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连绵了几日,终于在周末的清晨停歇。阳光穿透稀薄的云层,带着洗涤后的清透,洒满湿漉漉的阳台。傅雨霏醒来时,鼻尖萦绕的不再是雨水的潮气,而是厨房传来的、一如既往的、带着安抚力量的淡淡药香。
她坐在床上,没有立刻起身,昨夜与叶尘那场简短却意味无穷的对话,如同电影镜头般在脑海中反复回放。他否认时的平静眼神,他阐述“医者直觉”时的淡然语气,还有那套关于“感知气息”的、听起来玄奥却莫名让她无法全然驳斥的理论。
理智上,她知道他的说辞存在太多漏洞,经不起严格的逻辑推敲。一个医生的“直觉”,怎么可能精准地定位到与她商业利益密切相关的特定人物?又怎么可能次次都在她陷入绝境时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
这不合逻辑。
然而,一种更深层的、超越了逻辑的感知,正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她不再试图去拆解他的话语,不再执着于寻找确凿的证据。因为她忽然意识到,证据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是王总签约时那句意有所指的“福气”,是工地恢复宁静后工头打来电话时语气中的如释重负,是李总退出竞标后那片无人能及的真空地带,更是……叶尘日复一日,无论她归来多晚,无论她态度如何,都默默为她亮着的那盏灯,和那盅温热的汤。
这些,难道不比他口头上的承认或否认,更有力量吗?
傅雨霏掀开被子,赤脚走到窗边。阳光暖暖地照在她身上,她看着楼下庭院里,叶尘正蹲在那一小片他亲手开辟的药圃旁,仔细地检查着雨后草药的长势。他的背影挺拔而专注,动作轻柔,仿佛在对待初生的婴孩。
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安心、感激与某种难以名状的柔软情绪,如同温润的泉水,缓缓浸润了她曾经被商业铁律和重重防备包裹的心脏。
她不再需要他亲口承认了。
因为她的内心,已经替他做出了回答。
是的,他在帮她。用一种她无法完全理解,却切切实实感受到的方式,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为她扫清障碍,化解危机。他否认,或许并非存心欺骗,而是源于他那个世界的规则——在他的认知里,治病救人是本分,感知“气机”是能力,这一切本就与商业博弈无关,自然也就不存在“帮忙”一说。
这种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的守护,比任何刻意的讨好或炫耀,都更让人心动,也更让人……心疼。
他究竟默默做了多少?又独自承担了什么?那些看似轻松的“举手之劳”,背后是否也耗费了他不为人知的心力?
想到这里,傅雨霏感到胸口微微发胀。她转身走进浴室,看着镜中的自己,眼神不再是最初的探究与审视,也不再是得知“巧合”后的震惊与疑虑,而是沉淀下了一种复杂却清晰的认知——她可以信任他。
这种信任,并非建立在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恰恰相反,它源于对那份“未知”力量的敬畏,以及对藏于其下的那份纯粹善意的感知。
早餐时,气氛与往常似乎并无不同,但又有什么东西,在无声无息中改变了。
傅雨霏主动提起了润肺汤:“昨晚的汤,效果很好,喉咙舒服多了。”
叶尘抬眼看她,似乎有些意外她会主动提及这个,随即温和地点点头:“嗯,秋燥伤肺,注意些为好。”
很平常的对话,但傅雨霏的语气里,少了那份若有若无的审视和距离感,多了几分真切的温和。
她去公司前,在玄关处换鞋,目光扫过鞋柜上方那个放着丝巾的盒子,动作微微一顿。然后,她伸出手,将盒子拿了下来,打开,取出了那条灰蓝色绘着白花的丝巾。
叶尘正站在不远处,看着她动作。
傅雨霏没有看他,只是对着玄关的镜子,将丝巾绕过脖颈,熟练地打了一个优雅的结。淡雅的色彩与她身上米白色的职业套装完美融合,恰到好处地中和了套装的锐利,平添了一抹温婉与书卷气。
她整理好丝巾,这才转过身,看向叶尘,唇角微微上扬,形成一个清浅却真实的弧度。
“颜色很衬肤色,”她说道,语气自然,仿佛之前那个挑剔“不配包”的人不是她,“谢谢你的礼物。”
叶尘看着她颈间的丝巾,又对上她不再带有试探、而是带着某种了然与柔和的目光,他清澈的眼底似乎也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微光。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眼神温和。
一切尽在不言中。
傅雨霏转身,推开大门,步入阳光之中。秋日清冽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清爽。
她依然不知道叶尘是如何做到的,或许她永远也无法完全理解他那个玄妙的世界。但这已经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她确信,在她征战商海、看似坚不可摧的背后,有一个沉默而强大的存在,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
这份确信,如同阳光穿透了连日阴雨,在她心中洒下一片明亮的、名为“信任”的光斑。它悄然改变着她与叶尘相处的基调,也让那段始于荒诞的契约婚姻,向着一个连她自己都始料未及的方向,深深地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