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张氏哭着跑过来,张开双臂就要拥抱棒梗。
不料棒梗一把将她推开。
脸上带着几分嫌弃。
说实话,棒梗在北方插队这些年,确实改掉了一些坏毛病。
人变得沉稳了不少,至少在品行方面有所提升。
以前他爱装模作样、爱占小便宜,还有点小偷小摸的毛病。
现在虽然骨子里还是那样,但至少懂得收敛,就算想占便宜,也不会像从前那样明目张胆。
所以啊,老贾家的家风,说到底是被贾张氏给带歪的。
这一点,毫无疑问。
贾文深吸一口气,皱起眉头:如果照这个道理推下去,这些年一直跟着贾张氏生活的小当和槐花,恐怕也被她教成那副样子了吧?
嘶……
想想一个秦淮茹,一个贾张氏,大概就能猜到槐花和小当会是什么性格了。
“哥哥!”
已经快十九岁的果果从屋里跑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只哈巴狗。
那是从系统里召唤出来的【小四】,这些年一直跟在果果身边,保护她,形影不离。
“呵呵……”
贾文摸了摸果果的头,说:“进屋吧。”
其实没什么惊喜或惊吓。
因为贾文每周都会回家一次,对家里和四合院的事并不陌生。
这些年来,李琴当上了轧钢厂的革委会大主任,官做得大,四合院里谁也不敢在她面前造次。
三个大爷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不过轧钢厂的业务却下滑得厉害。
不是李琴能力不行,而是轧钢厂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轧钢厂主要做什么呢?
是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
比如当年建长江大桥时,全桥的铆钉都是轧钢厂负责生产的。
钢厂先炼出钢材,把粗钢坯送到轧钢厂,工人再根据铆钉的不同尺寸加工成型,最后送到工地安装。
也就是说,钢材不是直接使用,还要经过二次加工。
但随着炼钢工艺不断进步,一次性成型钢开始普及。
比如现在生产铆钉,就不用这么麻烦了,钢厂直接产出标准件。
钢厂出产的三角钢、槽钢都符合国标,很多二次切割、加工的工序大大减少。
再加上机床的广泛使用,又抢走了一部分轧钢厂的工人岗位。
因此,轧钢厂这些年一直亏损严重。
果果则很幸运,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没被安排去插队,还得到不少照顾——在钱先生的推荐下,她顺利进入四九城最顶尖的大学就读。
如今已经是大三,再过两年就要毕业了。
“老妈是不是又在开会?”贾文坐下来问道,“是不是还在讨论怎么提高产量?”
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大前门。
“嗤”的一声,火柴划亮。
点燃香烟。
他得意地深吸一口。
旁边的果果却生气地一把夺过他的烟:“你倒挺行,都学会抽烟了?”
贾文有点尴尬。
在东北那几年确实无聊,没事时跟着别人学会了抽烟。
不过他并不在意。
身为金丹修士,抽烟又能有什么影响?
“不是研究产量的事了,”果果把烟扔进垃圾桶,才慢慢说道,“听说厂子要倒闭了,正在跟员工谈安置问题。”
“该提前退休的提前退休,该转岗的转岗。”
贾文摸了摸额头,问道:“那老妈是什么态度?”
“不清楚,”果果摇摇头,“不过她忙了这么多年,也该歇歇了。以后我工作了,我来养你们!”
贾文被逗得大笑:“你养我?好好好……有志气!”
虽是玩笑话,但果果说得没错——老妈辛苦这么多年,确实该休息了。
现在市场开放,龙国发展越来越好,不再有曾经的风浪,老妈往后可以安享晚年。
至于四合院里的其他人,也各有去处。
何雨柱因殴打许大茂被判刑五年,出狱后工作也丢了,一度过得十分艰难,连饭都吃不上。
好在他还有父亲时不时寄钱接济,妹妹雨水嫁给一位片警,也有些收入。
靠父亲和妹妹的帮助,何雨柱勉强过了几年。
上半年市场放开后,外头饭店餐馆纷纷开张,何雨柱的机会也来了。阎解成夫妇开了家饭馆,请他去当大厨,工资比秦淮茹高出好几倍。
这时,秦淮茹又打起了何雨柱的主意,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他。两人感情逐渐升温,慢慢走到了一起,领了结婚证,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何雨柱自己开了一家饭店。
店面不大,但凭借何雨柱的好手艺,客人络绎不绝,每个月都能赚上一千多块钱!
如今,秦淮茹一家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特别是这半年以来。
何雨柱赚了【大钱】,老贾家不仅生活条件好了,连腰板也挺直了。
吃过午饭,大院里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
“厂子倒闭了!”一见面,李琴就笑着对儿子说:“以后不用上班了!”
她倒是挺想得开。
“好吧。”贾文问道:“上面没给您安排新工作吗?”
李琴摇摇头:“唉……哪有什么新工作,我本来就不受待见,他们让我去我还不想去呢!”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
毕竟现在的领导,都是之前那段时间被打压过的。
如今他们重新掌权,自然对过去几年在位的人没什么好感。
李琴当了十一年轧钢厂革委会主任,上面没追究她的责任,她已经很知足了。
还想继续当领导?
根本不可能。
“壹大爷和贰大爷他们呢?”贾文问道。
李琴回答:“都退休了!”
“他们也到了提前退休的年龄,连许大茂也退了!”
其实,这些人如果不退休,也可以去别的工厂继续工作,但退休后不用干活还能领工资。
谁不愿意退休呢?
所以连许大茂也退了。
“秦淮茹也退了?”贾文皱了皱眉。
李琴说:“她退什么退?她就是个临时工,又不是正式编制,厂子倒了,她自然也就没工作了。”
也对。
贾文这才想起来,秦淮茹不是正式工。她以前是正式工,但后来因为判刑被开除了。
之后一直在轧钢厂扫厕所,属于编外人员。
“儿子,你刚回来,”李琴说道,“咱们不提这些烦心事了。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做。”
贾文撇撇嘴:“妈,我都二十三了,不是小孩子了,吃什么都行。您做的,我都爱吃!”
“哈哈哈!”李琴开心地笑起来:“好好好。对了,你回来以后有什么打算?你妹妹都上大学了,要不你也去考大学试试?说不定也能考上你妹妹那所学校!”
贾文揉了揉眉心,说道:“妈……我看还是不用了!”
“我都这么大了,现在再去上课也不太合适。”
“而且我插队这几年也没荒废,大学里的课程我基本都自己学完了。”
这话他倒没说谎。
贾文确实做到了。
果果忽然提议:“那你可以参加我们学校的考试呀!哥,你以前为国家做过贡献,明天我去跟教授说说你的情况,像你这样的不用参加常规考试也能入学,咱们学校这种情况挺多的!”
此时高考刚恢复不久,制度还不完善。
现在既有高考也有推荐入学的途径。
以贾文的资历和人脉,应该问题不大。
“这法子可以。”贾文点头,“那你帮我问问看。”
“好!”
李琴转身进厨房做饭去了。
时值岁末,天气极冷。
一呼一吸间呵出阵阵白气。
院子里渐渐聚起人声,议论纷纷。
说的多是厂里的事。
没过多久,有人来敲门。
贾文开门一看,是两位浓眉大眼的青年。
“贾文……”
“我是仓库。”
“我是银行。”
“你不记得我们了?”
贾文一愣:几年没见,仓库和银行变化不小。
“来来来,快进来坐!”贾文忙请两人进屋,后边还跟着周大妈和唐大妈。
“哟,文文又长高啦!”
“这小伙子真精神!”周大妈笑呵呵地看着贾文,顺便夸起自己儿子周银行:“银行在西北插队时找了个姑娘,现在都有俩孩子了。文文,你找对象了没?”
好家伙。
贾文笑呵呵地看向周银行。
周银行咧嘴一笑:“年纪到了就看对眼了呗,本来打算在农村待一辈子的,结果政策变了又回城,这不就把媳妇也带回来了。”
贾文问:“你媳妇也是知青?”
“嗯嗯。”周银行点头。
唐大妈也一脸羡慕,对唐仓库说:“你也跟银行学学啊!”
唐仓库笑嘻嘻地说:“急啥,我在那儿插队时也有姑娘想留我。妈您放心,等以后我赚了钱,给您找个漂亮儿媳妇!”
“你看,文文不是也没结婚嘛?”
“对!”贾文立刻接话,“还没结婚呢!”
“哈哈哈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
仓库和银行早些时候就收到消息,上个月就回来了。
“咱们院里还有谁没回来吗?”贾文问。
仓库回答:“都回来了,小当她们也是上个月回来的,解旷和光天也都到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
院子里的老老少少都聚到了贾文家门口。
“文文回来啦……”
“快出来给我们看看!”
“好多年没见你了!”
贾文走出门。
“哟……”院里的阿姨们纷纷称赞:“这小伙子长得可真俊!”
“李琴的儿子真标致!”
“这附近都找不出第二个这么好看的!有对象了没?没有的话,我给你介绍一个!”
大家围着贾文七嘴八舌。
站在一旁的秦淮茹脸色却沉了下来。
没办法,自己儿子和贾文一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更别提她儿子现在腿还瘸了,真是让人难以相信。
“贾文啊!”壹大妈看着他,眼里满是赞赏,“我娘家有个小侄女,长得水灵,也是刚插队回来,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要不要我给你牵个线?”
“我也认识一个,”贰大妈接过话,“隔壁院的李雅琪,那姑娘真不错,个子高皮肤白,眼睛水汪汪的。文文,她前几年就托我问过你,上个月回城还打听你呢!有意思的话,我帮你联系联系?”
“哦,”有人插嘴,“我知道那姑娘,确实挺好的,聪明又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