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三爷边走边道:“广州府这边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丝绸、茶叶、瓷器、米谷、藤糖、铜铁器物和土布等。而进口商品则有苏木、丁香、胡椒、铜、锡砂、浓金、皮张、毛织物等。特别是一些稀有奢侈品如珍珠、玛瑙、宝石、自然乳(即"犀牛角")、自然漏(即"白鸟鸣钟")以及孔雀等高级奢侈品和珍奇玩物,这些商品都特别受欢迎,供不应求。”
他看到陈远文听到“百鸟鸣钟”之后,眼睛仿佛一亮,他正好想去寻一块精致的自鸣钟送给市泊司的一位主事做生辰礼,就示意管事停下,他信步走进了一间摆放着各式百鸟鸣钟的商行。
那商行掌柜明显认识陆三爷,知道是大主顾来了,立马屁颠屁颠地从柜台里走出来,领着陆三爷就往楼上的雅间走。
陆三爷看着陈远文和陆笙目不转睛地盯着店里的商品移不开眼的样子,就吩咐陆管事陪着两位小家伙和陈传富以及陆姑丈在一楼的展示厅观看,他则跟着掌柜到楼上的雅间商谈事宜。
陈远文隐约记得百鸟鸣钟(指会发声的机械自鸣钟)主要通过西方传教士在16世纪传入中国。16世纪后期,葡萄牙传教士费乐德将自鸣钟带入澳门,随后传入广州及北方地区。
按道理,现在才是16世纪初,应该还没有传入才对呀,不过他又转念一想,连他胎穿明朝这样离奇的事情都可以发生,那么这个明朝是不是他前世了解的明朝还两说,也许这是平衡世界的另一个明朝也说不定,不用纠结。
陈远文在伙计的引导下,拉着陆笙,从店铺的左手边开始,一样一样商品的看过去,当大家看到一到整点,那个钟居然会自己晃动钟摆,发出“当当当”的报时声音时,都露出惊艳的神色。
伙计估计是看多了第一次来的客人都是这样的反应,波澜不惊地继续介绍这些自鸣钟工作的原理。
“这些自鸣钟的运作主要依赖以下机械协同工作,一是动力源?:发条或重锤储存能量,通过下垂运动释放动力,驱动齿轮转动;二是?传动系统?:齿轮轮系(轴轮、擒纵机构)将动力传递至指针,并控制转速与精度。例如,分针轴上的控制爪触发报时指令;三是?报时装置?:整点时,音锤敲击音簧或钟碗自动鸣响。大自鸣钟会报时和刻钟,小型仅报时辰。”
这位小伙计边介绍,边拿起一个小型的自鸣钟向他们展示,陈远文一直很头痛古代这个时辰问题,每次都是靠估摸天色,在县城还好,夜晚会有打更人报时,白天会有钟楼报时,在乡下只能是全凭个人经验,他很心动。
于是,他询问了一下那个中型自鸣钟的价格,发现价格高达200两,而伙计手里的简朴版小型自鸣钟也要80两,忽然觉得“看云识天气,望天色预估时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决定好好继承和发扬光大。
此时,伙计还不死心地继续努力推销道:“公子,你看,这些发条、齿轮,还有这些钟面全部都是手艺精湛的老匠人精心打造的,我们这里的价格是最便宜的,要是运到北方,价格翻一倍都不止呢”。
陈远文相信他说的是实话,这些目前只有舶来品的名贵商品向来是权贵或豪富之家家的专属用品,越是稀缺的地方越是价格昂贵。
其实,除了嫌弃它贵以外,陈远文其实还嫌弃它做得不够精致,太大了,手表,他不敢想,但是他想要怀表。
于是他就问伙计有没有小一点的,可以戴在身上或揣在兜里的计时器,伙计摇了摇头,说没有。陈远文估计是技术还没有突破,他也不懂怀表的原理,也就不再询问了。
此时,掌柜一脸殷勤地陪着陆三爷下楼来了,他手上还拎着一个精美的包装盒,很显然,陆三爷在店里有所收获。
陆三爷豪气地问他们有没有看上喜欢的东西,他一起结账,结果收到4人一致的摇头,陆三爷想着这里才是第一家店不急,再多走几家再说也不迟。
一行人继续走在三十六行的街道上,各种马车出货入货不断,时不时看到三两个红发碧眼或金发蓝眼的外国人带着穿着袒胸露乳长裙的外国夫人经过,陆笙他们都吓了一跳。
陆三爷连忙安抚他们道:“不用害怕,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而已,只是长得怪异一点,和书里写的那些唐朝的昆仑奴一样,只不过昆仑奴的皮肤是黑色的,他们的皮肤是白色的,听说还有棕色皮肤的呢。”
陈远文看着街道上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不禁感叹,可惜这片繁华的景象并没有能够长久地持续下去。
明代广东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广州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港口设施,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而广东三十六行则是这一贸易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他们不仅负责商品的进出口,还提供各种相关服务,如仓储、运输、金融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贸易服务体系。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活动。但到了明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海禁政策逐渐放松。尤其是嘉靖二十六年朱纨上任浙江巡抚后,严厉打击私人海上贸易活动,引起了沿海商人的强烈反对,最终导致朱纨于嘉靖二十九年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海禁政策已经无法阻止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
到了隆庆年间,由于泰昌皇帝去世的遗诏平定,明朝正式开放了海禁,允许私人在官府控制下进行海上贸易活动。这一政策变化给广东三十六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时,广东三十六行的商人们不仅在中国国内活跃,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他们与日本、东南亚、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成为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重要桥梁。
每年夏秋之间有外船来澳门贸易,开始是一二三艘,后来增至二三十艘。这时,广州等门市外贸易的商人组织越来越庞大,其权力也日益增强。
广东三十六行对明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还加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为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物品。同时,通过税收等方式,它们也为明朝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
但是尽管广东三十六行在明代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官府的干预和控制有时会限制行业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外国势力的不断扩张也给它们带来了压力。
特别是到了明末,随着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并获得贸易特权后,澳门的商业日益繁荣,开始与广州等地的商人争夺贸易份额,这对广东三十六行构成了威胁。
广东三十六行的兴衰也反映了明代中国海外贸易政策的变迁。从最初的严格禁海,到后来逐步放开;从官方垄断,到允许民间参与;从与日本为主要贸易伙伴,到与西方国家建立更广泛的贸易关系。这一系列变化都在广东三十六行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体现。
现在的广东三十六行还是起步阶段,在隆庆开海后才得以发展壮大,陈远文希望自己有能力可以提前推动开海,壮大海贸,为大明的经济带来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