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坐在办公室里,台灯的光落在桌角。他没开主灯,也没碰电脑。手机放在抽屉里,屏幕朝下。他手里捏着一支笔,面前摊开的是昨天拍下的那本登记簿照片。
走廊外安静,只有远处保洁车经过的声音。他看了眼手表,刚过七点。老陈约他九点在社区服务中心东门碰面,说是安排了人。
他把照片一张张翻过去,停在2020年6月15日那页。上面写着“恒正科技 张某 签署技术协议 V3”,签字栏有个模糊的字迹。他放大图片,盯着那个签名看了很久。笔画歪斜,不像常人习惯的写法,倒像是临时模仿的。
他合上平板,从抽屉里取出父亲的旧笔记本。翻到中间一页,有一行小字:“签署人不在场,盖章亦无效。”下面还有一句,“若代签未授权,则整份文件可撤销。”
他把这两句话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又写下三个名字:张某、李某、王某。前两个是法务和行政,最后一个曾出现在登记簿里,是园区当时的行政岗员工。
八点二十,他起身穿上外套,把本子塞进内袋。出门时顺手带上了门,没有走电梯,从消防通道下去。外面天色灰白,风有点凉。
老陈已经在东门口等他,穿了件旧夹克,手里拎着一个布袋子。两人对视一眼,没说话。老陈往前走,林远跟在后面半步距离。
“人今天值班。”老陈低声说,“在社区做卫生巡查,九点半换岗。你装成来看厂房的中介,我在旁边等信号。”
林远点头。
他们绕到服务中心后侧的小路,靠近一处临时岗亭。老陈指了指里面坐着的人,“穿蓝马甲的那个,姓王,以前在物流园干了八年。”
林远走近岗亭,假装看墙上的租赁广告。几分钟后,那人走出来,拿着扫帚开始清理门口落叶。
“师傅,”林远开口,“这附近还有空厂房吗?我想租个小场地。”
对方抬头看了他一眼,“这边早拆了,新规划还没定。”
“我听说物流园那边有过技术公司入驻?”
“哦,恒正那家?”对方扫地的动作慢了下来,“就待了不到一年。”
“他们签协议的时候,是不是在园区会议室办的手续?”
“是啊,当时我还去帮忙布置桌子。”
林远不动声色,“那天是谁来签的?我记得叫张某?”
对方停下扫帚,笑了笑,“张某?他根本没来。那天是法务李某过来代签的,还特意让我把管理章拿出来盖了一下。”
林远心跳快了一拍。
“您知道他是代签的?”
“当然知道,我还在登记簿上写了‘陪同’呢。不过他们说流程紧急,先办了再说。”
“那张某后来补签了吗?”
“没听说。反正那之后他就离职了,听说去了外地。”
林远问:“您还记得具体日期吗?”
“六月中旬吧。天气挺热,我还喝了瓶冰水。”
他说完继续扫地,动作自然,像是随口聊天。
林远道了谢,退到路边。老陈走过来,两人一前一后离开。
回到律所地下室,林远直奔档案室。这里存放着一批未录入系统的纸质备案记录。他在角落找到一本手写的企业进出登记簿,翻开查找。
2020年6月15日当天,张某没有入园记录。而李某的名字出现在下午两点的访客名单上,签字清晰。
他又调出之前拍的照片,对比两份签名。张某在其他文件上的字迹有力,收笔干脆;而登记簿上的签名软弱无力,连笔生硬。明显不是同一人所写。
他拿出笔记本,重新整理时间线:
- 5月18日:V3协议显示签署
- 5月20日:控股公司提交V1版本至工商备案
- 6月15日:李某代签协议,园区登记簿留痕
- 签署人张某既未到场,也无后续确认记录
逻辑闭环了。
如果V3是5月18日签的,为什么直到5月20日才提交更早版本的V1?只能说明,所谓的“签署”发生在提交之后。所谓协议,是事后补造。
他翻回父亲的笔记,在那句“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签署,若明知而用之,即构成恶意串通”下面划了一道横线。
接着写下结论:
“合同签署环节造假。实际签署人为李某,冒用张某名义。时间倒置,程序颠倒。目的为掩盖技术归属变更事实。此行为已超出程序瑕疵,涉嫌伪造证据。”
他合上本子,抬头看向墙上的白板。上面贴满了碎片信息,现在终于连成了线。
下一步必须找到张某。
但他刚拿起笔想记下行动方向,手机震动了一下。抽屉里的备用机亮起,是一条短信:702。
这是他昨晚编辑好但没发出去的代码。7代表安全屋,0代表中断联络,2代表更换接头方式。
有人提前用了这个暗号。
他立刻起身,把拍下的照片和分析笔记打印出来。纸张刚出打印机,他就将原件装进防水袋,塞进书柜最里面的夹层。那里原本放着一本旧法规汇编,书脊已经松动。
然后他打开备用手机,删除短信记录,关机,取出SIm卡碾碎。
做完这些,他坐回桌前,盯着桌面。
十分钟后,他重新打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查王某退休金发放账户。若近期有异常补偿入账,说明已被接触或施压。”
刚写完,门外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隔壁办公室门前。
他没动。
门把手转动了一下,接着是钥匙插入的声音。
那是周正言办公室的锁。
几秒后,脚步声又离开了。
林远站起身,走到门边,轻轻拉开一条缝。走廊空着,灯光稳定。他看到周正言的门虚掩着,门缝里露出半张纸角,像是刚塞进去的。
他等了两分钟,才走出去,快速靠近那扇门。
纸条是打印的A4纸裁成的小块,上面只有一行字:
“张某现住西城人民医院康复科三楼,床号312。家属联系人:李某。”
没有落款。
他把纸条折好放进内袋,转身回办公室。关门时,看了一眼墙上的钟:九点四十七分。
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拿出一张空白纸,画出目前掌握的关系图。
赵志明公司 → 技术转让 → 恒正科技(控股方)
↑
原始协议签署:李某代签,张某缺席
↑
关键人物:张某(失踪)、李某(幕后)、王某(知情人)
纸条出现得太快,太准。
如果是敌方设的局,目的是引他露面;如果是己方传递的情报,为何不用约定暗语?
他想起老陈说过的话:“不能再用电话了。”
现在却有人用最原始的方式递消息。
他把纸条拿出来,对着灯光看。普通打印纸,无特殊标记。放入鼻尖轻嗅,有一点油墨味,没有其他气味。
他把它贴在桌面,用镇纸压住一角。
然后打开电脑,新建文档,输入标题:“证据链补充计划”。
第一项:核实张某真实状况。
第二项:确认李某是否为其家属联系人。
第三项:排查王某近期资金往来。
他一条条写下去,手指稳定。
写到第五条时,台灯闪了一下。
他抬头。
灯又亮了。
他继续打字。
文档保存完毕,他退出系统,关机。拔掉电源线,把笔记本收到柜子里。
站起身时,他摸了摸外套内袋里的防水袋。
窗外天色变暗,楼下的街道开始亮灯。
他拿起包,准备离开。
手刚碰到门把手,听见楼下传来汽车熄火的声音。
紧接着,是脚步踩在水泥地上的声音,很轻,但不止一人。
他站在原地,没有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