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主城——启明城的中央科技广场,此刻已变成一片璀璨的智慧海洋。
十年一度的万族科技大赛,在此拉开帷幕。
来自混沌各地、不同种族的参赛队伍齐聚一堂。
他们带来了千奇百怪却又巧夺天工的科技造物,将整个广场点缀得如同未来幻境。
广场已经通过空间扩展技术,将内部扩展到了数光年,足以容纳数万亿观众。
广场中央的悬浮舞台上,主持人是一位擅长光影变幻的影族修士。
正用全息投影展示着本次大赛的主题:
混沌环境下的生态改造。
背景画面中,荒芜的混沌碎片上,经过科技手段改造后,逐渐诞生出绿树、溪流与生灵。
生动诠释着“科技守护生机”的大赛理念。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遍布广场的声波聚能器传遍每个角落:
“欢迎各位来到鸿蒙最高规格的科技盛会!”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七千三百六十七个种族的八千五百一十二支队伍参赛。”
“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展示各自对混沌生态改造的奇思妙想。”
“最终优胜者,不仅能获得鸿蒙之心实验室的实习资格。”
“其作品更有机会被纳入鸿蒙的混沌开拓计划,在真实的混沌碎片上落地实施!”
台下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参赛选手们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鸿蒙之心实验室,是由鸿蒙各族最顶尖的一批科学家所组成。
鸿蒙总理伏羲,科技部长轩辕齐,巫族蚩尤,恶魔族莫甘娜,人族轩辕、神农、禹、舜……以及其他种族的顶级科学家都在里面挂名。
可以说是所有鸿蒙学子,最想进入的一所实研室。
奥丁、比干、箕子、闻仲组成的“启明队”站在人族区域。
目光扫过周围的参赛队伍,神色中带着期待与审慎。
闻仲举着他的多功能检测仪,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对方的参赛信息:
“左边那支是赛博族的‘齿轮队’,他们最擅长精密机械。”
“据说这次带来的土壤重构机,能在十分钟内将混沌废土转化为可耕种的灵田。”
众人望去,只见五个通体由银白色金属构成的赛博族修士,正围着一台如同巨型蚯蚓的机器调试着。
那机器的头部,布满了细密的钻头。
尾部则拖着一排喷射口,看上去充满了工业美感。
比干调出赛博族的数据:
“赛博族的技术确实扎实,但他们的造物往往能耗太高。”
“混沌环境能量不稳定,高能耗设备很容易出故障。”
箕子的目光则被斜前方的精灵族队伍吸引了:
“那是精灵族的‘绿叶队’。”
“她们的技术路线和我们完全不同,据说主打生物共生,用基因编辑的植物改造环境。”
只见精灵族的参赛台上方,悬浮着一株晶莹剔透的种子。
在混沌能量的滋养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芽、生长。
藤蔓上很快开出了能吸收混沌浊气的花朵。
花朵凋零后,落下的花瓣竟化作了富含养分的土壤颗粒。
奥丁分析道:
“生物改造的优势是可持续性强。”
“混沌碎片的环境瞬息万变,可能等植物长成,碎片早就飘移到危险区域了。”
正说着,广场东侧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支由独眼巨人和百臂巨人组成的队伍吸引了全场目光。
他们正是当年解除劳改限制后,通过道学院培养出的科技人才。
独眼巨人“石锤”此刻正用他额头的独眼瞄准一台巨型熔炉。
炉内翻腾的不是铁水,而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混沌本源泥。
百臂巨人千巧,则用她的12只手同时操作着一百个精密控制台。
调整着熔炉的温度、压力与能量配比,动作快得如同残影。
闻仲察看着他们的资料:
“他们的‘本源塑形炉’据说能直接用混沌本源塑造出稳定的生态基底。”
“能量读数高得惊人,看来是把锻造术和生态科技结合了。”
石锤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目光,转头朝这边咧嘴一笑。
奥丁等人也笑着点头回应。
经过这些年的融合,曾经被视为战犯后代的泰坦,已经融入了鸿蒙之中。
比赛正式开始,八千五百一十二支队伍,同时启动了他们的科技造物。
整个广场瞬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实验场。
机械族的土壤重构机,钻入模拟混沌废土的沙盘。
钻头高速旋转,喷射口喷出带着金属光泽的营养液。
十分钟后,机器钻出,原本灰黑色的废土竟变成了黑黝黝的沃土。
检测仪显示肥力达标。
但正如比干所料,机器停下后,表面的指示灯开始闪烁,显然能耗已接近极限。
精灵族的“共生之种”则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藤蔓迅速蔓延,覆盖了整个沙盘。
开出的花朵不断吸收着模拟的混沌浊气,释放出纯净的氧气。
但半小时后,藤蔓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叶片也开始发黄。
混沌环境中缺乏植物生存所需的各种元素,催生出植物容易,存活才是大问题。
独眼巨人与百臂巨人的“本源塑形炉”则展现出霸道的改造能力。
石锤校准能量输出,千巧精准调控参数。
熔炉喷出的本源泥落在沙盘上,瞬间凝固成坚硬的地壳,还自动形成了河流与山脉的雏形。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种改造过于依赖本源泥的纯度。
一旦混入杂质,就会出现结构不稳定的裂痕。
其他种族的展示也各有亮点:
蜂族的孢子散播器,能释放改造环境的微生物。
但孢子的扩散范围难以控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龙族的息壤聚合阵,用龙气凝聚土壤,效率极高。
却对龙族修士的修为依赖性太强,难以推广。
一个个参赛种族都展示了自己改造混沌的科技产物。
三天的初赛下来,大部分队伍被淘汰。
只剩下包括“启明队”在内的三十支队伍进入决赛。
决赛的要求更加严苛。
所有参赛队伍,将在混沌中一个破碎的世界残骸上,进行实践改造。
每一支参赛队伍,将会被分配到一个不同的区域。
他们将用各自的科技造物,进行为期七天的生态改造。
改造的全部过程,将由虚拟宇宙实时播出。
最终,由鸿蒙科技部的专家团根据改造效果、稳定性、能耗、可推广性四个维度打分。
“启明队”的参赛作品,是他们四人合力研发的混沌生态魔方。
这是一个由上千个纳米模块组成的立方体装置。
外表看似普通,内部却集成了比干设计的多参数平衡算法。
箕子开发的法则适配模型。
闻仲制造的微型环境监测仪。
以及奥丁主导的混沌能量转化阵。
奥丁一声令下,闻仲按下启动按钮。
“启动一级程序。”
混沌生态魔方悬浮到混沌碎片中央。
表面的模块开始展开,如同绽放的金属花朵。
上千个微型监测仪飞射而出,遍布碎片各处,实时传输着温度、辐射、能量密度等数据。
比干的平衡算法快速运算,根据数据调整魔方的运行参数。
箕子的法则适配模型则开始解析碎片的本源法则,确保改造手段与本地法则兼容。
奥丁的能量转化阵则将狂暴的混沌能量稳定转化为改造所需的温和能源。