身没力气...
陈墨二话不说,立刻伸出右手,将三根手指轻轻搭在老人的手腕处,开始为他诊脉。他的动作轻柔而准确,三指犹如蜻蜓点水般落在患者的寸口,然后微微施力,凝神屏息,仔细感受着脉搏的跳动。
过了一会儿,陈墨缓缓睁开眼睛,面色凝重地对值班护士说道:“脉象沉细欲绝,就像游丝一样,几乎难以触及,这是心阳衰微的危重之象啊。”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和严肃。
紧接着,陈墨让老人张开嘴巴,查看他的舌象。只见老人的舌质青紫,颜色比昨天更为深重,舌苔白滑而腻,舌下的络脉迂曲紫暗。陈墨皱起眉头,轻声说道:“这是阳虚水泛,同时伴有血瘀的表现。”
然而,最让陈墨担心的是,他发现老人的下肢水肿比昨天更加严重了。他用手指轻轻按压老人的小腿,只见按压处立刻凹陷下去,而且久久不能恢复。陈墨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喃喃自语道:“一夜之间水肿竟然加重了这么多,这说明我们之前温阳利水的力度还是不够啊。”
就在这时,孙小军迈着轻快的步伐,身后紧跟着早班护士,一同走进病房来发药。陈墨的目光敏锐地落在了今天的西药上,他注意到味塞米的剂量依旧保持在 20mg 这个数值上,没有任何变化。
陈墨见状,心中一紧,他快步上前,拦住了孙小军的去路,一脸凝重地说道:“孙医生,我有个紧急情况要跟您汇报。”
孙小军停下手中的动作,面无表情地看着陈墨,眼中闪过一丝不耐。
陈墨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患者今晨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水肿程度明显加重,脉象显示心阳衰微。我认为目前的用药方案需要进行调整,建议将味塞米的剂量增加到 30mg,同时将地高辛的用量减少 0.125mg,以避免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
孙小军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他用冷漠的语气回应道:“陈医生,你一个中医,什么时候开始对西药的使用指手画脚了?”
陈墨并没有被孙小军的态度所影响,他保持着冷静,解释道:“这并不是干涉,作为患者的主管医生,我有责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这是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康复。”
孙小军显然对陈墨的解释并不买账,他提高了音量,让周围的其他医护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他的话:“哦?那你倒是给我讲讲,你凭什么认为需要调整剂量呢?”
陈墨不慌不忙地调出患者的监护记录:从昨天到今天,患者的尿量从800ml降至300ml,体重却增加了1.5kg。这说明当前剂量的利尿剂已经不足以对抗水钠潴留。而患者今晨出现恶心症状,心率增快,这是地高辛中毒的早期表现。
他继续展示脉象记录:从脉象来看,沉细欲绝提示心功能进一步恶化,需要加强利尿;而脉象中出现的促象,则提示需要调整地高辛剂量。
孙小军冷笑一声:就凭你摸个脉,就想推翻我们西医的用药方案?陈墨,你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
孙医生,李梦瑶忍不住插话,陈墨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的判断,我们应该认真考虑。
考虑什么?孙小军转向围观的医护人员,大家都听听,一个中医医生,靠着摸脉看舌,就想指挥西药使用。这是在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
陈墨深吸一口气,保持冷静:我并非要指挥西药使用,而是建议进行多学科会诊。患者现在的情况危急,需要我们中西医共同商讨最佳方案。
会诊?孙小军嗤笑,就是为了证明你的判断正确?
就在这时,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患者的心率骤升至130次\/分,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至85%。
快!准备急救!陈墨立即上前,一边为患者诊脉,一边指挥抢救,参附注射液10ml加入25%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面罩给氧,氧流量8L\/分!
在急救过程中,陈墨的脉诊为抢救提供了重要依据。脉象出现雀啄之象,这是心阳欲脱的危候!需要立即回阳救逆!
他当机立断,在参附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静滴,以益气固脱。
经过紧急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下来。但这次突发事件,无疑证明了陈墨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
王副主任闻讯赶来,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了紧急会诊。
会诊室内,陈墨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从中医角度,患者目前是心肾阳虚、水饮凌心的危重症候。脉象沉细欲绝,舌质青紫,水肿加重,这些都是阳气衰微的表现。
他调出详细的脉象记录:特别是今晨出现的雀啄脉,这是《脉经》中记载的七死脉之一,提示心气将绝。
孙小军仍然坚持己见:这些都是主观判断。我认为应该以客观检查数据为准。
客观数据也支持陈医生的判断。王嫣然调出实验室检查结果,bNp从昨天的2000pg\/ml升至3500pg\/ml,肌酐从150μmol\/L升至180μmol\/L。这些都说明心肾功能在恶化。
李梦瑶补充道:而且,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已经达到2.1ng\/ml,确实处于中毒范围。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孙小军不得不退让,但他仍然不甘心:就算需要调整用药,也应该由我们西医医生来决定。
孙医生说得对,陈墨出乎意料地表示赞同,西医用药确实应该由西医医生决定。我的职责是提供中医视角的判断和建议。
他转向全体参会医生: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制定一个中西医协同的治疗方案。在加强利尿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温阳固脱,保护心肾功能。
最终,会诊确定了新的治疗方案:将味塞米剂量调整为30mg,地高辛减量0.125mg,同时在陈墨的建议下,中药方剂中加入了山茱萸15克、五味子9克以固摄肾气,防止利尿过度伤阴。
治疗调整后,患者的病情开始好转。到下午三点,尿量增加至600ml,水肿明显消退,心率也逐渐稳定在90次\/分左右。
陈医生,患者的儿子感激地说,多亏您及时发现情况变化,要不然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陈墨谦虚地摇头:这是整个医疗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然而,这件事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当天晚上,医院内部开始流传一个说法:陈墨越权干涉西药使用,差点造成医疗事故。
李梦瑶气愤地告诉陈墨:这分明是孙小军在散布谣言!他怎么能这样颠倒黑白!
陈墨却显得很平静:清者自清。重要的是患者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治疗。
可是这样下去,会影响你的声誉啊!王嫣然也担忧地说。
相比于个人声誉,患者的生命更重要。陈墨继续整理着病历,而且,我相信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第二天早晨,陈墨在查房时特别仔细地为刘大爷诊脉。脉象较前稍有力,但仍有涩象。说明血瘀的情况还需要继续改善。
他在原方中又加入了丹参15克、桃仁9克,以增强活血化瘀的功效。
就在这时,王副主任带着医务科的负责人来到病房。原来,有匿名举报信投诉陈墨越权行医。
陈医生,医务科张科长严肃地说,请说明一下前天调整西药剂量的事情。
陈墨平静地叙述了整个过程,并提供了详细的脉象记录、病情观察记录和实验室检查数据。
这些都是客观记录,陈墨说,我相信任何一位负责任的医生,在看到这些证据后,都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王副主任点头表示同意:这件事我很清楚。陈医生当时是在患者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提出的专业建议,而且最终是通过正式会诊确定的治疗方案,完全符合医疗规范。
调查结束后,张科长握着陈墨的手说:陈医生,你的专业精神和胆识令人钦佩。在关键时刻敢于坚持正确的医疗决策,这是很难得的品质。
真相大白后,孙小军显得格外沉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尽量避免与陈墨碰面,即使必要的交流也显得十分简短。
一周后,刘大爷的病情明显好转,已经可以转出重症监护室。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陈墨的手:陈医生,谢谢你没有放弃我这个老头子。
看着患者康复的背影,陈墨深深体会到:在医学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误解和非议,但只要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坚持专业判断,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认可。
而这场风波,也让科室的其他医生对陈墨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不仅医术精湛,更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定力。在省医院这个复杂的医疗环境中,陈墨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步赢得尊重和信任。
(第四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