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葬台的经幡在往生风中猎猎作响,八根镇魂桩已有四根亮起黑色光柱,光柱的顶端悬浮着阎摩骨笛的碎片,碎片正像海绵般吸收着天葬台的残魂 —— 那些刚脱离肉身的魂灵被光柱强行牵引,在半空中扭曲成痛苦的形状,最终化作黑色的能量流注入骨笛。
“他们在反向运转镇魂桩!” 天葬师后裔的骨笛突然发出悲鸣,笛身的经文亮起红光,与最近的一根黑色光柱碰撞,激起金色的火星,“正常的镇魂桩应该用头骨法器引导魂灵轮回,现在被万蛊窟用‘拘魂咒’篡改,桩顶的星陨铁盘成了吸收魂灵的漏斗,每吸收一百个魂灵,骨笛的‘镇魂部’就完整一分。” 他指着桩底的冰缝,里面渗出与观雪台冰锁相同的黑色粘液,“蚀铁虫在桩底挖了通道,粘液顺着通道流进地下,正在污染雪山坛城的地脉核心。”
陈九章的星陨罗盘在天葬台中央炸裂成全息投影,八根镇魂桩的能量数据以三维图像呈现:已激活的四根黑色光柱能量值突破临界线,未激活的四根金色光柱能量值仅剩 30%,两者的能量差形成巨大的漩涡,正将周围的雪山灵气卷入黑色光柱。“必须按‘生、老、病、死、怨、恨、爱、离’八苦顺序激活金色镇魂桩!” 他将星陨铁牌抛向最近的金色桩顶,铁牌与星陨铁盘碰撞,发出青铜钟般的轰鸣,“铁牌能暂时阻挡黑色光柱的能量掠夺,但需要天葬师的骨笛配合《西藏度亡经》的‘往生章’,才能唤醒桩内沉睡的护印使残魂。”
小儿子的蛇笛突然对着一根黑色光柱吹奏,童声裹着魂灵的呜咽:“那些影子在喊疼。” 他的蛇笛青光流转,笛声与魂灵的悲鸣产生共鸣,黑色光柱中的魂灵突然停止流动,在半空中组成与护印契相同的星陨图案,图案边缘,几个身披藏袍的虚影正奋力撕扯光柱,“妈妈的笔记说,天葬台的魂灵记得经文的声音,两种笛子一起吹,能让他们有力气反抗。”
耍蛇人首领的眼镜蛇窜向一根金色镇魂桩,蛇尾卷出嵌在桩身的头骨法器 —— 法器的眼眶里嵌着半块星陨铁,与陈九章的铁牌恰好互补。“是陈玄霄当年亲手安放的‘镇怨骨’!” 首领的蛇笛奏响与骨笛相同的旋律,两种笛声在天葬台交织,金色镇魂桩突然震动,桩顶的星陨铁盘转出与《吠陀》经文相同的纹路,“蛇笛的频率能翻译头骨法器的魂语,就像在阿旃陀用蛇语激活星陨机关一样,现在需要林月用龙血激活护印契,让星陨图案与镇魂桩的纹路重合。”
林月展开护印契拓片,龙血顺着拓片的星陨纹路游走,在天葬台的地面画出巨大的八瓣莲花图案,每片花瓣都对应一根镇魂桩。当最后一笔完成,金色的莲花突然升空,将未激活的四根金色镇魂桩笼罩其中,桩顶的头骨法器同时睁开眼睛,射出与护心灯相同的金色光束。
“还差‘离苦桩’!” 天葬师后裔的骨笛指向最边缘的黑色光柱,那里的魂灵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那根桩吸收了最多的登山者魂灵,他们的氧气瓶怨气让黑色光柱有了抗热性,普通的星陨铁无法靠近。”
话音未落,万蛊窟的头目带着二十个黑袍人从冰缝中钻出,头目的手中握着半块阎摩骨笛,笛身的 “镇魂部” 已显现出完整的轮廓,只差最后一根黑色光柱的能量就能补全。“护印人来得正好!” 头目将骨笛指向林月,黑色光柱突然转向,直扑她的护印契拓片,“用你的龙血魂灵作为最后的祭品,骨笛就能彻底觉醒,到时候整个雪山的魂灵都会成为我的傀儡!”
林月的燎原剑划出赤色光弧,光弧与黑色光柱碰撞,魂灵的悲鸣在红光中化作金色的光粒,光粒融入护印契拓片,莲花图案的第七瓣突然亮起。“《西藏度亡经》有云:‘魂归其所,怨自消散!’” 她将拓片抛向 “离苦桩”,拓片的金光与桩顶的黑色光柱融合,那些被吸收的登山者魂灵突然集体发出怒吼,光柱的黑色开始褪色,“你们以为能掌控魂灵的去向,却忘了每个魂灵都有挣脱束缚的意志!”
毗舍耶苦行僧撒出的恒河圣沙在半空组成巨大的梵文 “卍” 字,圣沙与金色莲花图案共振,未激活的最后一根金色镇魂桩突然爆发,桩顶的头骨法器喷出火焰,将周围的黑色粘液烧成灰烬。瑜伽行者的月轮印按在桩身,桩底的冰缝喷出温泉,温泉顺着地脉流淌,所过之处,蚀铁虫的通道纷纷崩塌。
小儿子的蛇笛与天葬师的骨笛突然合奏起《西藏度亡经》的 “轮回章”,八根镇魂桩同时发出震耳的轰鸣,黑色光柱在笛声中寸寸断裂,阎摩骨笛的碎片失去能量支撑,从半空坠落。头目试图捡起碎片,却被金色莲花图案的光墙挡住,光墙内突然升起无数魂灵组成的 “雪山魂链”,将他牢牢捆住 —— 正是陈玄霄与莲花生大师共筑的护印阵,此刻在护印契的激活下,终于重现天日。
当最后一根黑色光柱消散,八根镇魂桩同时亮起金色光芒,桩顶的头骨法器喷出魂灵组成的彩虹桥,桥的尽头连接着轮回通道。天葬师后裔的骨笛奏响送魂曲,魂灵们对着众人合十行礼,顺着彩虹桥缓缓走去,消失在雪山的云层中。
陈九章的星陨罗盘显示,雪山坛城的地脉能量正在回升,黑色粘液污染的区域开始出现绿色的雪魂草。“但万蛊窟的头目还握着半块骨笛。” 他指着被魂链捆住的头目,“从他的魂语中探测到,科摩林角的‘因陀罗雷杵’已经开始吸收海底火山能量,他们的最终计划是用骨笛引导雷杵的力量,彻底炸毁印度洋护印阵。”
林月握紧手中的护印契拓片,拓片上的雪山坛城图已完全金色,与瓦拉纳西、阿旃陀的护印阵产生强烈共鸣。她望着头目手中的半块骨笛,燎原剑的红光与镇魂桩的金光交织,下一站,科摩林角的海上战场。
小儿子的蛇笛与天葬师的骨笛奏响远航的旋律,天葬台的经幡在他们身后化作金色的翅膀,为前往印度洋的旅程,扇动着带着《西藏度亡经》祝福的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