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被紧急送回临时医疗点,左眼的伤势和精神力的严重透支让他再次陷入昏迷。但这一次,他的昏迷中不再只有噩梦和吴镜玄冰冷的低语。在他意识的最深处,那枚被他强行锚定在张明远家“虚无”中的、微弱的光点,如同风中之烛,虽然摇曳,却持续散发着温润的暖意,对抗着周遭无边的寒冷。
医生们对他持续恶化的身体状况忧心忡忡,尤其是左眼,生理指标一切“正常”,却如同一个不断吞噬他生命力的黑洞。高岚和李静则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陈启这一惊人“成果”的分析上。
李静调取了张明远家及其周边区域在陈启进行“锚定”前后所有的环境监测数据。经过反复比对和剔除干扰,她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变化——在陈启成功留下光点后的几个小时内,该区域原本异常“平滑”的空间曲率出现了极其细微的、周期性的波动;环境背景辐射中某个特定频段的信号,也出现了难以解释的、与那光点存在微弱关联的共振。
“这不是物理层面的改变,”高岚看着数据,眼神灼热,“这是信息层面的扰动!陈启留下的那个‘存在锚点’,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虽然石子本身微小,但它激起的涟漪,正在对吴镜玄构建的那片‘虚无’产生持续的、细微的干扰!”
这个发现至关重要!它证明吴镜玄的“虚无之网”并非完美无瑕,它同样会受到“存在”信息的干扰,哪怕这“存在”已经逝去,哪怕这干扰微乎其微!
“如果……如果我们能在更多的‘空洞’节点上,都留下这样的‘锚点’呢?”李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些微小的干扰叠加起来,会不会足以扰乱甚至瘫痪他正在编织的这张‘网’?”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起来,难如登天。陈启为了留下那一个锚点,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他现在的状态,绝无可能重复这个过程。
“不一定需要陈启亲自去每一个点。”高岚沉思道,“他留下的锚点,其核心是那种‘守护存在’的意念,以及‘执矩’之力对信息结构的干预。我们能否尝试……复制或者模拟这种意念和力量的‘频率’?”
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被迅速确立。李静开始尝试分析陈启留下锚点时,其脑波活动、精神力波动与那枚光点能量特征之间的关联,试图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高岚则深入研究老学者笔记中关于意念引导和精神力运用的部分,寻找可量化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王刚指挥着行动队,根据陈启之前标记出的“空洞”地图,对尚未确认的疑似节点进行秘密排查。他们无法像陈启那样感知“虚无”,只能依靠间接证据——异常的水电读数、周围人模糊的记忆、过于干净的生活痕迹。排查进展缓慢,且充满不确定性,但他们必须争分夺秒,赶在吴镜玄完成他的“网”之前,尽可能多地找到这些被遗忘的角落。
几天后,陈启再次从昏迷中苏醒。他的身体依旧虚弱,左眼的钝痛如影随形,但精神似乎稳定了一些。李静立刻将他们的发现和设想告诉了他。
“复制……锚点?”陈启靠在床头,右眼望着窗外,声音依旧沙哑。他下意识地“感受”了一下远方张明远家中那个属于自己的光点,它依然在那里,微弱,却顽强。“很难……那需要非常精确的……‘共鸣’。而且,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特的。”
他知道,自己留下的那个锚点,不仅仅是因为“执矩”之力,更融入了他对张明远这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遭遇的悲悯,以及对抗吴镜玄冰冷理念的决绝。这种情感层面的东西,难以复制。
然而,就在他感到一丝气馁时,左眼的感知边缘,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不是新的“空洞”,也不是吴镜玄的冰冷意识。
而是……从张明远家那个方向,那枚属于他的光点,其散发出的“涟漪”,似乎……触动了什么**?
一种极其微弱、但确实存在的“回应”,从城市另一个遥远的、尚未被他们标记的“空洞”节点方向,隐隐传来!那感觉就像一根无形的丝线被拨动,虽然轻微,却清晰地连接了两个本应孤立的“虚无”!
陈启猛地坐直了身体,这个动作牵动了他的伤势,引发一阵剧烈的咳嗽。
“怎么了?!”李静和王刚立刻紧张起来。
陈启抬起手,示意自己没事,他闭上右眼,全力催动左眼的感知,追踪着那丝微弱的“回应”。
“张明远家的锚点……它的‘涟漪’……好像……连接上了另一个‘空洞’!”陈启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不是我们标记过的……是新的!在……在城北方向!”
这个发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吴镜玄的“虚无之网”节点之间,并非完全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关联?而陈启留下的“存在锚点”所发出的信息扰动,竟然能够沿着这种关联,传递到其他的“空洞”节点?!
这意味着,他们或许不需要在每一个节点都建立锚点!只要在关键的、处于网络枢纽位置的节点上成功锚定,其产生的干扰“涟漪”,就有可能沿着网络传递,影响到更多的节点!
“快!定位那个新节点的具体位置!”王刚立刻下令。
李静根据陈启感知到的大致方位,结合行为模式筛选模型,迅速锁定了几个高度可疑的目标。便衣小组立刻出动。
一小时后,反馈确认——城北某老旧小区,一名独居的残疾老人,已失联超过四十八小时,家中情况与张明远家如出一辙!
又一个“空洞”被发现了!而且是通过陈启锚点的“涟漪”效应发现的!
希望,如同黑暗中迸溅的火星,虽然微弱,却真切地照亮了前路。
他们找到了一种可能对抗“虚无之网”的方法!一种基于“存在”本身、通过信息共振进行干扰的策略!
陈启苍白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丝血色。他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这双曾经只能“看见”死亡的手,如今,似乎终于触摸到了“守护”的一丝可能。
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吴镜玄绝不会坐视不管。他们刚刚找到了干扰网络的方法,而那个冰冷的“调试者”,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这丝不和谐的“涟漪”。
下一次,他带来的,将不会是无声的抹除,而是针对这“干扰变量”的、更加凌厉的“杀毒程序”。
镜像的交锋,在无形的信息层面,进入了更加凶险的攻防阶段。
锚点已落下,涟漪正扩散。
而风暴,即将因这微弱的反抗,变得更加狂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