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逸和殷佳璐静静地看着几位正直官员,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坚定。茶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每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终于,一位官员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开口道:“罢了,老夫信你们这一次。科举乃国家根基,若真被那些人肆意破坏,实非大楚之福。老夫愿在朝堂上为你们说话。”
辰逸心中一喜,赶忙躬身行礼:“多谢大人明鉴,大人此举,实乃大楚学子之幸,国家之幸。”
另一位官员也跟着点头:“不错,看你们二人言辞恳切,证据虽未完全确凿,但也能看出些端倪。我们愿意相信你们,一同为科举公正出一份力。”
殷佳璐感激地说道:“各位大人的信任,我们铭记于心。待科举舞弊之事查明,定还大楚官场一片清明。”
几位官员纷纷表示,会在朝堂上声援辰逸和殷佳璐,揭露李公公和世家的阴谋。有了这些正直官员的支持,辰逸和殷佳璐心中的压力顿时减轻了几分。
从茶室出来后,辰逸和殷佳璐立刻前往徐大人府邸。他们要将这一好消息告知徐大人,同时商讨下一步计划。徐大人听闻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来你们二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有了这些官员支持,事情便有了转机。”
辰逸说道:“徐大人,当下我们虽有了助力,但时间紧迫,科举日益临近,李公公和世家想必也不会坐以待毙。我们需尽快将他们的阴谋告知皇上,让皇上主持公道。”
徐大人点头,神色凝重:“你说得没错。既然局势有所转机,老夫决定抓住这个时机,向皇上奏明李公公和世家勾结、意图科举舞弊的阴谋。”
回到书房,徐大人立刻着手准备奏章。他坐在书桌前,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严肃的面容。徐大人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沉思片刻后,开始奋笔疾书。
他深知这份奏章的重要性,每一个字都需斟酌再三。他将辰逸和殷佳璐提供的证据,以及他们调查到的线索,一一整理清晰,详细阐述了李公公和世家如何相互勾结,妄图通过操纵科举,为自家子弟谋取功名,打压寒门士子。
徐大人一边写,一边在心中思索着奏章呈上去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皇上会作何反应?李公公和世家得知后又会有什么举动?这一切都充满了变数。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维护科举的公正,绝不能让那些人得逞。
此时,辰逸和殷佳璐在府中也没有闲着。他们继续收集证据,试图找到更多能证明李公公和世家罪行的关键线索。殷佳璐仔细翻阅着手中的信件,希望能从中发现新的突破点。辰逸则在一旁思考着整个事件的脉络,试图找出对方可能的破绽。
“你看这封信,虽然没有明确提及科举舞弊之事,但从这些隐晦的话语中,似乎能感觉到他们在谋划着什么大事。”殷佳璐将一封信递给辰逸。
辰逸接过信,仔细研读起来。信中的措辞确实隐晦,但结合之前的线索,他隐隐感觉到这封信或许与科举舞弊的核心阴谋有关。“这封信很重要,说不定能成为我们揭露他们罪行的关键证据。”辰逸说道。
而在皇宫中,李公公正与几位世家官员秘密商议对策。他们得知辰逸和殷佳璐与正直官员会面,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李公公,那辰逸和殷佳璐四处活动,拉拢官员,恐怕对我们不利啊。”一位世家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公公冷哼一声:“怕什么,他们能找到的证据有限,只要我们咬死不认,再加上朝堂上我们的人众多,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话虽如此,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万一他们真的找到了什么关键证据,呈给皇上,那我们可就麻烦了。”另一位官员说道。
李公公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说道:“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向我汇报。另外,准备一些应对之策,以防万一。”
与此同时,在徐大人的书房里,奏章已经初步完成。徐大人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看着桌上写得密密麻麻的奏章,他深知,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为了大楚的未来,为了无数寒门士子的希望,他必须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徐大人将奏章小心翼翼地收好,准备明日早朝时呈给皇上。此时,窗外夜色深沉,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着一场风暴的来临。辰逸和殷佳璐能否成功揭露阴谋?皇帝看到奏章后又会作何反应?李公公和世家得知徐大人奏明后又会采取什么行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而故事,正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急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