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站内部的时间仿佛凝固在了灾难发生的前一刻。
空气循环系统早已停止,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一种仪器冷却后的金属气味,但并不污浊,也没有腐壤区那标志性的甜腻孢子味。
应急灯发出幽绿色的光芒,勉强照亮了覆盖着薄尘的走廊。
地面和墙壁干净整洁,没有战斗或破坏的痕迹,只有岁月留下的寂静。
“电力中断,但备用电池似乎维持了最低限度的系统,比如那盏信标。”林风检查着墙上的一个断电面板,低声道。
他们沿着主走廊小心翼翼地向内探索。
两侧是各种功能的实验室和办公室,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里面摆放整齐的仪器和设备,许多电脑屏幕还保持着待机状态的黑屏,仿佛研究人员只是暂时离开。
“这里……好像是被主动废弃的?”李瑶看着一间办公室里桌上还放着的半杯咖啡(早已干涸凝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不像遭遇袭击,更像是……紧急撤离。”渡鸦判断道,“所有个人物品都在,但关键数据存储设备可能被带走了。”
他们来到了走廊尽头的一扇更加厚重的安全门前,门上标识着“中央档案室 & 主控室”。
门是电子锁,同样因为断电而失效。
伊万上前,尝试用蛮力,但门纹丝不动。
“让我试试。”林风走上前,从背包里拿出几样简陋的工具,开始尝试撬开控制面板,进行手动短路。
他的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但操作依旧精准。
几分钟后,随着一阵火花和焦糊味,安全门发出“咔哒”一声轻响,缓缓向内滑开。
主控室比想象中更加宽敞,正面是一整面墙的监控屏幕(此刻漆黑一片),下方是布满灰尘的控制台。
房间中央是几个服务器机柜,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靠在墙边的一排老式磁带存储柜和几个厚重的、带有物理锁的数据保险箱。
“这些老古董……”林风眼睛一亮,“可能没被加密,或者加密等级不高!”
他立刻扑向那些磁带柜和服务器,开始尝试寻找可读取的设备。
幸运的是,主控台旁边就有一台看起来还能工作的、专门用于读取老旧存储介质的独立终端,它由房间角落一个不断发出轻微嗡鸣的大型不间断电源(UpS)供电——这正是信标能够持续运行的能量来源。
林风迅速连接设备,开始尝试读取磁带和数据硬盘。
大部分存储介质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损坏,但仍有部分得以成功读取。
大量的数据、日志、研究报告开始呈现在那台老旧的终端屏幕上。
陈星、渡鸦和李瑶则开始搜查整个主控室,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
伊万守在门口,警惕着外面的动静。
在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被伊万轻易拽开),渡鸦发现了一本皮革封面的日志,属于观测站的最后一任站长,艾琳娜·伏尔科夫博士。
她快速翻阅着,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有发现。”她将日志递给陈星。
陈星接过日志,借着终端屏幕的光芒,和李瑶一起阅读起来。
日志记录了观测站在“腐壤症候群”爆发前后的最后时光。
“……新蔚蓝标准历 12年3月。
异常生物信号持续增强,代号‘厄里斯’的微生物群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侵略性和变异能力。
我们的研究显示,其根源并非自然进化,更像是……被某种外部力量‘激活’或‘引导’……”
“……4月。
与pdc生物武器研究部的联络官,沃克·埃利奥特博士,多次施压,要求我们共享所有关于‘厄里斯’菌株变异的数据,尤其是其信息素传导和群体意识模拟部分。
我拒绝了,这太危险了。
他的眼神让我不安……”
“……5月。
情况失控。
‘厄里斯’的孢子通过大气环流扩散,感染了站外的生态实验区。
我们失去了对外联络。
沃克切断了我们的支援,他想把我们和这里的发现一起埋葬……”
**“……最后的记录。
我们决定启动紧急协议,封存所有核心研究数据,尤其是关于‘厄里斯’原始菌株样本和‘摇篮’项目的记录。
样本已被转移至地下深层冷库,密码只有我知道。
数据备份在……在……”
日志在这里戛然而止,最后几页有被匆忙撕毁的痕迹。
“沃克……果然和他有关!”陈星握紧了拳头,怒火在胸中燃烧。
沃克不仅知道“厄里斯之根”的早期情况,甚至可能为了独占研究成果,故意抛弃了这个前哨站,导致了研究员的死亡和灾难的进一步扩散!
“ ‘摇篮’项目?”李瑶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那是什么?”
就在这时,林风那边传来了惊呼:“星哥!快来看!我找到了!关于‘厄里斯’起源的初步报告!”
众人立刻围到终端前。
屏幕上显示着一份标注为“最高机密”的研究报告摘要,标题是——《关于地外微生物群落“厄里斯”及疑似伴生“规则扰动”现象的初步分析》。
报告内容令人震惊!
根据观测站的研究,“厄里斯之根”并非新蔚蓝星的原生生物,而是一种随着某块“陨石”(报告谨慎地暗示那可能并非普通陨石)坠落到星球表面的地外微生物!它本身处于一种惰性的“孢子”状态,直到受到了某种强烈的、特定的能量辐射刺激后,才被“激活”,开始爆发式地增殖和变异!
而那种激活它的能量特征……与pdc在“焦土黎明”行动中大量使用的、基于瓦塔兰雅和星澜技术改良的能量武器,有着高度相似性!
报告最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未被证实的假设:“‘厄里斯’可能并非独立的生命形态,而是某种更宏大存在(疑似与‘陨石’核心有关)的‘信使’或‘探针’,其目的在于改造环境,测试生态系统的韧性,或者……搜寻特定的‘规则碎片’。”
“规则碎片……”陈星喃喃自语,这与观察者提到的“起源碎片”不谋而合! “厄里斯之根”的疯狂扩散,不仅仅是一场瘟疫,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目的!
“还有这个!”林风又调出了一份文件,“这是关于‘摇篮’项目的只言片语……好像是一个试图利用‘厄里斯’菌株的原始、相对温和的变种,来修复被辐射破坏的生态系统的计划!他们称之为‘逆向工程’或‘生态引导’!”
利用“厄里斯”来修复生态?这想法何其疯狂,但又隐隐契合了观察者所说的“理解而非力量”的思路!
“地下冷库!样本和数据可能还在那里!”李瑶指着日志中提到的地下冷库。
他们立刻在主控室寻找通往地下的入口。
很快,在服务器机柜后面,发现了一扇隐蔽的、需要密码的液压密封门。
门上的电子锁同样失效,但旁边有一个机械密码盘。
“密码……日志里没写全。”渡鸦看着被撕毁的页面,皱起眉头。
陈星凝视着那扇门,脑海中回想着日志的内容,回想着艾琳娜博士最后的决绝。
她封存这一切,是为了不让沃克那样的野心家得到,也是为了给未来留下一线希望。
他伸出手,尝试着在密码盘上输入了日志中提到的、沃克施压的日期,以及“摇篮”项目的缩写。
“嘀——”
绿灯亮起!液压门发出沉重的气流声,缓缓向内开启!艾琳娜博士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最后的线索。
门后是一条向下的阶梯,寒气扑面而来。
阶梯尽头,是一个不大的圆形空间,墙壁上是密密麻麻的样本储存格,大部分已经空了。
但在房间中央,有一个独立的、闪烁着运行指示灯的低温储存柜依然在工作,由独立的电源供电。
储存柜的透明窗口后面,可以看到几支密封的试管,里面是某种暗蓝色的、略显粘稠的液体。
旁边的标签上写着:“厄里斯 - 原始菌株 - 摇篮项目 - 唯一活性样本”。
而在储存柜旁边的一个金属桌上,放着一个厚重的、带有物理锁的数据箱。
箱子没有上锁。
陈星走上前,深吸一口气,打开了箱子。
里面没有复杂的设备,只有几块数据硬盘,以及一叠厚厚的、手写的笔记。
笔记的扉页上,是艾琳娜·伏尔科夫博士清秀而坚定的字迹:
“致未来的发现者:
如果你能看到这些,说明灾难已然降临。
‘厄里斯’并非天灾,而是人祸与未知交织的产物。
我们犯下了傲慢的错误,试图驾驭无法理解的力量。
但在这毁灭之中,我们亦发现了一丝微光——‘摇篮’。
利用其本源,而非其暴虐,或可引导生命走向新的平衡。
力量带来毁灭,而理解,或许能孕育新生。
慎用此中知识,愿它成为救赎之种,而非另一场灾难的开端。”
陈星拿起那叠沉甸甸的笔记,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希望与责任。
他们找到了。
不是毁灭的武器,不是控制怪物的方法,而是一个可能修复这片土地、甚至对抗“厄里斯之根”疯狂变异的关键——原始的、相对温和的菌株,以及引导它的理论——“摇篮”项目。
这或许就是观察者所说的“理解”。
这或许就是他们作为“变量”,在这盘注定毁灭的棋局中,所能投下的第一颗,也是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他们将这尘封的真相小心翼翼地收起,如同捧着一簇在寒风中摇曳,却可能点燃整个荒原的微弱火种。
离开观测站时,夕阳(如果那昏黄的光晕也能称之为夕阳)正将最后的余晖洒在那片小小的绿洲上。
灰烬小队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他们背负的不再仅仅是生存的压力,更是一份可能改变整个文明命运的希望与重担。
前路依旧漫长而黑暗,但这一次,他们手中多了一盏名为“理解”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