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三月。
风声鹤唳之际,又有传闻称原四川总兵侯良柱正竭力谋求复起,其友人御史刘宗祥亦在京师替他推波助澜。
府衙内室,杨凡焦躁地来回踱步。
“新任巡抚定了谁?”
“右佥都御史甘学阔。”
“此人何背景?”
手中的密报也是刚刚收到,石望也尚未看完,他见杨凡急切,便将其铺展于桌案,杨凡干脆也过来俯身细看。
甘学阔,出身四川邻水甘氏,其家族耕读传家,至明末已成川东望族。
崇祯朝甘氏一门显赫,涌现如甘良臣总兵、甘家斌大理寺正卿等多位高官,有“一门三进士,四世五大夫”之誉。
甘学阔本人则于崇祯初年中进士,初任地方知县,因政绩斐然擢入都察院,授监察御史。
崇祯三年甘学阔以监察御史身份巡按云南,主理地方监察与军政。任上,他主持救灾安民,并成功平定了安效良部叛乱。此役功成,朝廷为其加俸一级,崇祯帝更亲赐“西南干城”之誉。
崇祯七年甘学阔因在云南的卓着政绩被召回京师,升任大理寺正卿(正三品)。然任职仅数月,朝廷便命其以右佥都御史衔巡抚四川,接替王维章。
览毕简略信息,杨凡心中忧虑更甚,复又起身,再次在斗室内反复踱步。
石望此时又说:“侯良柱及上游泸州守备营的侯采,怕也已知晓此事。
最近动作频繁,昨日张攀便发觉我军中一名旗队长与泸州守备营之人过于甚密,甚至竟将其引入我营,散布谣言,称大哥您在大宁以三千孤军硬撼数万流寇,是在为用士卒性命换取自身功名富贵。”
杨凡闻言愕然:“张攀如何处置?”
“已将涉事旗队长及相关人等杖责五十,打了个半死,然后又革除军籍、逐出军营。”
杨凡点头,随后又说:“仅靠铁腕弹压,终非长久之计。若不能令将士归心,此类事端恐难断绝。”
石望抬头:“大哥的意思是?”
“是该组建一支教导队了。”
杨凡目光坚定:“明日我将拟定章程予你,由你负责甄选人员。”
石望虽不明“教导队”具体所指,此时却未多问,只是点头应下。
杨凡长吁一口气。
王维章这座靠山崩塌得太过突然,值此多事之秋,侯良柱意图复起,泸州兵暗中搅扰,新任巡抚甘学阔的态度便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必须在王维章彻底倒台前,抢在侯良柱他们前面,与甘学阔搭上线!”杨凡斩钉截铁地如此说。
石望眉头紧锁:“可甘巡抚正式调任与抵川日期未定,即便旨意下达,他亦才从京师赶赴成都赴任,路途至少耗时一两个月。我军下月便要开拔北上陕南,如何等得及……”
时间!
杨凡苦思冥想,忽然灵光一闪,猛地抬头:“你方才说甘学阔是四川邻水人?距重庆仅二百里之遥的邻水?”
石望立刻翻查资料,旋即确认:“正是!”
“其邻水老家,可还有至亲在世?”
“未有父母丁忧记录,料想双亲健在,安居乡梓。”
杨凡脚步顿住,片刻后决断道:“甘学阔自京师赴成都上任,必途径重庆,探视父母乃人之常情。然彼乃即将履新的四川巡抚,我身为游击,若贸然拜谒,恐授人以柄。
只能烦劳你代我走一趟邻水,切记,不可张扬,但礼数务必周全。我再修书一封,你随礼一并呈送。”
石望肃然:“明白,明日我便启程。”
……
黄昏,江楼残照。
陈时忠坐在唐氏茶馆门外的露天坝子里,随手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禾,火堆顿时火星噼啪四溅。
三月冷风掠过,火焰飘摇不定,他小腿上那道旧伤的疤痕又开始隐隐作痒。
三年前,也是这个时节,他跟随当时的杨千总去云南剿叛。叛军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小腿,至今每逢阴雨天,那骨头缝里仍似有蚂蚁在爬行啮咬般。
那天他们自云南回到重庆,陈时忠便听闻一个可怕的消息,那便是立下大功的杨千总竟要被周守备杀头祭旗!
他百思不解,周守备寸功未立,为何反而能砍杨千总的头?那段时日他惶恐不安。杨千总是好长官,更是好人。
除了为杨千总忧心,他更担忧自己每月三钱银子的伤残抚恤。毕竟若杨千总真被砍了,以周守备的为人,这抚恤银子定然泡汤,肯定是没有的。
所幸杨千总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赶走了周守备,自己还摇身一变成了守备大人。更难得的是,杨守备甫一上任,也未忘记当初在云南的承诺,第一时间安排陈时忠等伤兵诊治。
陈时忠的小腿箭伤未伤及筋骨,经医师开方调理、处理创口,休养数月后已能如同常人般行走站立,只是跑不快而已,除此之外就是雨天奇痒难耐。
医师诊断他无法再胜任战兵之职,陈时忠只得退伍归家。
自此,那每月三钱银子的抚恤,他一领便是三年。
银子每月都能在两江钱庄领取,比朝廷发的军饷还要准时。靠着这点抚恤金,加上自己摆摊修补鞋履,还有妻子幼娘缫丝挣的些许家用,日子竟比受伤前还要宽裕几分。
眼见下月便是三年抚恤期的最后一个月,陈时忠心头不免有些发紧,亦感叹时光飞逝。
今日收摊后,他又来到唐氏茶馆门外,寻了个小凳子坐下。
每日此时,茶馆都有专人免费讲读最新的《两江时报》,但若想坐着听,多少得买些茶水点心。
许多人乐得花点小钱,点份酸豆角或粗茶,边吃喝边听报,听完报还能与邻座议论一番报上的奇闻轶事或连载故事,这是现今许多人每日为数不多的、雷打不动的消遣。
--------------
注释1:
据《四川通志·职官志》明确记载,王维章“崇祯五年任,七年罢”,称其因流寇攻克川东、川北多地,四川巡抚王维章因此被指控“失陷封疆”、“贪腐误国”等罪被论革职,后“下狱论死”。又提及“夔门失守,维章下狱论死,最终以下狱论罪、瘦死狱中收场。”。
《明季北略》也记崇祯七年“四川巡抚王维章以失夔门被逮”,与《明史》时间线吻合。《明实录·崇祯七年》则载:以右佥都御史甘学阔巡抚四川,代王维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