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曹操的警惕,董卓的手段越来越高明
兖州,东郡。
与邺城袁绍府邸的奢华不同,曹操的治所更像一个巨大的军营。处处可见巡逻的兵士,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草药、汗水与冰冷铁器混合的味道。这里没有歌舞,没有盛宴,只有行色匆匆的官吏和将领,以及从校场上传来的,永不停歇的操练声。
帅帐之内,一盏油灯的豆大火光,将曹操的身影投在背后的舆图上,显得有些孤单。
他手中拿着的,同样是那份从长安传来的《求贤诏》摹本。
与袁绍的暴怒不同,曹操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只是看,一遍又一遍地看,仿佛要将那绢帛上的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帐内很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声响。
夏侯惇和夏侯渊站在一旁,看着曹操沉默不语,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兄长,”夏侯惇是个急性子,忍不住开口,“这董贼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儿!粗鄙不堪,简直污人眼目!他以为这样就能招揽到人才?做梦!”
曹操没有理他,只是将那份摹本轻轻放在案上,手指在上面缓缓划过,像是在抚摸一件稀世珍宝,又像是在触碰一条致命的毒蛇。
良久,他才抬起头,目光扫过帐内的几位心腹谋士——荀彧、荀攸、程昱。
“都看过了吧。”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都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夏侯惇还想再说,却被夏侯渊用眼神制止了。他们兄弟俩知道,当兄长用这种语气说话时,事情便绝不简单。
程昱率先开口,他性情刚烈,眼神中带着一丝阴鸷:“主公,董卓此举,毒辣至极。他这是要将天下寒门之心,尽收囊中。其心可诛!”
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思虑更为周全。他点了点头,补充道:“仲德公所言甚是。董卓此策,看似粗鄙,实则抓住了要害。他以天子之名,行招贤之实,占了大义。又不问出身,许以官爵,给了那些寒门士子最大的诱惑。最狠的是末尾那句‘夷其三族’,这既是威胁,也是一种承诺。他向那些士子保证,有他董卓在,没人敢动他们。此三者合一,天下寒门,谁能不心动?”
帐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荀彧。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是天下顶级的世家大族。董卓这一招,挖的正是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根基。
荀彧的脸色确实有些复杂,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董卓在关中大兴官学,教习算术、格物,编撰字典,此事我早有耳闻。当时只以为,他不过是想培养一些能办事的底层小吏。今日看来,我等都小觑他了。”
他顿了顿,看向曹操,眼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忧虑:“官学,是种因。这道求贤诏,便是结果。他用官学为天下寒门子弟打开一扇窗,又用这诏书,为他们铺好一条登天的路。从今往后,天下读书人,未必再以入我等门下为荣。他们有了另一条路,一条更直接,也更光明的路。”
“主公,这已经不是在争一城一地,而是在争人心,争未来。袁本初或许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投奔董卓的皆是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但他错了,大错特错。”
荀彧的话,让夏侯惇和夏侯渊都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是武将,想不了这么深,但他们听懂了荀彧话里的意思——董卓正在做一件动摇天下根基的大事。
曹操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所有人都说完了,他才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舆图前。他的目光,从兖州,移到冀州,再越过群山,死死地盯住了西边那个点——长安。
“你们说的都对,但都只说了一半。”
曹操的声音不高,却让帐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你们以为,董卓只是在挖世家的根基,在收买寒门的人心吗?”
他转过身,一双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亮得吓人。
“你们还记得,虎牢关下,那能喷吐雷火的‘仙兵’吗?记得那刀枪不入,横冲直撞的‘钢铁巨兽’吗?”
众人心中一凛。那些如同噩梦般的景象,再次浮现在眼前。那是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的恐惧,也是联军土崩瓦解的根源。
曹操的手指,重重地敲在案几上,发出“笃、笃”的声响,像是在敲打着每个人的心脏。
“以前,我以为董卓只是运气好,得了些方士相助,掌握了些奇淫巧计。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
“兴修水利,推广新式农具,让治下百姓有饭吃。这是‘农’。”
“大办官学,编撰字典,统一文字,让天下百姓有书读。这是‘教’。”
“如今,再发这道求贤诏,打破门阀,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是‘政’。”
“再加上他那无人能敌的‘军’……”
曹操每说一句,帐内众人的脸色便白一分。他们顺着曹操的思路想下去,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举措,被曹操串联起来,一幅清晰而又恐怖的蓝图,展现在他们面前。
董卓,这个他们眼中的屠夫、国贼、暴君,竟然在用一种他们无法理解,却又无比高效的方式,从根基上,全方位地改造着他治下的那片土地。
他不是在破坏,他是在创造!创造一个全新的,完全属于他董马卓的秩序!
“他不是在演戏,也不是在装模作样。”曹操的声音变得沙哑,“他走的每一步,都清晰无比,都带着明确的目的。他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可怕。”
“袁绍会嘲笑他,天下世家会鄙夷他。可那些饿着肚子的百姓,那些读了书却没有出路的寒门士子,他们会怎么想?”
曹操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叹息里,有惊惧,有警惕,更多的,却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
“他们会把董卓,当成神!”
“一个能让他们吃饱饭,能让他们有官做,能保护他们不受欺辱的神!”
“当天下百姓和寒门士子都视他为神明时,我们这些所谓的汉室宗亲、世家门阀,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一群挡在他神坛之前的绊脚石,随时可以被他一脚踢开,再踏上一万只脚!”
帅帐之内,落针可闻。
夏侯惇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第一次感觉到,他们要面对的,或许根本不是一个凡人。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他艰涩地开口。
曹操没有回答,他重新坐下,闭上了眼睛,手指无意识地在额头上敲击着。
怎么办?
学董卓一样招揽寒门?他没有董卓那样的底气,他治下的世家同样是他倚重的力量,他不敢轻易得罪。
派人截杀?那更是愚不可及,只会将自己推到所有寒门的对立面。
眼睁睁地看着?看着董卓的力量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直到将自己彻底碾碎?
曹操发现,自己竟然也陷入了和袁绍一样的困境。无论怎么选,似乎都是错的。
这种无力感,比在虎牢关下被AK47打得抬不起头时,更加让人绝望。
因为军事上的失败,尚可以归结为武器不如人。可如今这种政治上的阳谋,却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智略上的……碾压。
董卓,你到底……是个什么怪物?
许久,曹操睁开眼睛,眼中已恢复了清明。他看着荀彧,一字一句地问道:“文若,我若要与董卓争天下,最缺的是什么?”
荀彧没有丝毫犹豫:“钱粮,与人才。”
“好。”曹操站起身,走到帐门口,一把掀开帘子。
外面,冷风呼啸,卷起地上的沙尘。远处,校场上操练的呐喊声,依旧清晰可闻。
“传我将令!”曹操的声音,穿透了风声,传遍了整个大营。
“自今日起,全军屯田!无战事时,皆为农夫!”
“另,以我的名义,在东郡张榜,招募贤才!凡来投者,我曹操,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他知道,自己的招贤令,无论在声势上,还是在吸引力上,都远远无法与董卓那道盖着玉玺的诏书相比。他能给的,董卓都能给。他给不了的,董-卓也能给。
但他必须做。
哪怕只是让天下人知道,这世上,除了长安,还有一个东郡。除了董卓,还有一个他曹孟德,在求贤若渴。
他望着西方,那片被夜幕笼罩的天空,仿佛能看到董卓那张肥胖的脸,正在对自己露出嘲讽的微笑。
曹操握紧了拳头。
“董卓……”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狠厉的战意。
“你很好。”
“你让我看到了,这盘棋,原来还可以这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